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肯定,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的2个要点
沟通和肯定不单单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产品与产品、产品与用户之间这两点同样需要产品经理关注。
产品是一种抽象概念,其实本质还是主要服务用户。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使用,喜欢,依赖。产品在过程中,本质是抓住用户的心理,让用户成为依赖。心理的依赖会让你对产品离不离开,最后会一直使用下去。
记得2年前张小龙提出过产品用完即走的理念,现在仔细回想起来,其实是对产品本身的用户需求满足就行了。就和你谈恋爱一样,若即若即的感觉是最美好的。除了距离产生美,短暂的快乐也是见面那一瞬间得到的。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也是一个道理,他不用的时候,你时常提醒他来用你。久而久之,就会审美疲劳。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产品经理作为产品化身,和用户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去获得肯定。肯定是目的,而沟通时候的过程。过程决定了是否是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决定了产品是否得到了用户肯定。
接来下来需要重点需要说关于沟通和肯定的2个点。
一、关于产品经理
1. 关于产品经理自身成长的心理
在自己成长中,首先需要建立产品经理自身的自信心,用自信心打造产品沟通的基础。
试想一下,一个自信的男生和一个自卑的男生,肯定自信阳光的男生获得肯定的多。而且女生都应该喜欢自信的男生,自信是沟通和获得肯定的前提条件。在沟通过程中,自信来源又是哪里?
对于竞品认识充分,对于数据认识到位,对于自身产品优劣势准确把握……这里每个点都是自信来源。而在自信的沟通,可以充分保障沟通的到位。在沟通中,让别人建立对你信任,这样做事和效率性上可以得到保障。接下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那么自己的自信心又一次得到满足,这样的就会成为良性循环。
2. 关于产品经理的生活成长
工作是离不开生活的,万物一切都是。生活衍生出了工作,有些人工作为了生存。也有些人为了工作而工作,更有些人为了理想而工作。
无论如何,作为产品经理恰恰是为了理想工作的人,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前进者的角色。所以在生活中,也会是一个积极向上活力的人。
你对生活理解越深,你对于工作的认识同样也会深刻。为什么乔布斯会去印度研习佛教?并不是有多么迷信,而是佛教带来的是生活真正的本意。比如讲究众生平等,否定宿命论,反对自杀等等……其中很多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的教义都来源于生活真正的本意啊!
3. 关于产品经理的领导力成长
之前读到樊登说日本人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说5遍的事情。其实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是需要沟通的。特别是工作事情上,需要反复确定和沟通的。这5遍的提问,是为了保证工作正常的进行。
在沟通中,揣摩别人的心理特别重要,我们要的正确反馈。而有些沟通中,我们确实也需要手段。一个正向的领导力是碰到问题处事不惊,积极带领团队前进,充分表现对于风险把控力;并且在所谓批评员工中,采用激励方式,激发出成员的潜力。这样的领导力才是持续有效的。
4. 关于产品经理的用户心理成长
产品作为一个载体,需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其中有很多的要素,我觉得四个点十分重要:
第一个点:认知。用户对于产品的认知是什么?是买东西的电商产品还是教育产品,还是聊天工具……这个认知上,需要给用户打造产品的印象是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我可以在上面做什么的印象。就像沟通的第一步,在做自我介绍一样。
第二个点:熟悉。熟悉的过程,就像谈朋友一样。这个产品是不是用户想要选择的对象一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产品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只需要一二项就可以了。
第三个点:选择。产品就像男生一样,等着被女生决定是不是要在一起的感觉。虽然男生作为追求者,但是女生作为决定权的拥有者。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就是女生,决定了产品去留。这个时候产品不要盲目做出一些奇怪行为。
第四个点:约定。约定就是用户成为会员、或者为你的产品付费。就像女生一样,选择你了之后,就会对你付出一样。这是相互过程,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持续投入精力才行。这些用户比之前更加的难以维护。
二、关于产品
1. 产品本身的沟通
产品与用户的沟通转为行为就是交互,产品的需求。这些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只有这些本身的沟通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桥梁。
用户与产品的平衡点在于用户使用倾向,这个倾向有可能是配色上的喜欢,也有可能是功能上的喜欢……总之任何点都有可能成为留下用户的点。
2. 产品的肯定
肯定是用户的决定,肯定作用是对产品的认可。
产品的肯定不仅是用户,也有产品经理和团队内部的。自己产品在自己认可之后,有着很强的自信心散发出来,那么产品本身也是成功的。另外用户的认可,除了会有营收可能外,也是用户反馈提升产品本身的重要渠道之一。
无论是沟通还是肯定,无论是哪一方面,产品还是我们产品自身。无论是自己,还是恋爱,生活中这2点无处不在。二者是心理学,也是源于对于人性本身的思考。
我们不求产品有多么的成功!而是想着这个产品本身能满足什么样的用户去使用,让什么样的用户去发光发热就行了。这样简单的想法,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流量和机会。因为这是真正沉浸下来去做产品的心理。
产品有的时候要的是用户,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数据。有时候你会为了那些数据和KPI牺牲了用户本身的体验,得不偿失啊!
#专栏作家#
晓翼,微信公众号:上海人在北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电商、O2O的产品经理。会IOS开发、会P图、会运营的逗比一个。常关注社交、旅行类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