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APP体验:抓住核心痛点,才能吸牢用户

5 评论 16435 浏览 77 收藏 9 分钟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技术转产品的产品总监,同时,我也是一个户外爱好者。最近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运动,而户外又是即好玩又健康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和很多做技术的朋友都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同时对于户外APP使用的也算是比较早一些的。

我们用过的APP,有的主打让户外更有趣(包括生成游记),有的主打让户外更容易互动(找朋友,各种交流),也有的主打让户外更容易(容易搭车,容易找伴),种类挺多的。但渐渐的,我们越来越少用这些APP了,特别是微信出来了以后,用微信联系和分享,成为了首选(这和好多非户外的朋友,只用微信有关)。

最近刚刚忙完项目融资,这过程中被“天使和VC”们把原来身上的“书生气”打击了一通,有了这个经验后再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自己不再用这些APP了,觉得:这些APP解决了一部分痛点,但没有解决户外用户的根本痛点。

首先我想说,目前市面上的APP真的不错,不然我们也不会装上用,而且还用过不止一次两次的。比如下面的功能:

  • 生成游记:说真的,这个真特别好玩,刚一用时,真不错。但我们也不是总去新地方,所以一般情况下,用的频率很低,有时候干脆就忘了。
  • 找朋友:这个对刚入门的人来说,也非常不错。我们这个组织也是,不少人都是通过APP认识的。不过,熟识后,基本就全转成微信联系了。
  • 搭车:这个很不错。不过和上面一样,用了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大家一熟悉,线下就解决了,用线上的时候就非常少了。
  • 手绘规划路线:这个一开始用还行,但是说真的,户外其实常见的事儿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每次变化都要一次一次的更新,确实麻烦;同时,大家要在一块还行,要是不在一块,更麻烦。
  • 轨迹分享:这个开始时用的比较多。但发现分享的有限,而且,这些轨迹不能连起来,全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出去玩时选择这些轨迹,挺麻烦的,后来用的就少了。

我的感觉是:“锦上添花”的功能需要有,因为这个可以增强你的APP的吸引力;但这需要基于一个或几个“雪中送炭”的功能(刚需、刚需、刚需)。只有这些在常用场景下依赖你的APP的功能(刚需),才是真正的生命力;没有这些,用户可能很快忘掉你。

对我来说,什么是户外APP的刚需呢?我的见解是:需要把户外时的路和路、人和路、人和人能连在一起。

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这么说吧,几个原因

  • 户外运动,其实很多人走的路,都是车到不了的地方,所以这些个路,也和大众的路不一样,如果有人提供这些路,并能连接起来,同时提供图文并貌的信息,让我们能方便的运动,愉快的玩耍,相信是一个重要的功能。至少我肯定经常用。(当然,有一点很重要,得提示出这些路,什么情况下能走:比如说有的路,只有徒步能走,骑行不行;有的路,简单的徒步不行,需要专用的装备。。。)
  • 户外运动,很多时候人和人不容易聚齐(比如开始时的聚集,或骑行时走散了)。这时候,大家要是能够通过APP迅速的找到对方,或APP能够根据大家的目的地,给大家定一个整个群体比较合适的集中地或路线的推荐,对我们,也是非常好用的一个功能。每次出行前,大伙定目的地,APP帮我们定不同的集合地点,这个省去很多事。出行过程中,如果真分开了,通过APP来找到大伙的位置,同时帮大家合理的安排路线聚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边有人到处找大伙,而另一边一帮人傻等着,耽误时间)
  • 还有一个,找补充吃的和水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碰到过很多次,有时候骑行出去了,去的地方比较偏远,错过了补充食物和水的地方,结果再想找,非常困难。这时候,要是APP有办法给大家规划好这些情况,相当有用。
  • 最后,要是能通过技术来发现同行者是不是出现身体状况,来合理安排游玩方式,对组织者来说,会是个福音。特别是如果有的人身体偏弱,发现状况不对时,给同伴提示一下,对团队是个好事。(现在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相信不难做到)

当然,说到这儿,大伙会问在找路这事上,为什么常见的地图APP不行,其实用过的人可能都知道,大多数地图APP很难用到上面的场景中。

  • 地图APP上的路,大多数是为了行车的,户外的路很少,基本就是空白。
  • 地图APP上,不会帮一群人根据情况规划群体路线,更不要说实时将大家的信息共享给彼此。
  • 如果有驴友发现新的路或出行点,也没法用地图APP共享给其它人。
  • 地图APP中的POI,在偏远的地方,还是太少了,而且做路线规划时,也不会考虑补充装备什么的这些户外才有的需求。

相信一个户外APP在以下几点上加强一些,会提高它的生命力:

  • 支持户外特点的地图或路线添加功能,可以共享给别人,同时能够添加一些实景来描述它,让户外也能真正的“导航”(注:不是简单的轨迹回放,而是能连通起来)。
  • 支持户外“对讲”功能,当然需要交互更简单,让我们在专注运动的同时,也能方便的联系。(这时候可穿戴设备应该可以考虑进交互之中)。
  • 在户外路线规划时,帮助考虑一下补充补给的情况。
  •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有别人推荐的地方或景色,提示大家,让大家能玩的尽兴。
  • 通过不同的穿戴设备,关心人的身体情况。利用技术分析,给大家更多的提示,让大家玩的更安全。
  • 未知探索式的探索。要是APP能够根据你的情况,给大伙推荐个未知地方去探索一下,估计又是另一个好玩的功能了。

当然,以上的功能并不是一个形式就对所有户外运动全解决了:比如骑行的和钓鱼的,做法肯定不一样;爬山爱好者和前两者,也不一样。所以APP最好能够开放起来,这样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团队和玩法的特点,来输入和组织相关的内容,让户外的人与人、人与路,通过APP,用这些“内容”真正深度的连接起来。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的地盘我做主,叫个性;我能做主的才当成我的地盘,叫人性。如果APP让户外爱好者能做主,同时人性化的提供实用的功能,相信将打造一个深度吸引用户的户外APP。

 

本文由 @Lou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同算户外玩家和行业中人,方便的话可以加微信:TingNuan2011

    来自北京 回复
  2. 分析很到位,产品建议很有价值啊,赞!户外运动的多样性,包括用户活动方式、环境、专业度、参与度等等,为这个群体提供电子/数码产品的挑战确实很大。

    来自北京 回复
  3. Louis,您好,以上观点是否有最新的迭代,如果方便讨论的话,我们针对户外这个行业进行针对讨论,现在还处于增长初期,机会比较多,加微信:shanshuibeilin

    来自北京 回复
  4. 户外出行类的APP,没有实际生存空间。首先户外活动是低频的,其次不同圈子的用户不太能一起吸引来,那单独一个圈子的用户数量不够大。算上APP的开发运营成本,很难实现盈利。再说用户群体,现在户外群体,年龄超过28以上的占了很大比重,这部分用户对网络的依赖度和尝试新服务的意愿不是很强。最后最关键的是互联网强调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来实现盈利和服务,但户外本身就是一个非标准的活动,其魅力在于比进景区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想做户外APP的就别指着赚大钱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我不反对楼上的观点,我们公司没有做户外APP,所以确实没有分析过商业模式。本文主要是从一个使用者角度来分析我为什么从开始使用到后来很少使用的。

      对于户外APP的前景,我没有足够的数据,但想说一下我周围的现象,仅供参考
      1. 我们组织中不少人,从2010年开始就从户外APP上购物了,因为当时的推荐给我们的东西感觉很专业(到现在,我们也很少从淘宝上买相关的东西)。
      2. 我生活在天津,骑行的很多,组织和装备也有不少很专业的;同时,钓鱼的更多,潮白河两岸的钓鱼之火,足够说明问题了。(我只熟悉这两个,别的不熟悉)。我同意这种户外单独一个圈子的用户不会很大,但圈子数量,我觉得并不少。
      3. 年龄超过28岁这事,我非常赞同,我知道的十几个组织,其实估计平均都得在35以上。不过,尝试新服务的意愿不是很强,这点我到不完全赞同。像每年的渔具展,像每年的自行车展,其实新东西都是被这个群体先接受的。如果说互联网的东西,大伙手机里都有地图,都有微信,还有指南针等等。只要有用,就弄一套,这才是我接触的人的普遍心理,毕竟是为了玩好了,这个群体的基本消费能力,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让这批人觉得没用,确实大伙不愿意”玩“着尝试什么,这和年轻人确实不一样。

      不过,上面只是个人感受,非常希望做过这领域的人,能够站出来帮大家分析一下商业模式,毕竟这个领域,很早就有APP介入了。

      来自天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