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图解电影时,我提出了这4种意见

Day
4 评论 8332 浏览 22 收藏 15 分钟

这篇文章是我去年在面试图解电影后,把面试的经历再加上回来自己的总结而成,那时候初稿没怎么完善,也不知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注册后就能够投稿。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把这篇文章重新整理后,直接在微博@了图解电影CEO,将之前的文章链接发给了他,在后面App的新版本中,发现自己写的2条产品建议被采纳了,能看到自己的想法被实现,这大概是最能让我惊喜的吧。

最近,我去面试了图解电影,之前虽然有看过电影图解这种形式,也有用过他们的产品,但用的不多,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让我对这款产品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产品优势

1.电影本身就是很好的载体

相对于文字来说,电影本身就是很好的载体,据说今年电影票房已经破了400亿,加上之前有看过艾瑞网还是腾讯的数据分析,电影成为了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中最为普遍的娱乐消费形式。

豆瓣中书影音占据相当多的部分,电影影评往往是最火热的。而在知乎上,电影有了500多W人的关注,常常是热门话题,电影推荐的回答有较大几率成为几K甚至10K赞以上的爆款回答。

2.图解电影的形式很早风靡,需求旺盛

如果我没记错,早在11年我就已经接触到图解电影,当然这种形式只会出现得更早。360搜索图解电影排名前5,包括图解电影App、百度贴吧在内共有4个社区。

换句话说,市场需求一直又存在,而且比较旺盛,只不过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手中都有了智能手机,图解电影顺势潮流,推出了App,成了最开始的弄潮儿。

PS:据图解电影App官方宣传,其阅读次数达到了3.5亿次。

1

3. 碎片化时代,快速消费阅读更普遍

其实10几年前,关于快餐文化的争论一直不休。如今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的注意力更加涣散,能看图就不会看字,即使是文章,除非是符合自己调性,很有深度、有意思的文章,否则只能保持几分钟的耐心。就像图解电影的Slogan:10分钟品味一部电影。

4.不同视角解读,不同视角体验

不管看一部电影还是书籍,其实每个人关注的点都不同,『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不同林黛玉』。

而不同的人(主要是图解创作者)在自己的视角解读,往往会给读者不同视角的新鲜体验。

5.新鲜弹幕体验

2

二、产品不足

1.电影没有声音、动画连续,失去不少魅力

电影是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连续性的多种结合体。图解电影这种形式失去了后面两种。我在面试时提到一个例子,比如日本电影《告白》,导演的长镜头手法是电影一大亮点,而图解后,这种魅力已经缺失。

2.图解电影,本身创作门槛高

30分钟,你可以发很多条微博,可以在lofter修好几张照片上传,但不一定能图解出一部电影,之前和他们聊,图解电影创作者本身要一定要求(比如看的电影比较多,内心戏比较足,能驾驭一些有趣、逗逼的风格)

3.盗版风险规避

目前,图解电影所有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官方授权的,这个在发展初期可能影响不大,在产品进入商业化可能会因为盗版产生各种风险,比如可参考之前人人影视的关闭和转型。

4.解读风格单一

我看了不少的图解,才有底气这么说的。因为都是逗逼、有趣的风格,可能创作者包括性格等其它差别也不大吧,所以创作出来的图解风格都雷同。如果说是一般的产品社区,保持相同的风格和调性很重要,但其实特别像电影这种媒介和载体,往往要考虑不同的细分人群口味。

就拿电影本身来说,有人爱看动不动就得绝症的韩国爱情片,也有人爱看腺上素爆棚的枪战动作片,更有小众爱好者对Cult片情有独钟。如果电影有那么多种类型,靠一种风格去解读,是不是会有所缺失?

5.产品调性需重新考虑

我在第一次接触到图解电影App的时候,从个人角度讲:发现它给我的感觉有点怪怪的。因为打开启动页时,启动页让我觉得很文艺,而进入后推荐的电影类型中不免有些黄和暴力,图解的讲解和旁白又是有趣、逗逼的风格,打开弹幕功能后又觉得这很二次元。即使像我这样风格都能通吃的人,都有种产品调性好像哪里不对的直觉。

4、5接下来可以细说

三、产品建议

那天面试,也谈了对产品的建议,主要是以下三点。

1.解读风格和题材上多元化

我谈到目前解读风格比较单一,都是逗逼、有趣且偏向二次元的风格,建议其可以考虑一些其它的风格。

比如文艺型的,比如新闻联播型的(详见知乎逗招老),用户都是喜新厌旧的,难免有审美疲劳,不同的风格解读在最大限度上能满足受众。

解读内容上,我也建议说可以考虑吐槽一些烂片
(比如狗尾续貂的续集片、剧情过于玛丽苏、5毛钱特效的渣片等),使整体内容更加多元化。(PS:如果我没记错,优酷上的视频大号如big笑工坊等大号都是以这种恶搞、吐槽风格为主,包括微博上最近十分火的papi酱也是,她的第一条转发过万的微博就是在吐槽男女关系)

2.产品调性取舍问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仅是取悦二次元90后用户,实际上是有限制自己的受众规模。毕竟二次元+电影的双重爱好者并不多。

3.运营其它建议

下图是图解电影App最新出的一期面向用户的征稿活动。

3

我只截了一屏,我数了下,从征稿主题到最后的征稿要求,文字+配图,有6屏多(我用的是IP5的4寸屏幕),几乎让人没有耐心读完,更谈不上什么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了。所以我的建议是:

文字少,图片小。

另外,谈到目前用户互动、评论少的问题,我提了一个建议是加入一个类似创作者说的模块,简而言之,就让创作者谈谈图解电影的过程和感受,哪怕就讲最喜欢哪个明星,最喜欢那个场景都好。

和全民K歌该模块有些类似,或者就不用加产品功能,直接让创作者最后加几张图,然后打字说自己的感想,加强电影代入感之外,同时激发读者对电影的讨论。

4

四、面试问答

1.如何改变目前互动(评论少)的情况?

我觉得,目前图解电影互动少,首先得从产品说起。

因App其提供了离线下载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无网络的情况下查看,而再次打开网络去评论的可能性基本为0。(同样有此功能的知乎日报不同,毕竟有几千万用户基数的量摆在那)

5

限制用户每天离线下载的图解数量,从而让用户有更多的时间是用WIFI有网络的时候看图解,从而在正确的场景产生评论

另外,从产品的形态来看,也并不像一个社区,像不少App会有个发现的模块,来作为用户对社区的讨论,而图解电影是并没有这项功能存在的。

6

据看过图解电影的36kr报道,说是以后可能会以社交作为切入点,但目前看起来还比较遥远,我个人建议是提供更多的社区互动形式,比如投票、测试,或者之前讲过的,让图解的创作者在最后和读者进行互动(比如讨论电影中某个镜头的意义,剧情为何这样展现,最喜欢哪个明星等)

2.如何激发创作者的热情(比如征稿时用户投稿数量)

目前图解的创作者来自于普通用户其实是不多的,公司有专门做图解运营的同事来做,而如果UGC做不起来,用户没有参与感,社区氛围难以活跃。

我提供了三个意见。

对现有创作者进行精神上的给与,让其有更大的创作热情

金钱奖励是一直有的,荣誉方面线上有排行榜以及个人页面展示阅读总量等展示了,用户运营平时也是有关心和联络创作者的。我其实希望能扩展线下活动这块。

线下简单来说,就是举办活动聚会,联络感情,或者类似于知乎的盐CLUB,给与这些创作的大V以荣誉,我个人发现,线下的体验一旦做好,比线上的感受要深刻许多。而精神上荣誉的给予比金钱的激励效果显著得多。

降低创作门槛

博客没落、微博盛起其实很大程度上和创作门槛有关系。毕竟,让你在博客上写10个字你会不好意思,但微博就无所谓,而且还限定不能超过140个字。

比如我提到可以考虑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从中选出10-20幅大家熟悉的场景,然后让用户随意配字,评选出『最佳文采奖』、『最佳脑洞奖』等奖,其实重要的不是作品有多好。而是降低创作门槛,让用户有了第一步去尝试图解电影的玩法,尝试多了后,有可能会成为图解整部电影的创作者。(PS:之前有知友指出这是微图解)

创造更多有趣玩法

面试中,我谈到可能用户偏向于低龄化。CEO吴沛表示90后群体确实偏多,面试中我谈到除了上面讲到的2种,还能有以下玩法:比如虽然也是图解,但限制用10幅图把整个电影情节讲完;或者从结尾剧情反过来讲解整部电影,他们自己也提到了一种:把不同电影的截图场景,串起来讲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言之成理即可。

多说一句,360搜索,在其图片版块,已经内置了图解电影的模块。

7

更新:

我在4月份的时候通过微博将这篇文章发给了图解电影CEO的吴沛,今天我又很好奇地下载了图解电影,想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否真的有被接受。

我把之前的细数了下,总共有6个建议:

  1. 解读风格多元化
  2. 图解最后加入创作者感想,增强与读者活动
  3. 限制离线下载数量来获得在线用户的评论活跃度
  4. 通过大量线下活动来增强体验,激发用户的活跃
  5. 降低创作门槛,也就是“微图解”
  6. 创造其它更多有趣玩法

让我惊喜的是,微图解和线下活动这两点已经被接受了。

比如最新版的图解电影App里,新增了“微图解”功能。这是之前版本没有过的。

8

9

线下活动,看来图解官方是准备发大招了。

10

 

作者:Day,个人知乎专栏-谦心,社交运营一枚,爱琢磨产品,总结和思考,周末同城活动爱好者。

本文由 @Da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个人觉得,“限制用户每天离线下载的图解数量,从而让用户有更多的时间是用WIFI有网络的时候看图解,从而在正确的场景产生评论”可能会有点得不偿失。。

    来自内蒙古 回复
    1. 我看了你的文章,不带你这么拿我思路的,小伙子。特别是产品不足那块。

      来自广东 回复
  2. 所以人是在深圳了?

    回复
  3. 感觉自身准备和面试表现都挺不错,得到offer了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