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PM看过来 | 如何设计“寻找课程” 功能
对于在线教育类产品,其供应链分为: “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 可以根据这三个方向进行产品与用户需求分析。而对于“上课前”的功能列表中,“寻找课程”的功能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引导用户最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并且愿意付费,将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第一道门槛。
1. 需求分析与探索的思路:
首先,花1分钟时间,介绍下自己对需求分析与探索的思路,若您对此毫无兴趣,可以残忍略过。
需求分析常用方法: PSP分析法,即人物、场景、路径。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限制较多,不利于产品初期对需求的思维发散。因此,首先根据产品需求分析原则进行发散思维(具体可以参考我整理的文章:需求挖掘 | 产品经理从0到1 ),分析思路是:”前、中、后”,再使用PSP对需求的场景重现。
所谓“前、中、后”,是指用户参与某件事情时的3个流程。对于在线教育类产品,就是,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3个方向。
本文针对“上课前”流程中的“寻找课程”功能,使用“前、中、后”与PSP结合的方法,进行需求发散探索。对功能的描述将在第3小节具体说明。第4、5小节,根据自己制定的优先级排定原则进行需求的整合,并归纳出产品开发3个迭代周期与发展方向。最终,在第6小节,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产品需求验证,并在第7小节总结。
2. “寻找课程”的需求探索:
需求探索目的:
让用户最快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并愿意付费购买。
需求列表:
思维导图如果看不清楚的话,可以看我接下来的具体说明,或者联系本人qq/微信:1048267279,欢迎交流。
3. “寻找课程”的功能具体说明:
引导帮助:
在首次登陆app时,通过简单、轻松的问答方式,了解用户最需要的内容,并根据用户答案定制界面主页内容。( PS:自以为脑洞出这个功能很兴奋,然而看了腾讯课堂/网易公开课之后,发现已经做了。。连问的问题和我想到的几个都差不多。郁闷之时也间接证明了自己涉猎不够广,引以为戒。)
今日导师:
大咖每日2分钟视频分享,名人风采+课程广告的结合。例如,王诗沐老师在网易工作的一天(亲和力)+老师对同学的寄语(情感共鸣)+老师的课程介绍(广告链接)。
看推荐广告:
经过几次深访后发现,一部分用户是通过slider显示的大幅广告,了解到某类付费课程。因此,位于屏幕中上位置的广告位显得尤其重要。根据需求优先级排定原则(参考第4小节),广告内容设置与要求:
- 当下热门事件的关联:例如招聘季,对于求职的课程的广告推广;
- 优秀老师介绍:根据用户深访调查显示,用户购买课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基于对老师/品牌的信任。因此,推荐老师比直接推荐课程更重要!
- 优秀学员介绍:用购买课程,一定会想知道自己学成后的状态,优秀学员的介绍,能变相打消用户对购买行为的顾虑,可谓榜样力量无穷。例如:XX学员,XX课程后,现已入职XX知名公司,今日,XX学员来为大家分享他的成功经验,当然一段简介即可,言多必失。
- 本期优惠:促销活动,永远都是吸睛的不二选择。
“优惠捞啊捞”:
类似微信漂流瓶的形式,每天有捞瓶子次数上限。可能捞到老师、同学之间的寄语;或者捞到用户关注的课程的优惠券!采用这种随机与偶然的形式,增加用户的惊喜感,提升用户活跃度。
知识体系网络图谱–技能树:
这个功能,网易云课堂有在做。说下我的功能的不同点。
- 购买课程后,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学习中心看到这张技能地图图谱;
- 技能树采用发散结构,以当下用户购买的课程为中心点,显示直接连接点,其他各点采用“迷雾”形式。激发用户对学习知识的探索欲望!举例:用户买了XX公司的PM课程,则以该PM课程为中线显示,点亮XX公司的运营、数据挖掘、Axure技能等课程,PM课程与这些被点亮课程连接线特殊显示,以刺激用户将连接线”连接”起来的欲望。(参考三国志13 人物关系图谱设计)
- 当完成特定系列课程后,且各门课程均成绩及格。则可以获得相应勋章,例如完成XX公司PM系列课程,获得“XX公司PM达人”勋章, 奖励是将有机会获得到XX公司与老师面谈的机会一次等。
站内搜索“小帮手”:
在站内关键词搜索时,弹出帮助精灵“小帮手”,用户在“小帮手”帮助下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如果一次尝试失败,可以多次尝试,或者放弃,自己直接输入关键词寻找。(与引导帮助功能类似)
1元课系列:
利用登门槛效应,打开用户付费闸门,你懂得。
按内容种类搜索–课程总时长:
中国人的心理:总想着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最好的东西,于是就展现给他们课程总时长好了。
买大赠小,再买小:
举个例子说明:当用户买了价值1000元的产品经理课程时,赠送用户一个原价200元的Axure课程的20元优惠券,而且优惠券还尼玛限时的! 而且当用户得知Axure的学习有助于产品经理课程作业的完成,还有拒绝的理由吗?
提供其他服务–提供XX人格测试:
说白了,用户也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甚至不了解自己擅长什么。我们的产品应该用心服务用户,以帮助用户成长为己任,因此免费提供一份人格/职业测试,帮助用户定位自己。
而当用户更了解自己时,也就会产生更明确的需求与购买课程提升自己的欲望,此时刚好进行课程内容推荐。。。同时,对该产品帮助自己了解自己心存感谢,提升了品牌的信任度。
社团推荐:
根据用户所报课程,推荐兴趣社团,在社团里,你可以遇见该门课程的前辈和其他同好。在社团里,可以发现更多学习资料,拓展自己的人脉。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
在购买B课程后,推荐B的前导课程A1,。但这是不能做的功能!!!看似是关联推荐的一种,但实际上会让用户觉得自己很“傻X”。尤其是,当用户发现B课程开课在即,但一定需要A1的基础时候,用户会很抓狂,甚至是愤怒与失望!
PSP(角色、场景、路径)分析法:
以“今日导师”功能为例子,进行分析:
4. “寻找课程”的需求优先级排定:
排定原则:
- 用心为用户:产品体验;
- CPV(用户感知利益)与用户自身购买力;
- 公司优势、产品策略定位;
- 短期经济效益/研发难度 = 短期收益元 / 每研发天;
- 长期经济效益:品牌信任度;
- 改进、增长空间较大的功能;
对于CPV,可以具体展开分析如下:
- 学员评价;
- 对授课老师的信任/课程品牌影响力;
- 学员希望对知识的系统化的需求;
- 课程内容实用性:学完后,我能变成怎样的自己?我能得到什么?
- 竞品对比;
根据以上优先排定原则,以网易云课堂为例,其需求优先级列表如下:
分析:
- “引导帮助”: 网易云课堂没有,但是竞争对手腾讯课堂有,同门师兄弟“网易公开课”也有, 且该功能实现并不复杂,有助于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课程,提升用户体验;
- “今日导师”: 各家产品都没有的功能,但该功能将价值传播与盈利结合起来,增大用户黏性的同时还能赚钱! 必上功能!增长空间巨大,增长空间巨大,增长空间巨大!重要事情说三遍。
- 看推荐广告: 网易云课堂有的功能,其他竞品也都有。但云课堂并没有有效利用所有广告位有效宣传自己(时下热门、优秀老师、优秀学员、本期优惠),而是设置了例如“网易考拉海购”这种与产品无关的链接广告,给用户不够专注的品牌形象。个人认为需要重点改进!
- 优惠捞啊捞: 一种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营销手段,目前各家都没在做,可以拉动短期效益;
- 技能树: 网易云课堂目前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 从PC菜单栏分布来看,未来布局会是个重要功能。但我希望强调的是上文中所述的不同点,深入洞悉用户心理,借助游戏的理念,激发用户的探索欲望,将这个功能继续深化、改革。根据上述优先级原则的角度,该功能将产生价值与长远影响。
5. “寻找课程”的需求整合:
- “引导帮助”与“小帮手”功能重合,从功能位置来看,移动端更适合“引导帮助”,PC端更适合“小帮手”;
- “优惠捞啊捞”与“买大赠小,再买小”功能重合,可以结合成一个功能。即,买大之后,赠送一次去“优惠池水”的机会3次,可以捞优惠券,优惠券一定与“买大”的课程相关。
整合后,根据产品迭代,分成3个版本去实现功能,如下图所示:
6. 数据收集与需求验证:
当自己根据用户深访以及头脑风暴,想到上述功能与功能排期后,只能算是一个初级版本。接下来,我们需要查看下“大数据”的调查问卷结果。看看是否能找到数据对我们的结论进行支撑或否定。
我反对的是,在需求挖掘阶段,就直接看数据调研报告,弊端有3:
- 鉴于调查问卷本身在设计、样本采集上就有一定局限性,加上分析人员在制作报告时可能存在的失误,会导致收集的数据本身可靠性待考量;
- 竞品公司出的数据分析报告,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在数据准确性上OK,但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我们需要去伪存真;
- 需求挖掘头脑风暴前,直接看数据,对思路发散是一个桎梏;
6.1 行业发展数据总结(数据来源艾瑞):
以下两幅图基本说明了在线教育的一些基本情况与体系,不做详细说明。
6.2 具体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企鹅智酷):
数据验证举例:
① 用户选择课程会考虑哪些因素:
上图数据,证明了在需求探索中,对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的宣传的重视是正确的,具体对应的功能是:“今日导师”、“看广告推荐”。
数据的欺骗性与分析举例:
① 你希望在线产品具有哪些功能:
上图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藏性,比例在52%的“提问答疑功能”,和“老师、同学互动”的需求有所重合。同时,用户更期待和老师的互动,还是学生间的互动呢?根据用户深访的结果,用户最期待的还是和老师“一对一”的互动。因此,我也比较看好“在行”这类app,大公司收购应尽早。
7.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与设计了在线教育产品 “寻找课程”的功能。主要以网易云课堂为参考,但设计思路与内容的应用不限于该产品。
同时,“找寻课程”只是在线教育产品供应链中“上课前”的一个重点功能。而要做好该类产品则需要形成供应链闭环,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做到最优。即:
最后,感谢大家对本文的阅读,鉴于文章篇幅有限,关于供应链闭环中其他部分今后再做讨论。如果您对文章内容或者教育类产品有兴趣,欢迎沟通、探讨。
参考资料
- 【知乎】:《在线教育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点吗》;
- 【易观智库】:《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
- 【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平台研究报告》;
- 【Talking Data】: 《2015年移动教育应用行业报告》;
- 【竞品分析】:《百度传课&网易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
- 【企鹅智酷】:智酷档案第22期:在线教育市场深度报告.pdf ;
- 【企鹅智酷】:战略档案第九期:传统培训机构如何做好在线教育.pdf;
- 【艾瑞咨询】:2014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pdf;
- 《设计调研》,戴力农,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OneWing (微信号/qq号:1048267279)。专注教育、社区类产品,产品专员岗位谋求中。
本文由 @OneW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也是做在线教育,看到这篇文章,学习很多
我是刚入在线教育的产品一枚 加你微信了 希望能拜你为师啊
❗
文章太长了,看了前面。
引入的用户可以按照“目的性”和“无目的性”分:带着目的来的为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细分的需求为“涉猎-精通”的不同专业程度;“无目的性”的且后期有意愿做付费用户的一般是虚度光阴,想学点小技巧一方面安慰自己,缓解罪恶感,另一方面学到一些小技巧或者正在学本身也是一种“装逼”的虚荣感,细分需求就是“速成的有趣的小技巧”。
以此来看,我不觉得有任何一个人会对“今日导师”(老师一天的工作云云)感兴趣,如果想激活上述第二部分用户,不妨试试诸如“一分钟小技巧”,以Axure为例,“1分钟教你做某某效果”等等。。。感觉会更好些。
另外,我只看了之前的部分(太长了见谅),说的不对也见谅。
感谢回复!以下讨论请参考:
1. 如何在文章太长时,通过文章内容,来提高阅读体验,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事情,比较愁人。有好的想法也多交流指导哈~
2. “今日导师”的功能设定,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对于“课程价值”的感知度,通过我的深访发现,用户在选择付费课程时,对课程内容的预期主要是通过对授课老师的认知与价值判断来进行的。而“老师一天的工作”只是为了起到一个正面形象的宣传作用,说白了,就是“软文”啦。
再次感谢您认真的回复!
写的还不错,学习了
分析比较零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加油!
恩现在也是希望能有一个系统化的整理,您能给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意见嘛?感谢哦!
赞!!!!很棒!!!
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