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野生产品的成长之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很多朋友对我不太了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产品经历。
我没有做出过知名产品,也没有大厂经历,反而有过两段失败的产品经历。写过产品相关文章,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全网破百万。
我的产品经历比较繁杂,做过C端、也经手过B端。接触过各种产品形态,APP、Web、小程序、智能硬件、TVAPP……
一个野蛮生长的产品经理,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十分贴切。
择路而行
大学的前两年,我全身心投入到了辩论中。曾经不分昼夜地讨论辩题,通宵达旦写辩论稿。在辩论队中,我体会了人生应有的各种情绪。
直到2014年,我意识到辩论并非生活的全部,于是开始规划未来。在考研和工作中,我选择了工作。本着学一点技术的想法,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进入团队后,我发现自己会思考更多技术之外的事情。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了解到“产品”这一职位。和大多数刚接触产品的人一样,觉得自己就是为这个职业而生。或者说,这个职业就是为我而生。
我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个场景:20年后,我依然坐在电脑前写着代码。这样的场景,让我本能地排斥。
在技术与产品的分岔路口,我毅然选择了产品这条路。
初初见理
2015年9月10日,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offer。在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我开启了自己的产品生涯。
第一家公司在点融,初入职场的我像一块被阳光暴晒已久的海绵,迫不及待地吸收所有新知识。
在点融最大的收获是,对产品有了基本的认知和理解。我也在这个阶段,整理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流程。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产品总监在我进公司4个月后便离职了,团队成员也相继离去。第一次经历职场变动的我,也随波逐流选择离职。
道阻且行
2016年3月去了一家以摄影为核心的公司,半只脚踩进社交的坑。
16年,各种社交产品层出不穷,各大媒体频繁出现颠覆微信的字眼。社交带来的巨大红利让各个互联网公司蠢蠢欲动,都想在这个大池子里分一杯羹。
我所在公司搭建了图片工具矩阵,虽然坐拥千万日活,但对用户的信息却一无所知。所以想借助新的社交产品,去完善用户画像和提升用户粘性。
用户在用图片工具编辑完照片后,几乎都会分享到第三方社交平台。我们希望在“分享”这一步截流,引导用户分享照片到公司产品。于是独立做了一个社交APP,暂且叫做Z。希望通过各个图片工具为Z导流,让用户在Z产品沉淀内容和彼此交流。
1年后,发现这个路径始终无法走通。数据和预期相差甚远。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一是分享成本过高。用户无法直接分享,只有下载APP并完成注册后才能分享。分享一张图片的成本过高,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大量用户流失。
- 二是用户缺乏动力。用户将图片分享到微信、QQ,是想让自己的好友看见。而Z产品主打陌生人社交,这与用户最初分享的动机并不匹配。所以用户即便下载了APP,也不一定会分享内容。
17年,各家产品才意识到社交的格局早已注定,难以再掀起新的浪潮。如春笋般涌起的成千上万个社交APP,像流星一样快速陨落。
我所负责的社交产品同样如此,也以失败告终。当发现社交这条路无法走通,公司对产品做了调整。
- 一是调整了产品定位,由陌生人社交转为图片/视频社区,依托用户对“图片/视频”这一共同兴趣构建社区。
- 二是调整了产品形态,将社交APP以SDK的形式嵌入到原有的图片工具中,大大缩短了用户分享的路径。
经过调整后,用户注册率和内容发布率大幅提升,社区在数据上表现还算可观。
这家公司,让我对工作流程和团队协作有了清晰的认知。我和同事一起建立了标准的研发流程,并制定了多个文档的规范。
由于产品决策几乎都是高层决定,我的角色更偏向一个执行者。这样的环境之下,难以再有成长。
年后,我选择了裸辞。
乘风破浪
18年4月,在裸辞的一个月里,被大厂虐过几次后,我安心进入了现在的公司。
加入公司不久,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总觉得没有这个团队完成不了的任务。虽然每天工作都超负荷,但是却非常开心。
公司主营业务是健身,除了软件,还涉及到各种智能硬件。短短2个月,我重拾了许多遗忘的知识,并运用得更为熟练。同时,智能硬件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我暗下决心,要独立负责一款智能硬件。
正当我决定要在这里乘风破浪时,却迎来了近半年的波动。因为业务方向的分歧,CTO选择离开公司,原有的团队成员也相继离去。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留下。
经历近4个月的徘徊后,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好的团队除了可以追随,也可以自己搭建。所以,我开始对团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因为管理层的缺失,我开始直接与业务方对接。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让一个团队共同做好一件事情;除了做好产品,还会思考如何制定产品规划,保证产品与业务同步;也开始思考,在每一个阶段,业务会发生什么改变,产品需要如何配合。
1年后,不少人说这是他们待过氛围最好的团队。而我也完成了6条产品线从0到1的构建。项目收获了用户的口碑,也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所有的事情都和我的预期一致。
但每当人生如意时,总会有意外降临,这一次也不例外。因为外部原因,原本充满前景的项目被迫停止运营。因为项目的停运,公司进行了大裁员。团队近20人,裁员之后所剩无几。每一个人的离职沟通,我基本都会和HR一起参与。看着好不容易构建的团队散去,内心的感受,无法言喻。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搭建氛围不错的团队,以及对业务有了深入的理解。而最大的成长,还是认知得到了提升,开始从更多维度,去观察和解读事物。
我的产品经历暂时告一段落,但新的征程还在继续。
未来可期
关于未来,我打算不再对自己设限,会尝试做更多事情。
《创新者的窘境》里提到,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价值网络,持续做同一件事情,很难实现价值网络的跃迁。所以我想进入新的领域,开启新的价值网络。
首先,我会继续产品这个职业。这是我的立足之本,只有生存下去,才可能抓住更多机会。
另外,我也有一点情怀。希望构建出自己的产品知识体系,帮助产品新人更快地成长,推动产品这一职业往前发展一小步。
写作,会成为我终生坚持的事情。出一本书,是我从学生时代就一直想做的事。在能力不足以支撑我的野心前,我会不断练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会有意识培养资源整合的能力。单打独斗纵然自由,但与人合作更易成事。在时机和条件成熟时,我会参与一些工作之外的项目。
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将最初那个轻狂的少年否定过无数次,最终有了现在的我。每一次破碎后,都迎来一次新的重生。
数不清的人和我说过,我一定会成功。但从来没人告诉我,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多年前看过的诗句。我将它放在最后,献给在路上的每一个人。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专栏作家#
东东方,微信公众号:UnknownP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互联网新动态,致力于产品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定期分享产品心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大佬可以和你交流一下吗
微信交流好了,微信号:airl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