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理解用户?
产品经理要将用户需求了解透彻应用到产品中,创造出用户与商业二合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才会获得价值与利益,所以了解用户将是产品经理的一部分。
互联网让所有产品与用户的距离更加接近,这就使得了解用户需求的公司可以快速发展,相反与用户脱节的公司将会淘汰。
产品经理就是将用户需求了解透彻应用到产品中,创造出用户与商业二合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才会获得价值与利益,所以了解用户将是产品经理的一部分。
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促进一个产品的长远发展,让整个项目可以如期交付,产品经理必须对需求进行把控,学会选择合适的用户。
所以作为产品经理就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了解用户。
什么是用户?
用户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是产品的最终使用人。
比如说:711连锁超市,每天不同时间点,你去看货柜,货品是不一样的。上午是财经报纸、早餐;中午是快餐和便当;晚上是晚餐;夜里是宵夜和应急用品。他们根据社区不同角色不同需求场景,一天一店四开。理货的员工很忙,每天不停的在更换货物摆放。
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父母看到玩具时考虑的是孩子会不会喜欢,而作为小孩更多关注这个玩具好不好玩,能否促进跟小朋友一起玩。所以父母是客户,小孩才是使用者,使用者即是用户。
为什么要理解用户?
为什么理解用户这么重要呢,因为一切商业的起点是用户获益,而用户获益的源头是设计出对用户有益的产品或者服务,不够理解用户的话,源头不对做什么都不对。
对于新产品来说,用户研究可以明确用户需求点,帮助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选定产品的设计方向。对于已经发布的产品来说,用户研究可以发现产品的问题,帮助设计师优化产品体验。
对公司设计产品来说,用户研究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开发成本和资源,创造更好更成功的产品。对用户来说,用户研究使得产品更加贴近他们真实的需求。
通过对用户的理解,我们可以将用户需要的功能设计得有用,易用并且强大,能解决实际问题。
1. 获得有效用户
每个产品经理都觉得自己了解了用户需求,但往往大多数时候我们理解了我们所认为的喜好和习惯,而产品经理能力的分歧在这里就会体现出来——有些产品经理能够跳脱自己的想法,而有些产品经理就只是“我觉得”。
这个世界的用户群体这个世界的多元和复杂超出了你的认知。
当产品经理做用户产品而且覆盖用户范围很广,那就需要能够理解不同层次的用户认知。
像qq和微信这种现象级工具产品,基本覆盖了全国互联网用户,当面对不同层级用户做产品时候,就需要设计最低的操作成本去让用户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小白用户,就得去理解一个小白用户使用产品时候心态。
就像张小龙提到的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他半开玩笑地说过,乔布斯能在1秒之内让自己变成“白痴”,马化腾的速度大概是3秒,他大概是5秒吧。
所以,当产品经理所做的产品面对的是大量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时候,这就需要多角度的亲历,需要代入心态,把自己当成某一类用户去体验和思考,准确地理解这些“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需求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用户。
2. 用户价值
腾讯在产品研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如何做到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提到四个方面内容:
- 首先,定义用户产品初创,需要思考你的产品服务与谁,目标用户是怎样一群人,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
- 接近用户真正理解用户,光靠空想是不行的,得真刀真枪去接近他们。用户访谈、回复发帖、阅读反馈、问卷调研、走进场景、观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数据……这些都是我们接近用户的方法。
- 了解用户接近用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特别当你面对海量用户时,你需要变换不同身份、角度、环境、场景,理解各种用户群的使用需求。
- 最后,变成用户 把思维改变为用户模式,或者自己本身就是产品的忠实用户,这是做任何产品的最佳状态,这需要洞察人性。以己推人。
都明白用户很重要,但真正把用户价值第一做到产品里面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怎么理解用户?
好的产品需要做到理解用户,理解用户的话又分为很多个方面。
产品经理的核心是研究用户,让企业面向用户需求,企业通过完成用户的需求从而获得短期或者长远的利益。
用户行为的产生一定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情景的刺激下,从而产生一个主观的期望值。
当然这个期望值是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来源于项目本身的一个背景的问题,或者说是项目本身的一个合作模式的问题,同时用户的认知也是会影响到项目对应的一个需求。
理解用户最难的是做到把握每一个用户偏爱和认知。
用户行为分析
时间、地点、人物、交互是用户行为最简单的五个元素
(1)什么是用户行为分析?
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要将其定义为各种事件。比如用户搜索是一个事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平台上、哪一个ID、做了搜索、搜索的内容是什么。这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也是对用户行为的一个定义,我们可以在网站或者是APP中定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事件。
用户行为分析就是通过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使用产品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网站的营销策略、产品功能、运营策略相结合,发现营销、产品和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优化用户体验、实现更精细和精准的运营与营销,让产品获得更好的增长。
(2)如何获取用户行为数据?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监测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呢?
一种非常传统、非常普遍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代码去定义这个事件。在网站需要监测用户行为数据的地方加载一段代码,比如说注册按钮、下单按钮等。加载了监测代码,我们才能知道用户是否点击了注册按钮、用户下了什么订单。
所有这些通过写代码来详细描述事件和属性的方式,国内都统称为“埋点”。这是一种非常耗费人力的工程,并且过程非常繁琐重复;但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仍然雇佣了大批埋点团队。
(3)为什么要做用户行为分析?
简单的讲,分析的主要方式就是关注流失,尤其是对转化有要求的网站。我们希望用户不要流失,上来之后不要走。像很多O2O的产品,用户一上来就有很多补贴;一旦钱烧光了,用户就都走了。这样的产品或着商业模式并不佳,我们真正希望的是用户不停的上来,不要流失。
当有了甚多用户行为数据,定义事件之后,可以把用户数据按照小时,天或者用户级别、事件级别拆分的一个表。这个表可以知道用户最简单的事件,比如登陆或者是购买,也可以知道哪些优质用户、哪些是即将流失的用户,这样的数据每天或每小时都能看到。
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因为换位思考所需要的是思维跨度太大,想要实现换位思考,你得真的“换位”才行。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换位思考,无疑是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同级的可以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不同级只能通过假设自己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但这终归只是假设而不是自己确实在那个位置。所以想试图说服别人换位思考理解自己时必须要思考有些东西是换位不了。
总结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读书和察言观色,但书中大理论的思想看多了就是一种洗脑的心灵鸡汤,必要的实践是将书中思想融会贯通的最好办法。没有哪一种思想是完全与时俱进或者是完全适应自己的,必须把它结合自己的阅历去消化书中内容并试图把思想升华。
本文由 @小酒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我觉得可!每次一起做项目的时候最烦有一些人摸鱼,后来我们老板买了一个墨刀的企业版,大家所有的工作动态和成果都一清二楚,那些人也没法摸鱼了!哈哈哈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