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是一个加班方式

17 评论 34260 浏览 44 收藏 9 分钟

最近因为对接阿里系客户的缘故,公司上下开始普及用钉钉,然而这款号称阿里挑战微信的强大产品,在实际使用后的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其构建的“让工作回归工作,生活回归生活”的场景真的存在吗?这句听起来似乎很美好的宣言,总让人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一个构筑在错误前提下的用户场景

首先,钉钉所说的“让工作回归工作,生活回归生活”是指用户可以通过钉钉保证自己在工作时的专注度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结束下班之后仍无生活的局面,为了放大产品的这一核心理念,钉钉甚至不惜在推广时抛出这么一个噱头“工作时用X信被各种八卦琐事分神,所以你一直在加班”来暗示受众快来用钉钉吧,用了钉钉就不用加班了。但是,难道有了钉钉大家就不会在上班时候刷朋友圈了?有了钉钉老板就不会无休止的下工作任务了?

这样的推荐模式显然非常的有失偏颇,作为一款协作工具钉钉始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钉钉确实可以缓解加班的问题,但并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工作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的公司来说,它的出现最终可能会演化成“钉钉,是一个加班方式。”

 微信已经改变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钉钉应该颠覆还是顺应?

微信的出现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钉钉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一个需要工作和生活产生交集的区域——工作关系维护。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必定会有工作关系维护的需求。假设微信真的成为一个纯粹的聊天工具,无关工作,再无客户、同事、领导掺杂其中。大家还有机会在微信运动点赞刷存在感么,大家还能分分秒秒透过这些工作伙伴的朋友圈了解到今天客户or领导的心理情绪制定沟通方案么,销售们还能如此便捷的找到理由嘘寒问暖么?

尽管这种场景在最初诞生的时候,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上司或是下属,乃至同事之间,基于对个人空间保护的本能,或许都是拒绝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已经开始逐步接受了这样的沟通模式。人们一边鄙夷着微信的过度捆绑,同时又离不开微信带来的裨益,这样的用户习惯不可小觑。某些时候了解工作伙伴的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尽管钉钉也有开放社区功能,但由于“工作方式”的这个标签,注定限制了钉钉的社区内容和微信朋友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钉钉或许有机会引导用户同时使用微信和钉钉来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交流,但其并未在这场拉锯战中占据优势地位,也无法消除用户在上班时间开微信的行为。

 核心功能和产品理念的冲突

可能会有观点认为,钉钉这个产品的核心点并不在工作关系维护上,而是强调“信息必达”,它的叮一下功能有效督促了用户及时接收并回复自己看到的信息,让工作中的投机取巧者无处可藏。听起来确实是那么回事,但真相呢?真相是钉钉只保障了工作中“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下达的指令可被迅速反馈,而“弱势”的一方却没有办法去叮“强势”的一方,我们不妨设想以下那么几个场景。

  1. 你发给领导的消息显示未读,你会不会启用未读电话提醒功能去叮他一下?
  2. 你发给领导的消息显示已读,但领导没有回复,你要不要叮他一下?
  3. 同上,把领导这个关键词替换成客户,你到底要不要叮一下?
  4. 再退一步想,把这个叮一下的对象换成同事,你要不要叮一下?

万一领导/客户是有什么事情在处理呢?万一他们对你这种叮一下视为过分骚扰而反感呢?虽然钉钉有屏蔽叮一下的功能,但是万一他们一时大意没开呢?

以上这几种情况,好像都不太好叮一下。

对于位置高于自己的对象,叮一下的强势姿态很显然让弱势者无所适从。

而对于位置跟自己相同的对象,叮一下也有不礼貌之嫌,一个原本就勤恳工作的人,如无特殊原因都会即时回复你的信息,而一个有心偷懒的人,则总是有无数理由来掩饰自己的回避,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没有办法理直气壮的使用这个“叮一下”。

客观来说,钉钉也并不是一无可取,免费的商务电话,先进的签到系统,和便捷的群聊模式都为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而叮一下作为钉钉充满争议性的核心功能,既是亮点也是死穴。钉钉的创始人陈航曾经说道“钉钉三大升级,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传感器、无线设备、LBS技术融合在一起,每个员工都可以拥有符合自己岗位、职责、状态的考勤方式,对企业而言,可以保证员工在放松状态下解放创造力,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这个出发点本没有错,但是像钉钉这种从一开始就自上而下推广的产品,其实并没有给员工话语权,员工可以拥有什么永远由老板决定。如果真的要营造放松无压力的工作状态,“叮一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钉钉的缺失到底是什么?

基于上述的种种,笔者认为钉钉的产品研发者必须脱离阿里文化的限制,来了解当前的企业沟通模式和文化背景。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地位差异依然悬殊,而钉钉想要依靠当前的功能去实现高效协同,平等交流的目标,显然是构筑在企业内部已然建立了平等关系的前提下再去设立的,这里面存在着因果倒置的误区。

在这个倡导自由开放的年代,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平等尊重是维系员工和企业良好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钉钉所应该做的,是根据当前地位不对等的交流状态去努力营造出平等尊重的局面,而这种明显侧重于“强势”一方的功能设置显然难以达成这个目的,甚至会造成上下级乃至甲乙方关系的恶化。这款产品到底是为员工而生还是为领导而生,陈航似乎并没有想得太清楚,否则不会有文章开头的slogan出现。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看法,对于钉钉未来是否能在企业协同应用的大战中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吧。

#专栏作家#

温小台,微信公众号:wxyy1024,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译鸣传播创意总监,作为一名深度移互端发烧友,对一切相关的产品设计、运营推广问题秉持探索挖掘精神进行多重分析,现专注于手游推广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知道为何人人社区里对贴子只有赞同,没有不认同的功能,而且也不能像“知乎”一样进行话题tag分类,对于这篇文章,既没有数据佐证,也没有第三方数据调研,感觉只是个人工作场景的一个反映,问问目前还有多少企业还在用QQ在进行沟通? 🙁

    来自江苏 回复
  2. 虽然没用过,但分析力很强!~~

    来自山西 回复
  3. 使用“ ‘钉钉 ’数以百计、千计的年薪近40w+的工程师们,产品们统统是吃白饭的吗”这种观点的,不知道“微软放弃投资百亿美元芯片业务”这条新闻有没有抽脸呢 :mrgreen:

    来自广东 回复
  4. 看评论那么多怼作者的,其实大可不必,个人观点,角度不一。
    最近刚好也在企业级项目里,从大的思路上讲,我对产品的定位是偏向直接消费者的,也就是老板高层这些管理者。但是不代表放弃员工这个角色的感情和体验。
    其实做什么产品,一定要先设定好不同用户角色之间遵守的产品规则。老板爽,不代表一定要让员工不爽。没有一款产品能兼顾满足所有可能存在的用户类型需求。再好笑的笑话也会在一个笑点极高的人面前成为垃圾。但是如果是笑话本身没那么好笑,就不能怪听众笑点高了。
    目前没有数据,不下定论,姑且先看“笑话”

    来自广东 回复
    1. 一款工作软件让人人都爽,确实是比较天方夜谭了,因为“工作”本身就不是件特别爽的事,但在做这类产品的时候里面应该有一个尺度,就是尽量让大家都不会那么不爽的情况下,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来自广东 回复
  5. 刚才试用了一下。。发现可以作为自动的morning call 给女友。。。睡觉前设定好就行了。。

    来自江苏 回复
    1. 爱就是要主动和强势 :mrgreen:

      来自广东 回复
  6. 1.员工只是钉钉的使用人群,老板(是否使用的决策者)才是钉钉的目标用户,员工用的不爽,只要不是致命性的缺点,钉钉不care。(同理可见各种公司、高校的内部管理系统,UI、UX之丑令人发指,依然大行其道)

    2.追魂夺命钉虽然恐怖,但是并不会因为有了钉功能,就无限制的使用钉。钉的功能使用还是满足在用户紧急联系的需求之上的,既然是紧急联系,即便没有钉钉,就不会打电话了么?

    3.至于钉钉怼微信的“让生活回归生活”,只是为了怼微信而已,别当真了。

    来自重庆 回复
    1. +1

      来自四川 回复
    2. 对于问题1:文章讨论的并不是钉钉care不care的问题,而是讨论对于一款企业协同应用来说,这种侧重于老板用得爽的评判标准是否适用,毕竟一款企业协同应用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谁用得爽,而是为了提升公司的效益,而提升公司的效益是一个涉及员工和老板的全局问题,二者这间如果没有一个平衡的渠道会很容易降低企业协同应用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各公司和高校的内部管理系统近年来一直不断进行优化的原因,目的也是为了让这些系统可以不断提高效率)

      对于问题2:当有渠道A和B完成同一个目的的时候,如果A渠道比B渠道更容易实现目标,人们会如何选择?一般来说会去选择A。使用钉钉也是,钉钉强势追逐信息接收者进行反馈的形式会比打电话要容易实现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上级使用“叮一下”的功能。而钉钉本身无法帮助用户定义什么是“紧急”,所以下属无法避免被“伪紧急”事件干扰。

      对于问题3:钉钉针对微信“提出让生活回归生活,工作回归工作”的系列传播不必当真,为什么不必当真呢?BAT巨头的推广策略,通常是产品部+公关部+营销部共同敲定的,不仅必须和产品功能相符,同时也必须和品牌理念及受众需求相符,任何一句的宣传语都必须是建立在有理可依的基础上进行设定的,否则结局只会是落人笑柄,或被竞品利用进行打击。如果不必当真,那所有产品的推广策略岂不都可以天马行空,率性而为?那么对于被误导的公众,被误解的产品谁来负责?

      来自广东 回复
    3. 你现在的样子就是钉钉的样子

      来自浙江 回复
  7. 众口难调。钉钉现在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的。我也不去妄自揣测楼主是否要说企业微信的回执功能更人性?格局,眼界。然而还是那句话,you can you up。亿级用户的产品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与法则。

    回复
    1. 市场份额或用户数量都是评判产品好坏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全部标准。所以本人也不会从员工体验差这一点得出钉钉必完的结论。

      来自广东 回复
  8. 我们抛开阿里系,腾讯系观点不谈。首先我先假设一个概念,如果题主的观点有可取之处的话,那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的观点的确是有可取之处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我皆知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向往,仅此而已;那么如果这句话尚且不严谨的话,题主作为一名市场推广人员(个人简介),单单从个人主观的“体验”去妄自“揣测”一款已经具有相当市场份额的产品,是不是显得不严谨了呢?

    难道说 “钉钉 ”数以百计、千计的年薪近40w+的工程师们,产品们统统是吃白饭的吗?这点实在是让人难以苟同。 ➡

    来自河北 回复
    1. 1、数以百计、千计的年薪近40w+的工程师们是否等于“必然能出好产品”
      2、或者您也可以看看业内对钉钉“叮一下”的风评如何
      3、也可以谈谈您对“叮一下”这个功能的看法
      4、每款产品必定有其不足之处,我并不否认钉钉有其自身优势

      来自广东 回复
    2. +1

      来自江苏 回复
    3. 钉钉它是一个开放平台,比如说我给你一把枪,你可以去杀人,也可以去保护人,钉钉在做的不过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不是仅仅面对企业高层,你所谓的风评我不清楚具体数据是哪里来的,但是你可以了解以下风评差的这些人的年龄层次,他们是否真的在认真工作?还是因为钉钉的存在,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触碰了他们曾经的那块蛋糕呢?回到产品本身它只是一个工具,至于你怎么用这个关乎到企业文化的本身,就算没有钉钉老板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钉钉的出现只不过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落实他的想法而已。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