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心态,产品狗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
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赶脚不好了?蛤蛤蛤,一看就不是实干文的样纸,又是耸人听闻骗人点击的是不是…
几乎所有新生产品出来后,即使在无bug(简直做梦)的情况下,排队的需求list仍然是长长一串:这儿要优化、还有这儿、这儿、这儿;那个功能需要新增,还有那儿、那儿、那儿…
去年,旧选股宝用一个月的时间,7月底出生了;
今年,新选股宝还是一个月的时间,4月中重生了。
差不多的时间,同样的1.0版本,却发现自己有不一样的心态和节奏。结合现在的心态来说说,产品小白菜们有可能遇到的几个心态上的魔咒,其中部分的心态,自己在去年也曾有过。
1、生怕自己空下来(OS:但可能没做对)
以前某个版本快要结束的时候,其实会有点点焦虑。为啥?
因为这意味着下个版本的需求和需求分析也要差不多准备好了,以便于这个版本结束后下个版本可以立马接上。如果某个版本的需求没有完全准备好,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好好做事一样,然后就“有可能”把还没想的特别清楚为什么要做的需求就堆上去了。
这种想法现在想来感觉特别愚蠢,愚蠢的点在于:
- 因为不可名状的着急心理;
- 自己催眠自己,以为在努力的做产品,但事实是在努力做需求;
做做做,并不代表做对了方向: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
真的确定需要做?
怎么做才比较好?
做完会有什么效果?
在做需求之前,以上几个问题理应是才是最需要花时间认真考虑的。
“八二原则”在这里也是通用的。80%的时间用于写需求分析前,20%的时间用于写需求分析。
看似没有埋头苦干写需求分析,但实则殚精竭虑的筛选真正要做的需求,这才是重点。
不知道有多少产品经理正在犯这种错误;
也不知道有多少需求在真正推进开发的时候,是具有强有力的统计数据支撑,或者靠谱的用户调查结果;
还是仅仅是产品经理们认为的用户需要呢?
这个,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检视自查一下。
做再多需求,但是却说不清做的理由,并没有什么卵用。
2、总觉得自己很忙(OS:但却可能没有忙在点上)
这种情况一般是有以下原因:
1、客观上可能确实忙
一条产品线只有一个人位于产品岗位的时候,从一个需求的调研,到外部事宜的对接,到回复用户反馈等,可能都是一个人在做。那么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安排得当,确实也会挺忙的,如果安排不得当,那就真的比较容易慌乱。
2、 没有合理的分配时间&瞎忙
需要做的事情一多之后,不同的人就会开始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了:
- 有些人会产生一种想“逃避”的心理,先把小的、简单的事情解决,再去做重要的、难的事情;
- 有些人会把重要的事情先做掉,再去做简单的,最后去做难的;
- 还有些人干脆就是发呆,什么都不想做,最后什么都没做好。
要说的是第一种心理。其实这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就像以前念书做题一样,大多数人都是先把能做的给做了,最后再看难的,如果搞不定,很多人会放弃。
但实际上,做题和做事不一样,这张卷子的这道题不会做,可能下张卷子就碰不到了(当然,不会做就是不会做,总是要碰到的)。但是做事不一样,今天不做,ok,它不会凭空消失的,明天还是要你做,赖都赖不掉。
那么怎么办捏?
- 首先,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要去正视这种逃避心理;
- 其次,合理审视每件事情的优先级;
- 再之,尽量跟着优先级去做;
- 最后,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慢慢缓解这种逃避心理;
不知道有多少人又和曾经的我一样,有过这种心理。
3、生怕程序猿们空下来(OS:他们真的不空)
这个一方面其实和第1点的心态有点相似,只不过第1点是怕自己空下来,认为自己没好好做事,这点是怕队友空下来后会其他人会以为他们没有好好做事。
同时,还存在一种“上游危机感”(又开始自己造名词了)。
什么意思捏?
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产品给需求-开发做需求嘛。有些人就会倒推一下,如果开发没需求做,那么不就说明产品岗位的人坑爹嘛。由此,产生了这种“害人害己”的心态。
这种心态并不是说产品汪们喜欢压迫程序员们,让他们做需求做到死, 而是一种“过度责任感”的体现。
那么,暂且不管产品汪们怎么想,程序猿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没有完美的代码,他们可能需要去优化之前的代码;
又出了新的技术,他们需要去学习用于以后的种种可能;
不是码字的机器,他们可能花时间去用产品以便更了解产品;
开发们并不是做完一个一期需求之后,就真的没有事情做了,只是他们没告诉你罢了。
所以,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不要再这么想下去了。
Over~~~~Over~~~~Over~~~~
#专栏作家#
killifer,微信公众号:killifer。华尔街见闻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脑洞大、笑点低、间歇性“有毛病”的理工科实力逗比少女。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同感,甚为焦虑
有同感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