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增强产品的黏性(下)
“黏”字读nián,表示能把一种东西附着在另一种东西上的性质。组词可为:黏稠、黏度、黏附、黏糕、黏合、黏糊糊、黏米、黏膜、黏土、黏性、黏液、黏着……
对于产品来说黏性应该是能够吸引用户并把用户黏到产品上,增加用户“回头率”的能力。从人的内心来说,什么东西才能让用户爱看,常看呢?这要先从的人本心出发,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指七种感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指的是人的本心,本能需求。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化,通过外界的信息获取最后把现实世界的一些信息转化成内心的七情。如中了状元是喜,有人骂你是怒,家里有人病了缺钱治病是忧,想念亲人是思,亲人离去是悲,歹徒持刀抢劫你是恐,在你没防备情况下有人在你身边大喊一声是惊,这就是外在信息转化成内在本心。再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会有好奇、孤独、兴奋、忧伤、喜悦、恐惧、无助、激动、沮丧、消极、抵触、思念等等这些心理,这些心理最后转化成人的七情,我们就是要从人的本心出发,洞察人性。
我们继续说如何增强产品黏性。
3、新鲜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社会大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火车、飞机、电脑、网络,让世界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古代马车跑几星期的路程现在一天就能到达,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按理说,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慢慢的享受生活、悠闲度日,而事实,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通过技术节省出来的时间,会寻找其它的新鲜事物再把它填满,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
现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很多产品变成季抛型、月抛型,甚至周抛型。单恋一枝花的好男人、女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想打动用户,就要不断的给用户以新鲜感,通过新鲜感来抓住用户的内心,以实现产品黏性。
举个高德地图的案例,对于地图类产品主要体现的是其工具属性,当用户有需要时才会使用,对于地图产品想要增加新鲜感是很难的,而且市场上有着很多同质化产品,像百度地图、古歌地图、天地图等。面对四面楚国的窘境,高德地图推出了林志玲语音导航,推出后让大家耳目一新,通过志玲嗲嗲的声音实现了下载量暴增,有的用户甚至删除了其它地图软件而下载高德。为了能够黏住用户,随后高德地图又推出了郭德纲版及其它地方语言包,大大的刺激了一下地图行业,没想到地图也可以有新鲜感。当听着浓浓乡音导航,你是否会倍感亲切。通过林志玲、郭德纲再到方言,这一切就是为了不断的刷新用户的听觉新鲜感,让用户想听、爱听。
相恋的人最开始时都是如胶似漆、情意绵绵,时间久了那份新鲜感过后,也就没有了激情,磕磕绊绊,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断。新鲜感就是这么重要,当双方有新鲜感时缺点也可以是优点,当新鲜感过后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为什么情侣间要不断的制造浪漫,就是因为要不断的给对方以新鲜感。产品何尝不是呢?产品如果永远一层不断,就是让用户厌倦,就像联想的ThinkPad一样,永远在中间有个红点,有时我想,为什么ThinkPad不可以换换样?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了。
4、趣味性(用户喜欢有趣的东西)
学习是枯燥的,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学习,总没有玩来的有趣,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经常跟父母委屈的说:“妈妈,今天我还没玩呢?”。用户都是喜欢有趣的东西,喜欢快乐和开心,如果您的产品在解决了用户问题的情况下,还能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乐趣,是不是更爽呢?下面来看一看我朋友公司星致曼雷是怎么设计他们产品的。
他们是做儿童读物的,看书是一件枯燥的事,孩子们只喜欢有趣的书,如何才能把看书变得有趣呢?
先看下他们图书的介绍:
《大开眼界 恐龙世界大冒险》是一本利用“灵境”技术(虚拟现实/VR)带您的眼睛四处旅行的“魔法书”。我们撰写了详实的恐龙生物知识,绘制了精美的恐龙生态画面,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恐龙故事……这些还不够,因为,这一次我们要让恐龙走出图书,哦,不,是请您穿越进入图书的场景,让恐龙就在您的身边,奔跑、追逐、厮杀、吼叫……
三部精美绘本、数百只恐龙复原供欣赏、十几个真实场景可以穿越,我们提供的不但是一套精美的恐龙百科全书,更是一次颠覆视觉的“穿越”体验。
将图书与VR虚拟现实结合起来是不是会很有趣呢?一部VR眼镜+一部手机+一套图书就可以带你穿越回远古时代,看恐龙的怒吼,看远古的森林。让产品变得有趣起来,生活就会轻松起来,连学习都可以变得有趣,还有什么不能有趣呢?最近听说,他们公司还要推出西游记等其它图书,虚拟现实技术让看书变得有趣起来。做有趣的产品,用户才愿意用、经常用。不要让用户把你的产品当成工具,工具只会在需要时使用,像钳子、锤子,只有需要时才会拿出来用用。产品可以是搞笑的、有趣的、多彩的,脑洞大开一下,图片如果会说话、时空如果能穿越、性别如果能改变、我如果变成了你……在产品世界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想像呢?
5、互动性、社交性(通过产品定位建立共同爱好的圈子)
最近我在听充电时间,这个300秒的音频节目讲的还是不错的,内容好、声音好,我也一直想做一个老吴讲学堂的音频,但苦于普通话不标准没能成行,后来想是否可以请位播音高人呢?又苦于没钱,所以还是先以这干巴巴的文字形式表达产品思想吧,如果哪一天粉丝们给老吴点打赏,我还是愿意为粉丝们做更好的服务。自从做了公众号以来,就经常有童鞋问我。
童鞋:“老吴,你是做培训的吗?”
老吴:“现在不是,以后可能会是。”
童鞋:“你办培训吧,你要是办培训我第一个报名。”
老吴:“为什么呢?”
童鞋:“我想系统的学下产品知识,另外,我也想通过这里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志同道合”,让我想起最初做产品公众号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谈产品,谈人生,多一些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的朋友。有时间时大家可以小聚,吹牛、侃大山,这就是最初的目的,通过公众号来联络上这些产品小伙伴们。这就是人的社交属性,愿意与自己的同类交流和沟通。网络发达后,有的人一起没有什么话可说,如过年时一大家子人聚到一起本应其乐融融,但现实是一部分人在低头玩手机,还会不时的对着话筒讲两句。为什么呢?我想这不应该是聚会这种形式的事,而是话题的事,过年聚会是通过亲情聚到一起,体现了中国民俗,表达出长辈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对长辈的孝心。但聚在一起的亲人们,话题感缺失,关心与孝心谈完了,之后的共同语言呢。而且还会问到青年人们讨厌的话题:“小娟,有对象了吗?多大了怎么还不找啊?”、“大强,你工资多少?你看小强现在都是公司高管了。”、“小丽,你得抓紧要孩子了,我还等着抱孙子呢?”。没找对象催着找对象、找着的催着结婚、结婚的催着要孩子、要孩子的催着要二胎。
产品中如果能建有着共同话题的社群,以产品定位为兴趣点,再通过话题讨论、组织活动、游戏互动等形式来增加话题性,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有了交流,用户才会时不时的回来看上一眼,有没有人给我留言,有没有人关注我。就如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大家有事没事的晒幸福、晒成绩、晒孩子、晒鸡汤,晒的人希望你能给他点个赞、留个言,让晒的人感受到存在感,而朋友们也愿意看朋友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就是互动,让信息发与收的双方都能感受到交流。产品是搭台子,戏要用户来唱,“朋友圈”、“点赞”、“留言”的功能就是台子,“发朋友圈”、“去点赞”、“去留言”,用这些基础功能以提升产品的互动性,有来必有回,来来回回后兄弟情、姐妹情就建立起来了,通过这些互动进行深层的沟通,以实现增加产品黏性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汽车网站会有车友会、旅游网站会有旅游足迹、美食网站会有大众点评,通过互动实现交流,通过交流建立圈子,通过圈子实现黏性,通过黏性推销产品。
最后,附上讲学堂叶子童鞋的问题和我的回答做为文章的总结,如下图示:
本文由 @产品人老吴(微信公众号:ChanPinLaoW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产品是搭台子,戏要用户来唱,“朋友圈”、“点赞”、“留言”的功能就是台子,“发朋友圈”、“去点赞”、“去留言”,用这些基础功能以提升产品的互动性。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