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产品经理们的出路在哪里?
希望在2020年,即使处于小周期尾部的大环境愈发恶化,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力卓越的产品经理们依然能够逆风而行,不断生产新的价值!
2019年,大批的创业型公司裁员倒闭,很多上市公司为了保壳不惜卖房来把财务做到盈利,连马云都在1天内接到5个借钱的电话,这真是艰难的一年!
深处互联网圈子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了19年的恶意,从年中开始,就陆续收到不少朋友被离职的消息,大都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然后自断臂膀、缩减成本的狗血剧情。
刚过去的这一年,很多投资人屡屡折戟,没了昔日投出独角兽的光环;很多不同规模的公司业务发展受阻、亏损严重;很多员工都目睹和经历了这波互联网寒冬的裁员潮。
刚过去的这一年,大家似乎从来没那么不好过过。
一、资本重仓风向
1. 资本赛道的占位
看下今年的投资情况:
数据来自it橘子
全行业总投资额相比18年大幅下跌近23%。
数据来自it橘子
从投资金额和投资笔数来看,医疗健康和企业服务并驾齐驱,当属所有行业的领头羊。
第1~4名的行业融资数据基本在第一梯队,从第5名硬件开始就逐渐显示出融资的体量差距了。因此我们主要分析下1-4这4大行业领域,即医疗健康、企业服务、金融、汽车交通。
1.1 医疗健康
像医药电商、寻医诊疗、医疗信息化、医生服务、健康保健、医疗器械及硬件、生物制药、医疗机构、医疗综合服务等非常多的细分领域,有面向to C(消费者)、to D(医生)、to H(医院)、to B(医疗结构)、to E(药企、医疗器械厂家)5大定位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
今年是医疗行业最风光的一年,因为终于大家发现容易做的、高速增长的、门槛没那么高的行业基本都是红海了,于是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仅存的那么几块不太好啃的大蛋糕上。
医疗就是仅剩的最大的蛋糕之一。
那么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就说医疗健康中的一个垂直细分(线上零售药),2019年中期报告显示,天猫医药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过370亿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天猫医药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1.6亿。而这仅是其中一个平台、其中一个细分类目的数据。
2011-2030年我国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自前瞻经济学人
1.2 企业服务
是指围绕企业,并为企业提供各种企业经营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办公管理oa、客户关系管理、销售营销管理、人力资源、法律顾问、it基础设施、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财税、数据服务、企业安全等等
我们看到今年涌现出了很多新行业的saas解决方案、再加上已经比较成熟和传统的企业oa、erp、crm等,这些都属于企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商业化管理中,都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
1.3 金融
考虑到其极高的资本溢价带来的高估值,和今年各种P2P、消费金融的暴雷事件,导致金融业成为了一个人人自危的高风险行业,我们暂且把它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搁置一下。
1.4 汽车交通
以新车交易、二手车交易、汽车后服务、出行服务为主,是今年总体融资额排第四高的行业领域,大家耳熟能详的瓜子二手车、毛豆新车网,滴滴打车都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头部玩家。这个行业也是得益于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所带来的爆发式的需求增长,加上其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因此投资额和笔数也是非常高。
2. 资本焦点的变化
从投资市场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今年资本的焦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1 资本从众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腾讯、阿里等巨头不断加码医疗、企业服务的投入,资本市场整体的风向也会紧随其后,毕竟巨无霸看中的肉,资本家们怎么也得想着凑上去喝口汤。
那么为什么医疗、企业服务直到今年才被大量的投资人重视?
其实比较头部的投资机构在很早就已经布局了这2条赛道,特别是大型的投资公司、大企业的投资部门基本在4、5年前就已经战略布局医疗、企业服务的头部企业了。
这其中最热衷于投资医疗赛道的,莫过于腾讯。
数据来自八点新闻
随着今年整体的风向改变,一些中尾部投资机构才开始意识到医疗风口已到,并陆续跟随大机构选赛道进行布局,也有一些原来投新零售、共享经济的机构更换投资领域的。
其中的很多资本选择这几个赛道中的垂直细分领域进行切入布局。比如医疗领域,有些投资人更看好医疗AI,人工智能。比如企业服务领域,有些投资人更看好企业云服务等。
2.2 投资环境的恶化
今年私募、公募、P2P等投资机构的几大资金渠道来源,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资金规模不可和前几年同日而语,资金供给缩水了。
另一方面受到前几年广撒网、钻热点、抢风口的投资风气影响,很多项目其实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好项目、好生意,但是因为饼画的好,再加上那时很多投资人都是头脑发热的,这些企业依然可以不断获得融资,直至最后破产崩盘,很多投资公司的战绩是很惨烈的。
给大家看看几个头部的,战绩也就那样,那么多中小投资机构,可想而知赚钱能有几个?
数据来自it橘子
供给缩水、投出去的钱打水飘,投资人表示太难了!
投资环境的恶化也是影响资本焦点的重要因素,因为大家发现钱越来越紧张了,这个时候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只能投资仅存的几个热门赛道了。而好公司的定义一定是有造血能力(盈利能力),能够自负盈亏。
而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也让很多公司开始审视自己的发展策略:
- 是不是扩张太快不计成本?
- 是不是忽视管理内耗巨大?
- 是不是只想获客不想留客?
- 是不是重视融资忽略赚钱?
- 是不是啥都想做不够聚焦?
- 是不是没有关注商业价值?
2.3 大部分行业已经成红海
另外确实很大一个原因是市场上的机会真的不多了,一个行业爆发式快速发展,过度竞争的结果就是要么很快陨落,要么形成寡头或多寡头,其他的所有陪跑企业都会在几年内被兼并或被淘汰。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快,快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太快的坏处就是稍微慢点的投资人裤子都没脱,前一个风口已经过了。
然后产业互联网来了,虽然产业互联网是腾讯提出来的,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公司都开始面向to B提供解决方案了。比如:阿里巴巴,典型的面向To B提供一套商业信息化系统帮助B端小微企业带来订单,让他们没有难做的生意。
产业互联网很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慢”,这和移动互联网完全相反。
包括阿里、淘宝,他们也花了很多年才真正意义上为整条产业链路上的每个环节的B端/C端客户提供了十分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慢?因为这需要一个一个调研客户、一个一个琢磨设计方案、一次一次的迭代系统,才能让产品和服务真正落地来满足大规模的B端客户需求。
二、19年互联网市场真的很难
曾经的互联网金融有多火热,各种独角兽巨头一次融资都是几个亿起的,今年其中最大体量的P2P全部无情取缔,并附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
数据来自于网贷天眼
无论曾经的共享经济是多么的受宠,如今那些共享经济的代表滴滴、ofo、膜拜、共享充电宝死的死,焉的焉,巨亏的巨亏,活的异常艰辛,早已不复当年的光彩。
从3400人到100人,戴威也算的上是史上从最高估值40亿美金到现在即将破产的最年轻CEO了。
年初很火热的以“小区团购”为核心的社区电商,到今天也搅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到年底几乎已听不到什么社区电商的消息报道,可见大部分都过的不怎么样。我想很多人早前应该都有被同事朋友拉进这种群的经历吧,我也加过4,5个这种群,现在这些群大都比较沉寂,只有寥寥几人在日常聊天。
今年以来,生鲜电商行业也过的很难,呆萝卜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还杀入武汉等新城开立门店,仅仅过了3个月,就被爆出陷入资金泥潭、员工讨债的消息。更有“妙生活”、“吉及鲜”、“易果生鲜”等经历过多轮融资的明星企业大规模裁员、关店。
就连产品矩阵庞大、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厂腾讯今年也没有拿出什么亮眼的成绩单,微视扶不起、游戏缺乏大作、微信陷入活跃度降低的囧境,也难怪腾讯要开始发力产业互联网,并在下半年开始不断试水兴趣社交产品。
今年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行业:电商/直播电商、短视频、本地生活。说白了就是阿里、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这4大巨头还保持着高速增长。
经济不行,消费领域依然旺盛,受益于庞大的互联网人群,和日益提升的居民生活质量,在大消费领域培养多年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最最关键的原因是这几家公司已经在各自赛道上成为了寡头或双寡头,行业集中度很高,他们的资源是最好的、用户是最多的、成本是最低的、生态是最成熟的。
19年有裁员消息爆出的公司数也是历史之最,这个超长的裁员企业名单足够让人惊掉下巴:
这么多的企业裁员,必然波及到了大量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从产品到开发,从运营到销售,甚至从财务到人事,谁都无法幸免。
三、企业唯有先活下去
19年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裁员的、倒闭的、艰难的苟活着不知道希望在哪里的比比皆是。
所有企业做不下去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钱了。
我们知道存款,或者叫盈利=收入-支出。
既然没钱了是唯一原因,企业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增加收入,降低支出,让企业的盈利/存款增加?
这么简单的道理,连一个普通人都知道,那些独角兽的CEO们不可能不知道把?
他们当然知道,他们比谁都清楚,但是很多时候经营一家企业,尤其是业务复杂、人数较多、管理难度大的企业,有太多的干扰因素导致管理者们会做很多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统计了下最常见的把公司做跨的一些原因:
- 拿完融资极度膨胀,开始不计成本的扩张、招人;
- 没有严格的预算和目标推导招人数,完全凭主观感觉;
- 人效很低,导致招再多的人都觉得事情做不过来;
- 沉没成本太大,需要持续投入资源进行迭代和维护;
- 投入产出比很低,投入了很多资源只提供了少量的商业价值;
- 不聚焦核心业务,布局各种所谓的多元化生态业务,投入巨大却没一个可以创造利润;
- 本身的产品和服务由于资源限制没有竞争力,导致市场营收现金流差,恶性循环;
- 对自有业务突破没有办法,只能靠增加资源来维持当前的业务的表现。
- ……
经济寒冬的时候,永远是那些聚焦核心业务、注重人效和投入产出比、稳扎稳打的公司最后才能活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他们不会乱花钱,他们重视每一分钱所产生的价值。
很多时候,人只有经历过绝望,才愿意真正低下头去反思自己曾经的无知,变得更加理性,公司也不例外。
19年在真正经历和目睹了大量公司倒闭潮后,不少企业真正开始反思自我,重新思考企业的管理和业务价值。
企业管理角度上:
- 必须重点优化内部管理效率和成本结构;
- 必须从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粗旷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
业务价值角度上:
- 必须聚焦核心业务,砍掉高投入产出比的业务;
- 必须开始注重投入产出比,拒绝烧钱,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变现;
- 从用户端获客到企业供应链管理,必须全面降低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
- 从营销和市场驱动,转型成从产品和服务驱动,用口碑赢得用户。
在这个资金紧张,剩者为王的经济周期下,活下去是唯一的希望。
只有做时间的朋友,持续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穿越周期,在上一个周期的尾部生存下来,见证下一个新周期的到来。然而事实是,很多时候企业家拥有这个初心,但大都在坚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商业诱惑和每时每刻的沉没成本之中。
2020年产品经理该怎么选择,我给你的4条建议:
1. 找准赛道
老生常谈了,所谓选择大于努力,这个道理无需我赘述了。
选择未来5-10年内有上升空间和潜力的行业,这些风口伤的行业所吸引的优质资源、市场需求、商业机会等多维度势能能够带动你成长,个体很容易趁着一波东风实现物质和能力的阶级跳跃。
毫无疑问,优质赛道从资本市场上就可见端倪,医疗健康和企业管理无疑会成为近几年的行业焦点。
首先这两个行业都具有长期性的发展属性。
以医疗为例:医疗是一个非常传统且不易被改造的行业,我们现在去医院依然得排队取号、依然需要通过硬件设备刷卡结算,大部分中老年还是更愿意大清早来排队挂专家号而不是在线上预约。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医疗行业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 医院诊所的信息化系统基本已经普及,只是很多都还比较落后,这相比20年前就医已经给患者就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给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效率提升;
- 在线问诊、线上购药、电子处方、健康管理等轻医疗化的服务的线上化都已经比较成熟,我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用手机触达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智能诊疗、创新药、医疗器械、高端医疗等,正在显示出其极强的创新力,帮助产业下游提供更高技术含量的医疗产品。
其次这两个行业还处于抢夺增量市场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依然以医疗为例:
数据来源比达网
下游to C市场的整体渗透率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就更不用说上游各种配套产业链在未来需要更加完善和升级所带来的产业机会了。
显然医疗用户的市场规模还远未饱和,用户习惯远未高覆盖率养成,增量市场依然还有超千亿的机会等待挖掘。
企业服务亦如此,因为to B的行业解决方案不是一天练成的,至少需要5-10年的积累期。虽然现在很多比较容易信息化的行业已经被饿虎扑食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原先过于传统的行业还等着被信息化改造,更有在未来结合物联网的无限可能。
To B的企业服务也是一个属于有较大市场空间,且能够长期发展的赛道。
至于金融,我就暂时不推荐了,因为这几年国家必然会严格管控金融行业,从前几年的大力鼓励金融创新,到今年的P2P全面取缔。金融又回到了一个强政策导向的行业,短期内受限制很大,难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搞不好,钱还没赚到,就被抓进去了~
另外直播电商、短视频等娱乐性基础设施,也是近几年的热门,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选择这些内容消费类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基于中国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对娱乐消费有较大的需求判断的。
2. 选好平台
经济寒冬下,什么平台算是好平台?
我给大家5个我认为的好平台的判断依据:
- 风口行业范围内;
- 在垂直领域内top3内;
- 有稳定盈利的主营业务;
- 有明晰的商业模式且部分已跑通;
- 有核心优势,无论是资金优势、政府资源优势、渠道优势、产品优势等。
按照这个规则选平台,大概率不会遇到短期经营不善、裁员劝退、倒闭破产的糟糕事。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考虑一家公司的价值观是否和自己契合、公司组织架构是否扁平化、职能权责边界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等等。
3. 聚焦核心
很多时候那些很牛逼的高级产品经理也会犯创业公司ceo们常犯的错误。
当他们面对不计其数的客户需求时,需要不断地去判断需求的真伪,来决定是否去实现他们。高级产品经理也会犯错误,基于经验把一些隐藏很深的伪需求判断成了真需求,然后被引导着去做了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需求。
这会带来什么?
- 做了非核心业务的需求,导致资源的浪费;
- 时间窗口效应,真需求你没做别人做了,别人的产品在这个小周期中就更有优势;
- 做出来后没有商业价值,没人愿意为伪需求买单,导致没有“产出”;
- 做了后没什么人用,只能持续地投入人力成本进行维护,又没法停止。
偶尔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
对核心的漠视,是走向深渊的前兆。
当你的注意力被持续拉开后,你的产品力就会变弱,你的客户洞察力就会变弱,你的业务爆发力就无法指数级增长。
所以,当你面对客户喋喋不休的诉求,当你面对各种新产品机会的诱惑时,你需要去权衡你擅长什么,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核心业务是否已经是傲视群雄了,你的资源成本是否过大。
4. 生产价值
提供价值=/提供一个产品
提供价值=/提供一个功能
我经常看到一些很扯淡的产品,在当年鼓励大众创业那会ppt融资大行其道的时候尤甚。
比如:一个提供在线叫床服务。你觉得它给用户带来了什么价值?
可能你会说:每天早上,有一个酥软的妹子发出娇嗔呼唤你起床,给予你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what??
这对用户来说有价值吗?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的,1个用户用起来说明产品也是有价值的,不是吗?但是这个产品是否为剩下的14亿人产生了什么价值吗?并没有。
从用户价值的基数规模角度来看,这种产品的用户价值是很低的,只有哪些“死肥宅”才会有此类需求。一个极低基数的产品,都不能叫小众,甚至可以认为是伪需求。当我们在说给用户提供价值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我们臆想的需求强加给用户。
从商业价值角度来看,就更加牵强了,有多少用户愿意为此付费?愿意付多少?愿意付多久?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大概率这样的产品活不过1年就已经入不敷出,无以为继了。
所以这里我提出一个定义,到底什么是生成价值?
那就是解决用户愿意为之持续付费的那些需求!
我们在判断一个需求时,不单单要看用户是否愿意使用它。
更需要通过各种调研和分析去判断用户是否愿意为它付费!
愿意付费的需求才是用户真正重视的,用户离不开的需求!
商业思维和价值在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中会更显得弥足珍贵和稀缺,注重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产品经理也会更受市场的欢迎。
总结
其实给产品经理的建议还有很多很多,但是上面4条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正确的方向选择和正确的思路,是开启向上趋势的第一步。
也希望2020年,即使处于小周期尾部的大环境愈发恶化,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力卓越的产品经理们依然能够逆风而行,不断生产新的价值!
作者:司马特小队,丁香园高级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司马特小分队
本文由 @司马特小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感觉这篇文章哪一年都可以写,2018年可以 2019年可以,就是换些关键词就完事儿!
你···文章首图我差点以为是我老板,太像了 😀
我觉得作者写的很好,特意登录前来支持一波
看完不知道你讲的什么鬼,市场也没你说的那么差
讲的什么鬼
跟我念,垮掉,不是跨掉
别在这里兜售你的焦虑,市场没你想的那么差!!
大神们,求带啊。
但是如果那个一个软萌妹子教你起床的项目再深入一些呢?是不是就变成软萌妹子陪你一起打游戏、看电影、聊天解闷、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说差一步!
我们是在说这件事有意义,还是在说这件事是一个好的商业项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确定他不是一个好的项目???笔芯融几轮了?中国宅男的市场也不少。(并不是瞧不起宅男,我也是宅男,)我只是说这种类型的市场。
这是宅男的反击,哈哈哈
哈哈哈哈~
比心和捞月狗是典型的闷声发大财的产品
只能说你不是他的目标用户罢了 不代表陪伴类产品没有商业价值
我同意你的观点,产品做出来就是为了赚钱,如果投入很少,比如几个认识的人合伙做点东西就能赚钱,那也不错呀,是否小众与是否赚钱之间,我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觉得这个不能再发展了,在发展了就是pc了,回到了死胡同了
再发展就违法了
不越线。应该还好吧…邪用必邪。正用不歪…闷声发大财…他人表示不赚。我表示不亏~ 😐
涉及到两性,这个邪用必邪就显得过于幼稚啦
还是看人的吧~我还是愿意相信宅男绝大数人都是善良的~ 😉
你太可爱了叭
我可是敲可爱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