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一个月,产品新人的任务与思考
作者从一个新人产品经理的角度出发,对自己入职一个月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复盘并总结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希望本文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产品经理,使命必达。
入职产品一个月了,为此我希望做每月总结,去记录这个月的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和个人成长。有输入就要有产出,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解决问题。
一、工作内容
第一项任务
需求是什么:
进来的第一周我的导师就很详细给我列了M2W2的工作内容。本周是需要整理转介绍业务的派单,梳理场景,提炼需求。所以第一个需求是基于现有的转介绍关系变更的业务流程,去设计一个转介绍关系变更工具,属于内部产品。目标用户是公司产品值班、测试同事,上线使用后无大问题就交由业务同事使用,逐步“解放”一个测试。
我要怎么做:
查看业务问题—整理场景—提炼需求—画出业务流程图—列出所有的提醒逻辑—画原型—写需求文档。刚入职,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我先了解什么是转介绍,分几大类场景(正常&非正常)。同时通过查看近两个月转介绍派单问题,整理所有的场景(还可为后续优化工具做铺垫)。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做变更工具的目的。明确目的后,理清产品内在的逻辑(成功/错误的结果提醒;查询学员信息可以展示什么信息)之后再去完成原型设计和需求文档就比较轻松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实操场景下进行正规的产品工具策划全流程的体验,包括工具原型制作、需求文档、提需求到backlog、与技术同事进行需求评审、跟发版上线,也算是独立完成了这些工作。虽然上线过程坎坷,但是也能够体验到第一次去解决实际问题,明白明确需求目的和理清产品场景是重要的两步。
第二项任务
完成了第一项任务之后,我开始进入到整理现有的所有转介绍数据口径的工作中。这应该算是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在做数据规整的时候,始终会提醒自己目的是什么——对开发而言,统一数据口径可以方便后续读取数据时更加快速和准确;对学管运营而言,统一数据口径可以更清楚一个数据背后的真实定义,避免在A表看到和B表同样的数据项时发现居然是不同的定义的心累;对产品而言,也是为了后续对数据更精确化的管理,更真实帮助运营复盘每一个活动。
我依然是这个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但是作为应届生在职场,发现问题、明确目的后更重要是理清该怎么做,然后向上汇报。由于涉及和学管中心的讨论,又涉及开发取数、测试判断,最终沉淀统一定义,特整理进度规划。
图:数据口径进度规划图
图:数据口径统一梳理(例)
这次任务是我第一次经历跨部门合作、数据梳理。其中意识到数据定义的多方统一对于各部门在进行用户分析时的重要性。产品工作中对细节的把握尤为重要,这种细节我把它分为项目进度的细节、数据梳理的细节、结论输出的细节。此外,以结果为导向的向上汇报,既能让leader知道我怎么做、哪里欠考虑;也能提醒我每一步的ddl及下一步该做什么。
第三项任务
其实很多时候任务都是同时出现的,因此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提高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效率。这个月第三项任务是为现有产品策划一个拼团工具,1.0的目的是支持老带新转介绍单个场景下使用。在刚开始的时候,以为不是很难,但是随着越来越深入,发现低估了拼团工具带来的挑战。
从小处着手,从体验其他竞品处理清逻辑。后台结构决定前端页面展示,前端页面的划分及功能模块功能点。我梳理了从2020年2月14日开始调研到现在,都为产出1.0拼团工具做过什么。拼团后台管理输出后,发现一些前端原型设计中的细节考虑仍不全,例如:商品库存锁定及计算公式是什么;体验课的拼团和支付需要和其他部门沟通的计划还未有;注册登录是否需要重构;退费失败后人工审核的入口接入等。
图:产品拼团工具流程
图:拼团后台功能模块图
虽然到目前拼团工具的需求还有很多需要补充的细节,但是这个工具策划的过程中,我对竞品体验的记录点、如何梳理场景、拼团基本的功能模块、后台结构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虽然过程中对很多业务是陌生的,但是相信自己参与了这次全流程策划后,下次优化或重新策划工具时会多了一份经验。
这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对场景的梳理。只有梳理好场景,才能判断需求真伪,才有了后续的一切。场景的梳理,并不是“用户登录后,若输错手机号,提示 手机号输入错误”这种不是场景,是解决方案了。”场景都没理清楚,怎么来的解决方案呢?”leader问我。所以场景的梳理,就是通过这3个渠道得到的大白话整理:渠道1–提出需求的人;渠道2–这个场景可能存在的群体;渠道3–最终的使用方。为什么一定要用大白话把话语一字不落记下来,因为场景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得到了什么结果。
图:场景梳理(例-确认支付)
其他任务
除了上述三个任务外,还策划和跟进了一些其他需求。这也是快速了解公司业务和上手操作的好机会。作为初级PM,多写写需求总是没错的!3月初参加了入职培训,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大家都是怀着一腔热情来到新的环境里,也算是在和大家的闲聊中得到了不同部门岗位都在负责什么业务的小知识吧。
总的来说,这一个月的工作内容和输入值也是充实的,希望接下来能够渐渐从学生思维中走出,多考虑如何抽象需求,做好需求。
二、个人成长
成为初级产品经理的第1个月输入很多,虽然也有输出,但更多是在思维意识、产品知识、个人心态上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及如何改进。
1. 思维意识
(1)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思维,思考如何改变。
入职一个月,很明显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是在于学生思维在职场中的不适应。第一点是要培养“多做一步”的意识。多做一步的思维能够改变初为产品的以“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学生思维问题。我还记得在整理数据口径统一的时候,负责取数记录实际报表定义的开发同事就“多做了一步”,即不仅是记录实际报表的定义,还把自己对于这个口径的理解记录下来,以便测试在确定是哪个定义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因为实际的定义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增加多一个判断的可能性即为测试提升效率的方法。
第二点是“总结能增加效率的方法”。其实刚毕业进入职场,难免很多时候需要返工,这时学生思维就是“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先做完再说,做完就完事儿”,但远不止于此。我并不是做完数据口径的统一,这项任务就算完成了,而是需要考虑到若以后有别的产品希望更改数据口径的定义,那应该如何规范他的编写才能避免出现现在的问题。所以我总结了数据口径统一的规范格式,这也是提升自己和他人工作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2)向上汇报,结果导向
向上汇报我觉得既是向leader报告工作成果,也是和自己梳理工作进度。我在这一个月总结出向上汇报的重要两点:结论先行,结果导向。
结论先行是在汇报的时候一定要先说这项任务的结果。再说明是什么工作内容支撑了/得出了我这个结论。例如我跟导师于某天汇报了火花思维的调研输出,支撑我得出xx结论的是我通过它的勋章活动全流程体验截图、业务流程图、功能模块图这三个方向,梳理了xx,最后得出xx。
至于结果导向这一点,作为刚入职的产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以后也同样是。目前我对这个思维意识的把控在于对于一些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开展的问题,结果导向即为寻找最终能帮我解决问题/给我提供方向的人询问。询问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而这个不懂又阻碍了我去获得结果,那就继续问。以结果为导向能够帮助我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向。
2. 产品意识
(1)任何方法和形式只是工具,明确产品目的至上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似乎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或者这个任务。但是从策划拼团工具起,明确产品目的是可以拆分成最终目的和各模块目的。这里想补充一点,产品策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制造产品,是为了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
做拼团工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现有不同业务场景转化的需求,提高运营效率和销售效率。接着,都是从场景去思考。例如拼团开始后,活动策划者关注什么。如果关注价格变化和效果,想修改价格的话,我要思考修改价格会影响什么?已经购买了的用户拼团价格怎么处理?补差价还是退回差价?这个做法能否自圆其说达到目的,如果不能应该怎么处理….所以不应该以能画出完整的拼团高保真原型作为一个目的甚至是看待PM水平的维度,任何方法和形式只是工具,达到最终的目的至上。
(2)用产品思维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想象中的问题
首先,产品思维是发现问题–挖掘需求–找到需求–解决问题。其次需要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问题。关于什么是想象出来的问题,又要回到场景的真伪性的讨论上。真场景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果。当遇到无法辨别情况时,可以通过询问提出该问题的人、该问题的群体、最终的使用方。
最近思考了一个热议度蛮高的话题,可当做这个点的例子。受疫情影响,关于留学生要不要回国这个实际问题。首先要拆解这个问题,考虑其中的场景:一是这个疫情会持续很长,留学生回国了还需要去国外吗,如果要应该什么时候去;二是留学生没回国,那待在国外可能会感染病毒,也可能不会感染病毒。
思考了场景后,挖掘并找到其中的需求:一是留学生要回国,保证他们顺利回国。二是留学生不回国,让他们不感染病毒。针对这两点需求做针对性的解决。例如需求二的解决方法可以是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这样就从产品思维去思考了一个实际问题的场景拆分–挖掘找到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了。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3. 个人心态
(1)学会面对失败,下一步是思考怎么做
初入职场的“失败”,可能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做自己不熟悉的或不擅长的事情而频频返工的那种挫败感吧。但其实,我能理解这种“失败”只是暂时的,大部分人都是坐着自己喜欢但不是天赋的事,而且现在还没有到这么需要天赋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在拼努力而已。所以首先应该庆幸现在还是一张白纸,做着自己喜欢而且能提升自己的事。所以下一步应该是思考怎么避免这种挫败感,怎么避免返工,怎么提高效率,这样一来,可能心态就会好很多,情绪也是。
(2)管它呢,做就对了
这一点也很实用。很多时候由于不熟悉业务,不清楚工作流程,会导致自己会不敢迈出第一步。其实真的不迈出第一步,其实是类似“纸上谈兵”的。管它呢,做就对了,做了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自己能做什么,怎么解决每一步出现的问题。
最后,在成长为高级产品经理的这些时光里,找到做正确事情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这种方法是底层的、逻辑的,能够让自己成长的。因此也是开始沉淀每月工作所产所获的一个源动力。
本文由 @莫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哈哈 有赞呀 看来也是电商行业呢
新任PM有很大启发,一起加油!
海外硕士吗
我也是刚入职PM,一起加油!
😉
笔者什么专业,感觉PM入门容易吗
传媒专业。我也是应届毕业生第一次做PM,容易这个词应该是每个行业每个岗位入门都不容易,做好也不容易~
不懂技术的话对和技术人员沟通不会被歧视吗 😥
不会~但也可能是我们公司开发大佬比较好哈哈,主要还是多了解一些基础技术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