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West刚刚在《美团旗下垂直电影APP改名“猫眼电影》一文中报道了美团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不再仅仅盯住自己的团购客户端,而是转向了面对垂直细分市场的独立App。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一家早已在移动领域开始做细分、独立App的公司——豆瓣。
豆瓣已经在移动端推出了10个应用:豆瓣小组、豆瓣广播、豆瓣电影、豆瓣音乐人、豆瓣活动、豆瓣阅读、豆瓣购书单、豆瓣笔记、豆瓣线上活动、豆瓣FM。“一个App只做一件事儿”的思想在豆瓣的移动策略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豆瓣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理论指导”,而是源于他们的用户行为数据——如今,豆瓣每月有1亿多次的用户登陆,他们大部分的行为都在1~2件事内,一些重度用户做的事情会多些。
但即使这样,部分App也显得有些过于细化了,例如将豆瓣广播、豆瓣线上活动单独做成一个App,会不会有些耗费资源和成本?豆瓣的产品负责人告诉我,其实这些App中有些是豆瓣实验室的产品,带有试验性质,如线上活动等。在未来,不排除会将现有的一些App进行合并,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出现一个“大而全”的豆瓣App。
同时,“一个App只做一件事儿”也并不意味着豆瓣App就是将线上功能进行平移,他们会把每一个App的结构和功能都根据移动使用场景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改造,例如豆瓣活动App的内容是基于“豆瓣同城”中的大量优质UGC内容,但是用户在移动场景下,UGC的需求很弱,更多的需求是是发现好玩的活动,并进行活动的管理和日程规划。
与其他垂直型App相比,豆瓣Apps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豆瓣对用户在各个垂直领域的行为十分了解,对于用户数据的共享和分析都有很强的能力,在依靠大量优质的UGC内容,他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内容定制。
其次,在未来,跨豆瓣Apps之间的功能会互相增强,例如通过豆瓣广播访问豆瓣FM等,一个囊括多个领域的账号系统是其他垂直类App难以比拟的。
最后,由于豆瓣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传播平台,所以在App的传播和推广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和便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豆瓣在移动终端上的变现能力,其实豆瓣在考虑现有付费产品的设计时,就已经考虑了它们在移动端的衍生,力图在保证已有商业模式一致性的情况下做更多地扩展。我认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豆瓣电影App、豆瓣阅读App和豆瓣购书单App。
豆瓣购书单、豆瓣电影和豆瓣阅读
移动端访问豆瓣占比越来越高貌似不是一件好事情~~很容易让豆瓣的用户“浮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