产品经理的3句魔咒:功能没意义,功能很简单,为何不加XX功能

0 评论 13510 浏览 37 收藏 7 分钟

做产品会不会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做好产品工作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技能和沟通,做事和做人,能做好产品经理的人无非肯定是人生的掌舵者,叹只叹我还在路上。以自己不长的产品经验来看,在平时工作中,产品经理们会面对如下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堪称“魔咒”般萦绕在我们周围。

魔咒一:“这个功能做了有什么意义啊”

施咒者:开发同学

杀伤力:三颗星

场景:在产品经理们绞尽脑汁、充分调研、需求分析后,设计出了一个功能,满怀信心的拿着PRD(需求文档)去和开发同学评审,一番精彩的讲解下来,开发同学以不动声色的表情来一句:“这个功能做了有什么意义啊”,此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心里阴影面积处于无限扩大状态。此时,我们会去和开发同学们解释,这个功能多么多么好啊,这个满足了什么需求啊,用户有多需要这个需求呀,但其实,没用!

解咒:场景故事法。回答以上问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场景代入,简单说就是设身处地的讲故事。以自身对该功能的理解,代领开发同学的思维进入一个具体场景,描述要足够生动和具体,戳到痛处,结果就是自发的感觉这个设计真是及时雨。

举个例子:当退出登录时,为什么要事先弹个对话框提示一下用户?有同学可能会觉得弹这个对话框有点多此一举,既然用户已经按了退出登录的按钮那说明他就是要退出登录了。其实不然,如果场景代入去感受这个功能,没有这个对话框,会给人造成一种不安全感,特别是对于新产品,起初当我们自己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都会以尝试的心态去体验功能,对于功能带给我们的反馈是无意识的,而对于退出登录或者删除信息这类不可逆操作来说,真正执行前需要告知用户,其实传递的是一种信息,“您真的确定这么做吗?这么做后是不可撤回的哦”,让用户自己做选择,人都喜欢确定性的东西,所以这个设计存在的意义就是把确定性还给用户,而不是由产品本身。

魔咒二:“看起来很简单啊,为什么要这么久”

施咒者:老板或业务同学

杀伤力:四颗星

场景:在和业务同学或老板的激烈讨论中,大家对于一个业务的产品化达成一致,最后得出了一个产品设计,对于这个关键性的功能需要快速实施并上线使用,能帮助公司业务上一个台阶。此时,老板或者业务同学会以他们的背景或观察到的表象很自然的问,“这个功能不复杂吧,要多久啊”,此时作为产品经理(这里是只有一定技术背景的,没有技术背景的可能会先和开发同学沟通)给出了一个预估时间,听到这个超出预期的“噩耗”,老板和业务同学们表示为啥要这么久呢,此时,产品经理的心里阴影面积在逐渐扩大中。

解咒:实物类比法。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背景差异化造成的,老板和业务同学们不懂技术,以观察到的信息来做出推测,而产品经理或者说技术同学们以专业的背景在审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当然不一样。所以,作为通晓“各国语言”的产品经理们,就要起到翻译作用了。举个例子,当老板觉得做一个登录功能为啥要一天时,应该这么去回答,我们乘坐电梯时,作为使用者,我们只关心我们要到几楼,我们只需要进入电梯然后按下目标楼层,电梯就会送我们到指定楼层。但是作为电梯设计者,考虑的就不仅仅是纯使用者的角度,比如需要考虑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逐层停留,对于电梯什么时候该上行什么时候该下行的设计,比如电梯上10楼时,8楼的人想下去,那是该先接8楼的人上10楼再下,还是先上10楼再下8楼接人。这一系列的逻辑设计,被隐藏在了主观使用者的角度之下,所以我们看到的用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庞大的基地在隐藏的部分。

魔咒三:“为什么不加个xxx”

施咒者:正常人

杀伤力:五颗星

场景:好不容易,产品上线了,内外部都开始使用,张说为什么不加这个功能呢,有了后我会方便很多,李说,这个功能应该这么设计更符合我的习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众口难调,但产品经理恰恰需要去调,如何设计出老少皆宜的产品,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符合人性的,如何的功能才是正常思维,“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永远横跨着一到鸿沟,这道沟的衔接者就是产品经理,也许所谓的“极致、简单、美”是最终利器,但终有几人能练到如此炉火纯青。

解咒:无解

Never let yourself regret

 

作者:Ryan,前非著名移动开发者,现不知名产品经理,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PM,微信公众号:ryantang007

本文由 @Ry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