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笔记 | 推动一件正确的事并按照预期效果完成

1 评论 8050 浏览 145 收藏 14 分钟

在做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之后,现在总结一下产品这个岗位基础的一些能力和日常工作。一般来讲产品人员的工作都是很杂,而且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很广泛。但总结起来我认为就是一句话“推动一件正确的事并按照预期效果完成”。然而真正要达到这句话所说的境界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正确的事

对于互联网产品,我认为“正确的事”包含了以下几点:

  1. 提高用户体验
  2. 完善产品功能
  3. 满足市场需求
  4. 创造收益
  5. 提高市场份额

我们继续细分,这五点就需要我们去做很多事情了

1.1、需求分析与管理

用户有着数不尽的需求,不同的用户又有着不同的需求,boss还会给你添加这样那样的需求,最最关键的是作为产品经理的你也会给自己提出许许多多的需求。那面对这么一大堆的需求怎么去分析和管理它们呢?

第一,先建立需求池。管它是阿猫还是阿狗提的需求,先记录下来。至于它到底有没有用先不管。就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文章一样,管他好不好,先mark再说。我的需求池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5AC1AD0C-4E68-4D72-86B4-B53F649178B6

一段时间对需求池里的需求进行分析、处理(如果有非常紧急的需求,则应当直接进行处理)。分析的时候需要注意

  1. 同理心与换位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需求,当时的场景是怎么样的”
  2. 深度挖掘。“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他们提出这个需求其实是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他们真正深层的需求应该是这样的”
  3. 更优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实现这个需求”
  4. 需求评分。“这个需求有多大价值(0-100),会影响多少用户(0%-100%),需求出现的频率多高(1-5),需求强度多大(1-5),成本多高(1-5),优先级如何(1-5)”
  5. 需求转化为功能。“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需要做这样的功能来实现”

1.2、加法与减法

产品的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结果都不是固定的,1+1有可能等于2,有可能等于3,甚至有可能等于0;2-1有可能等于1,有可能等于3,也有可能等于0。因此,怎么做加法和减法是判断产品经理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只会做加法的产品经理肯定是不合格的,乱做减法的产品经理也是不合格的。

1.2.1、加法

  1. 来源。心血来潮的想法,这种必须小心,要做好分析和判断,否则可能会是一个天坑;数据分析的结果。“从数据中发现3天后留存率很低,需要做这个功能来提升留存率”,这种相对靠谱,但是在如何实现上还是要多加思考;有可能是外界的声音,“我希望有个排行榜,这样才有动力”,这种一般来说需求确实存在,但是解决方法不靠谱,需要挖掘深层的需求,作出自己的判断,最后用功能来实现需求。无论是来源何方,做加法需要慎重,需要判断好加了这个之后用户会出现怎么样的反应,不加这个会有什么损失等。
  2. 目的。为什么要加这个,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完善产品功能,满足用户需求,获取盈利,战略意义等
  3. 加什么,怎么加。比如要添加一个找回密码的功能,需要在登入页面上添加忘记密码的按钮。怎么找回密码?注册时是否填写了邮箱或者手机?如果添加了,是发送手机验证码修改还是通过发送邮箱验证码,还是在邮箱内附加修改密码的链接?
  4. 一秒变小白。这个需要很高境界才做的到,目前我大概需要10天左右才能变小白。一秒变小白,就是需要你瞬间忘记自己是这个产品的设计者,而是一个普通的用户,第一次看到这个功能或者产品时,会怎么去用它。探索其中体验不好的地方或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5. 控制节奏。这个功能是直接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步完成,比如现在需要在产品中添加社交功能,是直接完成,还是先完成私信功能,再完成添加好友,好友聊天等等功能。这个需要产品经理把控节奏,不要为了一个完整的功能而拖了很长的工期,导致用户的流失。最好是使用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方式,先完成简单的功能,投入市场检验后,如果可行则进行完善,如果不可行则找寻找问题所在,并进行改进。

1.2.2、减法

用户很忙的,没有时间去探索你的产品,你那一堆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功能并不会有多少人问津。“don’t make me think”,现在社会以简约为美,扁平化的普及更是淘汰了成批臃肿的产品。为了让产品简单易用,适当的做减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看到的微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如今仍然保持着简单易用,而QQ却塞满了东西,这固然和战略有关,但简约的产品必然更受用户喜爱。那如何做减法?

  • 简约至上四原则。删除不必要的,组织要提供的,隐藏非核心的,转移不同类的
  • 机器能做的事不要让用户做。例如,需要用户输入身份证、姓名、出生日期、年龄、性别时,只要两个输入框,身份证和姓名即可。剩下的出生日期,年龄,性别让电脑去判断,不要再让用户去输入这些信息
  • 流程简化与预判。当年,我们在微信中想要发刚拍的那一张图片时,我们需要点击聊天窗口的“加号”,点击“照片”,选择照片,点击“完成”。总共4步才能完成。而现在,我们只需要点击“加号”,点击自动弹出的小图片,就可以完成了。这就是预判所带来的流程简化。在产品中,每简化一个流程都会带来一次转化率的提升。
  • 删减功能。及时删除一些没有用的或者和产品不相关的功能(当然请仔细思考后再决定,不要误删),让产品更简洁专注。网易云音乐砍掉了用户为音乐评分的功能,因为我们歌慌的时候选歌,如果不懂选什么,则会根据用户的评分来做选择。但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觉都不一样,评分对不同的用户来说并不准确,因此,砍掉了这个功能,让用户更多的关注音乐产生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评分。

1.3、战略与战术

用户体验五要素一书当中把用户体验分为了五个层级,最高级到最低级分别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只有战略层正确了,才能使得下面的几个层级发挥作用,虽然不一定能制定战略,但是至少要贯彻了解战略,并向着这个方向去改进产品。至于如何做,老夫境界太低,就不献丑了。但傅盛有几个字我认为很好的说明了如何去贯彻战略。“预测,破局点,all in”。站在高的维度去看3年后会是怎么样,找到一个突破口,并聚焦所有火力去做。

相比于战略,战术则相对简单一些,一般都会有一个指标让我们清晰作战目标。例如,3个月后把用户量提高20%,这时候,就需要去思考产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拉新,是使用增长黑客的方法,还是通过活动运营,亦或者是通过一个新功能去吸引新的用户。

虽然战术和战略都颇为重要,但切记不要用战术上的成功去掩盖战略上的失败。比如,就算你用了一次成功的战术,让用户量提升了30%,但却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产品失去了原有的用户粘度。

2、推动产品按照预期效果完成

这点也很重要,就算你有多么牛逼的想法,就算它有十足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盈利模式。然而,没有人帮你实现,你也就只有沉浸在自己意淫的世界里。作为产品经理,其实并不太算是一个领导者,他更像是一个协调者。你必须要协调各方资源,测试、运营、设计、开发等。这就需要你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文档表述能力,你要让别人知道你要做成什么样,要实现什么效果,哪里要做怎么样的判断等等。这就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工具了,比如原型软件axure、流程图visio、需求文档prd等。同时,需要具备基础的设计基础,开发基础,否则无法理解他们所说的东西,就无法和他们沟通。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2.1、PRD

每个页面和功能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为了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更是要留意到很多的细节,PRD作为与各人员协作中最重要的文档,是需要下一番心思去写作的。要把每一个地方都想清楚,并用大家都可以理解不会产生歧义的语言去描述它。一旦有遗漏或者表述不清就有可能造成最后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和预期的不一致。以下列举出部分prd的注意事项,当然还有很多,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

B9E5901A-0A96-4FEE-84ED-200498F5310F

2.2、流程与逻辑判断

每个产品中都有非常多的流程和逻辑判断过程。这些需要我们将它们捋顺并优化。何时判断,判断什么,判断顺序,不同结果。比如,注册的流程,用户名是使用邮箱还是手机,输入后需要判断是否已经注册,如果已经注册是否需要给予“忘记密码”的链接,是否需要验证码验证,密码格式要求,是否需要用户填写其他信息,点击注册按钮后,进行判断各个项目是否填写以及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是弹窗提示还是在输入框后面提示,锚点和焦点是否需要锁定在出错的项目上。

逻辑思维作为产品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加强的方面之一,而流程则是检测这一能力最好的途径。

总结

产品经理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职业,但是也因为所需要的能力广泛,没有明确的提升途径,因而如果没有对自己有很好的规划,会非常容易陷入迷茫,不知道如何提升。同时,由于自由度很高,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安排事情给你,而是你自己需要去发掘,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我驱动力的话会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但是这个职位的乐趣也在于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产品上线获得成功后会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同时,与他人协作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最后,我认为产品经理一定要热爱生活,有探索的热情和对世界一些事物的洞察力,多思多想,保持高度的自我驱动力和好奇心。真正把产品的思维融入到生活当中,用它来解决身边人的需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由 @郑馨洁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很好哦,作为一名应届生,能有这样的觉悟,已经很好了。真是自愧不如了。有些观点很同意,比如:一定要小心 心血来潮的想法,要做好分析和判断,否则可能会是一个天坑。工作两年,感觉遇到了好多坑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