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产品经理如何入门?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策略是什么东西。
策略是什么
1. 商品货架
- Q1:我喜欢喝蒙牛酸奶,货架上偏偏没有,这涉及到什么策略?
- A1:选品策略
- Q2:货架中间有一个两瓶十元的标签,为什么不是3瓶10元,这涉及到什么策略?
- A2:促销策略
- Q3:为啥促销商品放在第二层,不放第三层,这涉及到什么策略?
- A3:摆放策略
我们发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便利店货架,上上下下也有几种策略来满足用户体验和商业目的。
2. 今日头条首页
- 今日头条通过人工智能推荐新闻,兴趣匹配、千人千面——推荐策略;
- 每天新闻有不同来源:央视新闻、人民网、阿里巴巴——抓取策略;
- 图片最上方还有一个搜索框——搜索策略
- feed流展示形式有:纯文字、左文右图,上文下图——展现策略。
一个小小的页面,背后也有多种或简单、或复杂的策略在发挥着作用。
策略的特点
策略可以服务于任何一个行业、产品、形态,甚至只是一个目的。
策略是生活中无处不在解决问题的手段。
初识策略
策略与功能、文案、活动一样,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作为一种常见和有效的手段,时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策略的四要素
- 待解决的问题
- 输入:影响解决方案的因素
- 计算逻辑: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规则
- 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回到刚刚商品货架的例子,选取其中的促销策略,看看这一策略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
1)待解决的问题
制定怎样的促销策略才能使当日销售额最大。
2)输入
- 多少人来买(当日各时段人流量,不同折扣下的转化率);
- 什么价格买。
3)计算逻辑(主要由策略RD开发给出)
4)输出
在几点开始设置几折优惠可以使毛利最大。
再识策略
存在某类问题,该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会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不是恒定不变的。可以持续收集这些因素的变化,并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解决方案,这种手段即为策略
策略的诞生
kindle屏幕阅读体验的解决方案
- 无——>背光开关:通过实体产品解决;
- 开关——>手动调节亮度:通过软件的一个功能解决;
- 手动调节——>自动调节:通过背光自动调节策略解决。
新闻获得的解决方案
- 无——>报纸:通过实体产品解决;
- 报纸——>门户网站:通过软件产品的功能解决;
- 门户网站——>推荐引擎:通过推荐策略解决。
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
软件相对于硬件是更低成本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策略相对于功能是更低成本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小结
策略是产品持续进化的产物。
在各类消费升级中,人们希望更好更个性化的服务,策略是降低成本实现个性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策略产品经理的通用方法论
策略产品工作的通用方法论
1)发现问题
- 定义理想态;
- 拆解未达理想态的情况。
2)解决问题
- 提出解决方案;
- 验证是否解决。
通用工作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
产品经理的基本工作流程
- 发现问题;
- 撰写需求、发起项目;
- 跟进开发评估;
- 上线效果回归&新的产品循环。
策略是一种面向更复杂多变问题的解决手段,工作流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与功能产品经理的差异
1)发现问题环节
功能:一个人相对聚焦的需求(抽象聚焦,虚数)。
策略:一群人更多样和更有统计意义的需求(宏观构想每一类人)。
2)撰写需求、发起项目
功能:收敛的解决方案:通过流程和原型表达产品实现效果。
策略:发散的解决方案:通过逻辑描述和效果示例表达产品实现效果。
3)跟进开发评估
功能:更关注结果:面怼开发结果验收的性质,更关注呈现效果、而非实现过程。
策略:更多参与过程:通过多轮评估深入参与开发过程,与策略RD一起发现各要素中的问题。
4)上线效果回归&新的产品循环
功能:更快达到理想态:面对明确单一问题,通常可以更快的达到较好效果,close该feature的产品循环。
策略:可能永无止境的产品循环:复杂且受很多因素影响的问题,需要多个产品循环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聊聊搜索策略
我们以百度搜索为例。
1. 定义理想态
用户以最低成本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核心指标:什么情况下用户确实得到的满足,以什么指标衡量?
- 用户没有点击行为,通过摘要满足了它的需求,无后续变更搜索词或切换tab;
- 用户点击了1条可以满足需求的搜索结果,无后续行为。
2. 拆解未达到理想态的情况
用户未点击、点击一条不满足:
- 提示无结果——query解析太差、未收录;
- 相关性太差——query解析太差。
点击多条结果才满足:
- 最佳结果未rank到第一位。
变更query重新搜索:
- query解析有问题、原query下的需求扩展不够。
更改了其他产品线tab:
- 需求识别未包含该需求。
3. 提出解决方案
4. 验证是否解决收集
步骤1当中定义的指标,看是否达成理想态,来判断终止产品循环or进行下一轮的策略优化。
其实,搜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策略,难以通过一个单一的可量化的指标去衡量问题是否被完全解决。且一个query对应的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通常需要不断进行阶段性调研、抽样分析,来不断的优化策略。
写在最后
方法论虽好,可不要贪学。
认知不足时,我们的实践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实践不足时,我们的认知就会容易产生偏差。
所谓方法论,实际上是对一类问题解决方案的抽象化总结,具有普适意义。但我们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的是特定场景下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战,把方法论、技巧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作者:PM韭菜;公众号:PM韭菜
本文由 @PM 韭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是不是要数学好头脑好才适合做策略产品???
非常详尽,赞赞赞
写在最后的东西写的好棒,学到了
有价值的搬运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