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相关:互金PM的迷失与求索
时光回溯到几年前的大学时光,第一件事情,看了货币战争,充满了斗志要投身金融领域;第二件事情,亲眼见证一个小小的街道分行经理为了业绩不择手段,开始对金融嗤之以鼻。而后,做互金产品将近一年,思考、自省不断,之前有过《互联网能给金融带来什么》《互联网金融怪事八则》,前者是困惑、后者是不解与气愤,本文是深于两者更系统的思考,同时可贵的是,后面多了希望、信心。
互金PM的Personal Time
情景一
午后的咖啡馆,阳光斜漏在桌上,某个PM社区面基开始前的寒暄。
“hi,你是做哪个方向的呢?”
“互金”
“啥?”
“互联网金融…”
“噢噢,听说现在政策管的很紧哈,也曝光了不少…”
“嗯..对…不过我们是正规的平台。”
“噢,听说做互金的收入都很高…活动开始了,以后再聊哈。”
侧身,一抹复杂的微笑。
情景二
上班中,微信PC版闪动。
“在么?据说你在做p2p了,你们那儿靠谱吧?不会跑路吧?我想存几万进来。”
“晕,放心存撒…土豪啊你,张口就几万!”
“信用卡套现的啦。怎么存?教教我,有不妙的迹象一定要提前告诉我啊!”
一周后,一个月后,N个月后…微信PC版闪动。
“在么在么?最近有啥动态么?我那钱是继续存着还是取出来呢?”
互金PM的迷失
在上面两种情境中,互金PM显得犹豫、信心不足、无奈而被动。
其实,PM自己是没有答案的。平台安全吗?政策深层次意味着什么?不安全来自哪里?政策能有多大作用?互金PM自己比提问者更渴望知道;而最终,作为PM中普通而又怀揣梦想的一员,互金PM最迫切想知道,自己在做的这个产品,以被神化了的微信之父的观点来看,能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相对应的,“善良”在这个行业中的重量有多大。
然而,答案好难找:
日常工作中得不到答案。大部分互金公司里,PM负责的只是工作流程,上线新产品、跑通逻辑、日常维护等;金融业务本身由少数高管直接负责,不少时候管理层会刻意不披露业务真相,导致PM甚至连自己产品的商业模式都不清楚——或许吧,这个产品其实不是“自己的”。
PM圈子里疑问不断,入门问题太多且答案浅尝则止。翻开产品经理社区的feed,很容易找到“新人如何快速进入互金行业”“互金产品第一年多学产品知识还是金融知识”“互金商业模式由哪些”这类的小白问题。一方面行业的墙太高让互金PM较难接触到足够多的金融知识,另一方面一夜之间出现的无数p2p平台中充斥着大量的产品新手,甚至不少是从其他岗位硬性转产品;如果在p2p公司呆几个月,你将有机会见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成为现实。
媒体的信息大都是负面的。且不论朋友圈、微博、新闻几乎每日一雷的问题平台曝光,打开网贷天眼这类的专业平台,首页首屏仍然是各种曝光、预警;再拿金评媒为例,推出的记者眼中的网贷平台系列测评,看完仍旧一头雾水,翻译过来都可以是“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媒体信息两极化,要么是负面信息,要么是堆砌金融概念。有价值的内容太少,墙太高,愿意发声的人太少。更何况,很多互金PM并不会主动去这些垂直平台。
互金PM本人大都不是典型的理财用户。虽然有数据显示,互联网理财用户的年龄层集中在25-35之间,但大部分情况下互金PM想要的对用户同理心还是很难。传统理财的典型用户是高门槛的,普惠金融的愿景中互金PM会是理财用户,但仍不能算是典型的理财用户;与此相比,互金PM更可能是消费金融用户。
大部分p2p都是小公司,不健全的组织、流程让PM了解用户变的很难。p2p平台发展早期,都在圈用户,产品很粗,更不用提数据系统,看不到数据PM等于瞎了一只眼睛;另外小公司的运营擅长拉新、拉投资额,但用户运营太菜鸟,PM也没有太多时间、精力与用户直接接触,等于另一只眼睛也over,然后盲人摸象。接上一点,典型的理财用户是什么?
互金产品千篇一律。p2p平台的官网,几乎清一色的,相同的导航、首页banner、banner右侧的注册登录、一个产品列表页、一个个人账户页、一个安全保障页、一个about页;产品业务上,注册送体验金、邀请送体验金,时不时搞搞加息、搞搞抽奖,奖励按照投资额成剃度。除了蚂蚁、理财通这类超大型平台,互金产品真没什么特色,互金PM的成就感也是缺失的。
互金PM的求索
尽管有上述的困难,暂时的迷失,但真正合格的PM是有强大的自驱力的,会知难而进;止步不前只能说明你不够合格,不断求索才能有所收获。
互联网,还是金融?敬畏金融,是很多互金团队都会传达的思想,敬畏金融的专业性、严肃性。很多金融人说,不少不懂金融的互联网人涌入互金,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有对有错,传统金融并非没有欺骗、贪婪;反而,互联网崇尚的是平等、透明、服务的精神,只是O2O补贴等打法让用户变得急躁。作为PM,需要的是以互联网的精神,以用户为中心,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目的。
监管并没有鼓吹的那么有用。实现了资金托管,只是增加了违规操作的门槛,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人比谁都明白该怎么应对政策。一个平台是真正做业务、服务用户,还是出于其他目的,仍然决定于管理层的初心。国外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创始人违规操作,股价一夜间掉了35%,可见道德自律的关键性。
大部分p2p并不能算是互联网金融。大部分p2p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了一个融资的渠道,降低了获取用户的门槛,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有数据支撑的风控系统的,而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单说拥有足够数据量的也只有“三马”了吧。所以,大部分平台仍然是传统金融的模式,核心仍然在线下。我们知道,互联网1.0是简单的信息连接,2.0有了人机交互,能对不同个体提供不同服务;相对应的技术分别是搜索算法和推荐算法。很显然,大部分p2p平台只是处在很初级的1.0时代。最显而易见的,能根据风险偏好推荐理财产品的平台少到可以忽略。因而,互金PM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互金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什么?两种误区:
- 一是脱离业务,空谈用户体验,纠结于交互细节;
- 二是只管安全、高收益,认为其他体验无足轻重。
实际上,介于业务与细节之间,理财通做的很好,举两个例子:第一个,理财通资产端是货基,货基非工作日不能赎回,但为了保证用户能及时提现到账,理财通自行垫资;第二个,理财通有一个每月定时存工资的功能,当这一天刚好是非工作日时,由于非工作日不起息,所以他回提醒你避免资金空转而推迟转入。安全、高收益是纯业务的事情,是风控、是资产端负责的事情,交互细节是锦上添花,如果都能像理财通一样聚焦在最大限度的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着想,那整体的用户体验会上一个台阶。
互联网金融不止是p2p。众筹、保险、慈善等等,互联网金融能做的很多很多,远不止理财、借贷,互金PM的眼界应该放远一些。
善恶相关
求索的过程会看得愈加清晰,使命也更加清晰。有人说,产品经理就是要让正确的事情在正确的时间发生。微信支付张小龙说,善良是最重要的。
互金PM的初心,善恶相关。
互金的魏则西。互金有魏则西事件吗?或许只是没有生命的消逝吧;但更应该说,只是没有曝光、没有代表人物罢了。易租宝750亿到只剩10亿,千千万万个投资人他们现在过得怎样?太原演讲围攻宋鸿兵的不少是社区大妈。这些弱势群体背后的一个个惨痛经历,人们无暇顾及,且早已麻木。百度在p2p领域的放纵、助长与医疗行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同样的竞价排名,还有百度知道、贴吧等全方位的“服务”;互金平台专业的舆情负责人,与百度沟通删掉一条负面评论简直不要太容易。更严重的是,舆情负责人还覆盖了知乎、网贷论坛等专业社区,还有随处可见、防不胜防的软文流传在朋友圈、微博,普及着“理财知识”,循序渐进的诱导人们放松警惕。试试知乎发个理财相关的贴,半天内就有软文出现;翻一番朋友圈传的理财知识,有几篇不是理财平台写的?
校园市场的乱象。校园分期是一股浪潮,掀的很高,现在不做校园分期你都不好意思说是做校园市场的;然后从分期迅速延伸到借贷,真实身份、学籍就可以借到数额不等的资金,伴以高昂的利息(不少超过了36%的高利贷线)。没有自制力的学生在多个平台欠下了巨款,学校无为、家长愤怒,暴力的催债手段把学生逼向了绝路;社会不法人士假借学生信息借贷,资金无法追缴、学生背负压力。是什么样激进贪婪的一群人循循善诱学生?另一方面,这些资产很容易形成坏账,对接这些资产的理财端用户怎么办?平台压力小啊,大不了宣布创业失败,毕竟有很多分期平台都是被“全民创业”鼓动起来的。
同样的乱象存在于各种类型的资产端。p2p做的是银行不愿意做的,那么其中就有大量的劣质的资产。由于普遍缺乏有效的数据、风控,平台把借款利息要的很高,同样不少超多了高利贷;试想一下,不惜付出少则20%、多则30%以上代价借款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个人喝什么样的企业?
理财用户的误区。理财本是投资行为,意味着对风险充分了解、并能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但诸多平台宣称的保本保息等误导了用户。然后导致用户两个误区:一部分人把理财当成储蓄,很多平台也以“跑赢通胀”说服用户,但储蓄保本、理财并不能保本,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还有一部分人把理财当作投机,炒房炒期货炒不了,就瞄着哪家平台有活动、可以薅羊毛,资金频繁流动,变成了彻底的投机者。有专门的薅羊毛社区、有专门的薅羊毛群、有专门的薅羊毛公众号,当这些病态的东西被大众习以为常,让人哭笑不得。
互金PM的初心,带给用户真正的理财观。一个产品终极的成功,是带给人们真正的价值观。审视互金的善与恶,是基于人性的恶?放大贪,利用痴,无视嗔;还是基于人性的善?克制贪,拒绝痴,转化嗔。感到欣慰的是,诸如众筹能做一些慈善的事情,诸如供应链金融能帮助一些中小企业,诸如理财通的梦想计划能引导人们关注自我,可喜的是,这些已经在行动。坚守初心,希望就有。
希望:场景金融
沉重的思考、自省,艰难的求索,记账应用、还房贷应用打开了一扇窗,理财通的梦想计划、轻松投轻松筹的众筹模式、水滴互助的社交元素给了释放,共同抽象成一个希望——场景金融。
投资是一件自我掌握主动权的事情,是一件不确定又带着对未来期望的事情;投资代表着你对一个事物的认可,然后你才愿意信任他,并为之共担风险。于是,这变成一个很注重内容的事情,不再只是单一的金钱的事情。而这个内容,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场景。
- 个人财物工具。记录下个人的收入、支出流水,个人的数据、家庭的小数据挖掘,看看支出分布,顺便把闲钱升值。记账类应用是一个很基础的工具,高频、自我,但场景不足,需求弱;不过,至少这时理财不是为了投机。
- 定投定取。基金定投本就是传统金融就存在的,代缴代扣也是传统金融存在的;这两者应用在互金产品中,会更加便利。每个月的工资拿出20%定时转入理财产品,极致的服务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自动帮用户配置合适的资产;每个月要还房贷、车贷、交水电物业费,理财平台的小工具、小功能就能代劳;同时,避免了时间差,可以达到收益最大化。但是,这仍然是比较基础的场景。
- 梦想计划。我要在明年买车,要在明年付房子首付,要在明年为孩子攒留学的学费,要在明年筹办婚礼,那么从今年开始攒钱吧。抽象出来,就是零存整取,但互联网产品能让这一切变得更加棒:在产品中设定这样的一个梦想,不时提醒自己、激发动力;其次,梦想计划和定投结合,不知不觉中的成就感,让人心动。现在理财通在这个方向已经走在了路上。
- 整存零取的场景化,慈善。很多长期的捐赠计划都是定期转账,而且每次转的金额相对较小,比如笔者参与的一个,一年只要一千,这样的场景很适合整存零取。
- 众筹帮助弱小的个体。众筹的概念和应用早已产生,但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规则众筹平台说了算,往往缺乏后续的跟踪和投资人权益的保障。那么如果投资人明确是以理财的角度来帮助这些个体,例如小的创业者等,那只不过是一个风险高一些的理财产品,然后是有始有终的,要有回报。这样界于股权投资和捐赠之间的众筹,更加灵活、更加易于大规模复制;轻松投就是优秀的代表。
- 一群人的梦想计划。水滴互助的方式是类保险的,每个人小的投入,其中如果有人患癌,则众人的资金帮助他治疗。这个模式可以继续抽象,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共同来积累资金,以一定的规则约定和约束,不同时间点帮助到不同的人,设计好其中的时间差。这相当于有了社交元素,让人豁然开朗,可扩展的空间无比大。
场景金融的总结:投资自己,梦想计划;投资他人,众筹;投资互相,互助社交。
尾声
产品人,总是想把握一颗初心,从善出发,为用户提供价值。做互金快一年,从开始的怀疑“金融性本恶是否不能改变”到不断求索,到最近有了些许系统化的内容,场景金融让人豁然开朗,带来希望,但仍然很粗、很初级。然而,高兴的是,善恶相关,有了结论,也就有了价值。共勉。
#专栏作家#
原高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诸葛理财产品经理,关注:社交、消费金融、金融理财等多个领域,擅长需求分析、产品逻辑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好本人刚刚接触互金也像三年前作者一样的心里,所以心照不宣,您肯定懂的,可以加个微信吗?请教一下,致敬! raincnos(布衣)
可以的,受教了
写的很对,我身边很多互金的产品经理做产品的时候只能照搬,无法去做出突破。而且现实很骨干,一、作为产品你很难有改变产品交易结构和交易模式的能力;二、后面的交易场景也因为政策问题有的是违规的,但想法很好,有一些与我想做的类似。最后:现阶段的互金产品经理大多都是被动的,想改观就要多了解实时政策,用政策去争取改变。(个人见解)
说的很对,脱离政策的产品都是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