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产品经理,你该如何理解业务?

6 评论 21606 浏览 87 收藏 15 分钟

SaaS产品经理该如何理解业务,并不断提升自己对业务感觉呢?笔者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案例的结合分析,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以及执行框架。

刚开始接触 SaaS 产品,我经常会被各种人吐槽“你这么做不对,你懂不懂业务?”,我设计的方案也屡屡被打回来,有一阵我甚至怀疑人生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业务,并不断提升自己对业务感觉呢?这篇文章,我会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和工作中的一些案例,分享我的思考以及执行的框架。当然,只是个人的理解,也希望能与你多多交流。

一、如何理解业务

01 什么是业务

我对此的理解是:各角色协作完成一个指定的目标。

举个例子:一家餐饮加盟企业为了对门店的经营情况进行管理,负责人会定期安排督导,巡检所负责的门店,而督导会按照巡检模板,按时去门店完成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门店存在违规项的时候,督导会记录并监督店长及时进行整改,在这家门店巡检完成后,将与店长进行签字确认。当督导巡检完所有门店后,会统计结果并上报给负责人,负责人会整理统计督导按时完成的情况,以及店长门店的违规情况,每月施行奖罚措施。

接下来我们提炼一下其中的信息:

  1. 这家企业存在定期巡检门店的工作;
  2. 巡检涉及到的角色包括负责人、督导和店长;
  3. 每种角色存在一定的职业特点,包括在工作中负责的内容,以及业务目标(KPI);
  4. 巡检的方式是自上而下,是一个闭环的链条,即负责人下派任务 → 督导执行并记录 → 店长整改并确认 → 督导统计并上报 → 负责人整理并施行措施。

先来看(1),这属于餐饮加盟行业的模式之一,管理门店是经营企业的基础。

再来看(3)和(4),这属于企业的运作流程,企业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设置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

最后来看(2),它介于行业模式与运作流程之间,也就是督导、店长这类角色在行业内是通用称呼,这是所有企业达成的共识。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两个核心因素:

  1. 宏观层面的「行业模式」,涉及面广,属于一个大的范围;
  2. 微观层面的「运作流程」,聚焦企业,每个企业会有自己的方式。

因此我们在理解业务的时候,可以先从大范围到小范围,逐步递进理解。接下来,我会结合自家 SaaS 产品涉及到的行业,做一个代入的分析。首先说明,我负责的产品是将实体门店巡检线上化,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其中餐饮加盟行业涵盖的门店体量大、企业管理诉求强,因此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二、行业模式

要知道,每个行业都会有约定俗成的玩法和规则。比如上面例子中,餐饮 QSC 巡检这种方式,属于餐饮加盟行业的规则之一,每个身处在此行业内的企业都会花费资源去做。QSC指的是:商品质量(Quality)、服务质量(Service)、清洁状况(Cleanli-Ness)。

再比如线下教育行业,会通过体验课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孩子来上课,这属于他们的玩法,因为这种方式能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订单交易率。

我们需要理解行业现状,了解它的客观规律和规则边界,作为大方向的指南针。那么作为一名 SaaS 产品经理,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从哪几个方面切入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01 行业基础信息

(1)行业边界

餐椅加盟行业属于餐饮这个大行业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小餐饮品牌、特色餐饮等细分领域。弄清行业边界,在分析小行业经营情况的时候要注意:

  • 对比大盘增长
  • 了解其他小行业的此消彼长

(2)行业发展

2018 年全年餐饮收入 42716 亿元,同比增长 9.5% ,但由于市场整体经济下行,增速相较上年同期下降 1.1 个百分点。餐饮连锁加盟门店的增长率是 23% ,远远高于餐饮大盘 9.5% 的增长速,而小餐饮品牌每年以80%的速度在消失。

这其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国的餐饮连锁加盟企业门店集中度只有0.7%,这对比美国连锁率的30%来说,属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因此接下来中国餐饮业的发展,会朝着品牌化、连锁化的方向迈进。

到这里,我们对行业的大致信息和发展方向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02 外部经营情况

行业所处的是一个大环境,包括各种的影响因素。这里引入一个宏观分析的方法,即 PEST 分析法。

先从整个餐饮行业的角度来分析。

对于这次疫情对行业造成的影响,这里不过多阐述,但总之是会影响全球经济,没有谁是好过的。重点是疫情之后,必然会伴随着经济的反弹,而我认为餐饮加盟行业的优势有以下几个:

  1. 疫情过后餐饮创业者风险较大,承受不住独自开店摸索的压力;
  2.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会增强,会更倾向于有品牌效应的门店;
  3. 加盟门店有总部提供货源,食品安检相对更容易管控。

03 内部经营环境

这里主要是以自身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分析产业链的上下游,进一步了解行业在整个链条上优劣势。同样以餐饮加盟行业为例,下图是大致的业务链关系。

餐饮加盟的企业,主要是在烹饪环节,我们以此来分析一下竞争情况。

(1)供应商

餐饮加盟企业通常具有品牌效应,拥有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同时为保证供给充足,会存在多家同类供应商作为备选,因此会占据主导地位。

(2)消费者

餐饮门店主要的消费者是食客,虽然这部分人的总数大,但由于现在餐饮品类的多样化,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餐饮门店会处于劣势地位。

(3)新进入者的威胁

这里不得不说到阿里的餐饮产业布局,实际上是一种一体化的概念,超市 + 餐饮(盒马鲜生)、超市 + 外卖(筷马热食),迎合了现代人追求体验的感受。

04 竞品分析

到此,你可以带着对业务的理解,找到相关的竞品去体验,通过分析彼此产品的优缺点、差异点,参考对方产品设计上的逻辑,最后回到自身产品的定位上。

竞品分析整体来说大同小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里不做过多的说明,但需要注意一点。对于 SaaS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需要更加关注目标群体和核心业务,重点要落实在业务逻辑和流程上面。如果不能提供稳定的业务支持,一切的设计都是白搭。

说完行业模式,接下来我们说说运作流程。

三、运作流程

运作流程属于微观角度,需要深入到企业里面去。要知道,很多企业都已经有属于自己的运作方式,SaaS 产品的诞生不是要去改变他们,而是要去服务他们。

SaaS 产品的主旨是「还原业务」,而非「创造业务」。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搞清楚他们真实的工作场景,梳理归纳流程的逻辑,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框架。之所以一直在强调业务,是因为脱离业务的产品设计,虽然在操作流程上的逻辑是成立的,但在对方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生不匹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验室产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业务调研获取到真实的业务需求。这里提供业务调研的 3 个步骤,希望能帮助到你。

01 定义并选择标杆企业

SaaS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给行业内有此业务流程的企业,提供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由于标杆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而且其需求具有代表性,相对来说容易提炼出通用性的流程,适配于更多的企业。而且最主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够帮助目标标杆企业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就能够带来收益,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公司开发过程中的经济支出。

那么结合公司内部的产品定义,列举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企业的日常工作流;(判断解决方案重要高频程度)
  2. 企业的经营情况;(签单能力)
  3. 企业的规模。(解决价值)

总的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判断企业的核心业务与我们产品方案的适配度,还需要考虑对方是否真的有能力购买我们的产品。

02 梳理业务链条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业务链条中的全部角色,定义角色的特征。也就是他们负责的工作内容、业务目标和 KPI,以及其他的职业特点等等。这些角色是你的SaaS 产品的直接使用者,而你的产品的好坏,取决于他们能否正常的使用。但往往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缺失其中的角色,这样会导致业务流程无法闭环。那么我们如何能找全这些角色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到对方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照着组织架构审视自己的方案。当然,如果对方不方便给你,参考同类型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同样还是以我负责的产品为例,用下面这种简单的业务逻辑图梳理角色之间的关联。

03 观察与调研并行

最后需要通过观察和用户调研,梳理角色的工作流,目的是为了能够还原用户的真实工作场景。

不过对于 SaaS 产品来说,业务流程和上下游关系比较复杂,只是描述很容易遗漏,所以观察往往比用户调研更有效。常见的方式有驻场和轮岗两种方式:

  1. 驻场,深入到业务需求方的工作场景,观察他们平时的工作方式;
  2. 轮岗,能够上手体验业务方的工作。

然后在他们做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流程和场景上面的细节。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还原用户的真实工作场景

四、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理解业务的方法,也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

理解业务 = 懂业务模式 + 清楚运作流程

对业务理解需要反复的训练,不断深入并培养自己对业务的感觉,直到自己对业务越来越了解。到最后,我们对需求的梳理也会更加的熟练,设计的功能也会更贴合客户的场景。方法只是拐棍,不会让你一步登天,但会让你稳步前行。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作者:空,公众号:小木盒产品记

本文由 @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得特别好,特别务实,以这段自省:我们需要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搞清楚他们真实的工作场景,梳理归纳流程的逻辑,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框架。之所以一直在强调业务,是因为脱离业务的产品设计,虽然在操作流程上的逻辑是成立的,但在对方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生不匹配。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能帮到你就好~

      来自浙江 回复
  2. 写的很不错,但不理解为什么把参考别的标杆企业放在首位,我觉得可以参考,但别的企业的内部流程是什么,你获得不了,而且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业务流程本身就差距很大,这么参考的意义在哪?反而不如去参考些规模和自己公司相近的企业,尤其是如果有行业交流会或者去到招聘网站看同行业的企业岗位招聘信息,来的更快。企业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才一般会对招聘岗位的流程和能力要求描述的很清楚。梳理下各岗位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大体流程就能出来。

    来自北京 回复
    1. 这里是我描述的不够详细,这里和你理解的有点偏差。
      举个例子,比如公司产品核心业务做的是连锁餐饮门店线下巡检,细分领域是快餐类,那么标杆企业选择华莱士、德克士这种,他们的巡检流程相比小餐饮商家,会更规范,也更有代表性。
      当然,企业之间的千人前面也很严重,但越细分的领域,其实大家的玩法都大同小异,而且小商家会学习大商家,不会反过来。
      除此之外,大企业这种标杆,他的付费能力、迁移成本、用户体量、品牌效应都能够给公司带来隐性价值。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

      来自浙江 回复
  3. SaaS系统项目现在不好弄呀呀呀

    回复
    1. 目前现状各行各业都不好受,能做的就是趁着这段时间多复盘,多积累吧。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