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ake Me Think》读书札记:别让用户思考也是件很有挑战的事

1 评论 10189 浏览 88 收藏 12 分钟

《Don’t Make Me Think》的作者Steve Krug是美国一名备受尊敬的可用性咨询师,从业20余年,其客户包括Apple、Bloomberg.com、Lexus.com、NPR、IMF等。该书主要写给为如何留住访客而苦恼的网站设计者们。

所谓的可用性,在我的理解中,和网站业务或内容都没有太大关系,就是网站(产品)本身好不好用,访客(用户)能不能顺利、舒服地用你的网站(产品)。

所以这本书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在于它只说了一件事,就是如何让产品更好用,这本书很实在,不谈玄奥的东西,只讲方法论。而难的地方在于,让产品更好用这件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如产品本身的界面(交互、文案、排版等),再如开放过程中的测试,甚至是如何与市场、技术等各方利益的博弈等等。

全书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网站设计的几大指导原则。这些原则不是金科玉律,但是是一些很有启发性的东西。

第二部分:可用性指导原则在web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第三部分:测试中要注意的东西。

第四部分:移动中的可用性。

原本以为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会很无趣,但这本书并不是这样,因为你会发现原则的背后是一些神奇的“真相”。

一、关于可用性的几大原则

可用性原则一:别让我思考

这条原则直接做了书名,可见它是多么重要。当用户打开你的网页时,你不能让用户产生太多的疑问,即使有疑问,也要让疑问的时间尽量缩短。总之,就是一切都要清楚清楚,明明白白。网页的文案、排版、交互都要让用户知道这是在做什么,而且要第一时间知道。

为什么不让用户思考,很简单,用户来你的网站,有很强的目的性。买某件商品、看某篇文章、或是完成某个任务。除非是专门研究网站设计的人员,不然没有人愿意花太多心思在如何使用网站上面。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目的,网站设计必须无负担,让人无需思考。

那么,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的“真相”是什么呢?

首先,扫描。用户只会看到他想看到的。当用户打开网页的那个瞬间,像鹰捕捉猎物般,用户会很迅速地寻找他想要的内容,根本不会去在意其他无关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网页更加清晰,让用户可以快速达到目标。

其次,满意策略。所谓的“满意策略”说的就是,用户不会仔细浏览所有的内容,他一看到有点像目标的地方,就会去点,所以是带着猜测的。点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回头重来。我更愿意把这种行为称作“差不多策略”。

还有,勉强应对。这个现象很好玩,就是用户用你的产品并不是按设计人员的初衷来用的,但他还是能用下去,尽管会遇到一些困难。就好像拿水果刀去切肉,切也是能切的,但没有发挥产品本身的长处。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用户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这个产品到底应该怎么用,如何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他们只需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就像把肉切碎。

综上,你会发现,用户的目的性真的很强,而且很“吝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地方。

产品如何设计才能取悦这样一群人呢?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法,很有借鉴意义:

  1. 使用习惯用法。页面位置、功能设置、视觉元素都要和惯用的用法相差无几,这样才能让用户有舒适感。创新需谨慎,创新要足够有趣,同样好用,即使让用户付出学习成本的时候才能尝试。
  2. 有效的视觉层次。视觉层次要反映逻辑上的优先级、相关度和嵌套模式。
  3. 把页面分为明确定义的区域。这可以让用户快速锁定要找的东西。
  4. 明确可点击的区域。
  5. 降低视觉噪声。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叫“有罪推定”,即首先把页面上所有的元素都认为是噪声,去考虑每个元素是否需要去掉,直到删到不能删为止,这样可以留下最有价值的东西。
  6. 把文本分段、突出重点。在这个读图时代,网页上的文字就像一堵墙,横亘在用户面前,所以要分解,让人没有艰难的感觉。

可用性原则二:点击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须思考,明确无误的选择。

要避免的是:艰难的选择,难回答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别让我思考。

可用性原则三: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这算是降噪的一点。单独拿出来,可见文字在网页上的阅读成本是很大的,注意要用有趣的方式使用户接受。

二、可用性的实际应用——网站导航系统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具体分析了网站的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揭示了用户在使用网站时的另一个“真相”——迷失感。由于缺失了空间的感觉,用户往往会忘记自己在网站的哪个角落,也会觉得时间流失地很快。

因此,导航系统的作用,一是解决用户快速完成目标的需求,即告诉你“怎么去”,二是要告诉用户“你现在在哪儿”。

在作者看来,一个有方向感的网站,最好能回答以下所有的问题:

  • 这是什么网站?(站点ID)
  • 我在哪个网页上?(网页名称)
  • 这个网站的主要栏目是什么(栏目清单)。栏目就是网站的逻辑结构。
  • 在这个层次上我有哪些选择?(本页导航)
  • 我在导航系统什么位置?(“你在这里”指示牌)
  • 我该怎么搜索?(搜索框)

互联网日新月异,网站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上面所说的基本要素还是没变。

三、关于测试

为什么测试很重要,因为在实际的产品开发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的障碍:

  • 将个人的爱好投射到用户身上。“我觉得用户不会喜欢这个下拉键的”。
  • 开发过程中,项目中不同的职业角色会影响他看产品的角度,从而影响客观性。有一副很有趣的图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必须进行测试。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集用户的喜好,而是使用过程中的流畅度及其问题。测试中要注意的点是:

  • 不要使用焦点小组的方法。焦点小组在项目早期,了解用户需求、制定产品理念的时候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可用性测试中,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一个用户真实使用的场景,而非大家的想法和观念。
  • 可用性测试要少量多次,贯穿整个开发过程。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测试的投入产出比。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降低修改成本。

四、移动网页和应用

移动端和pc端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屏幕上,人们移动得更快乐,阅读量也变小了。但有些东西是没有变的。

作者在这里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有一种方式看待设计——任何类别的设计的本质就是处理各种约束和妥协”。但约束同时是一种动力,可以让设计变得更加简单,也会催生出新的创意。没有光标、没有悬停、没有线索,设计师需要用新的方式告知用户,这里可以点击。

和网页相比,移动端的玩法显然更多。这时候,机遇和挑战就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

  • 好玩成为一批黑马,在交互上、功能上创造出一些玩法,可以让用户开心,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不过作者在这里又谨慎地说,别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玩上,而忘了应用有用就好)。其实,一款好用的app,本身就很让人愉悦了呢。
  • app需要易学、易记忆。傻瓜的东西用起来总是特别爽。说到这里,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别让我思考。

启示:

探索人性

看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惊艳的不是那些好用的可用性原则,而是对人性的洞察。人的强目的性、焦虑、懒惰、勉强应对、迷失感、需要快乐,这些东西才是指导原则产生的原因。也是设计这件事要解决的问题。

不仅是产品设计,互联网行业的其它岗位,运营、市场,无一不是在探索用户的行为和心理。

体验至上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面临的约束和妥协数不胜数,要协调来自市场、领导、用户各方面的需求。用户体验说来简单,有时候却是在市场竞争中被牺牲掉的一块。所谓的不忘初心,就是始终不忘用户体验这件事。共勉

 

本文由 @Cyunxia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备案平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