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如何快速成长?我的看法可能跟你不一样
市面上已有大量的文章引导大家产品经理该怎么样入门,产品经理的能力框架,产品经理需要做什么等等……但这些真的有用吗?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让你有新的思考。
01
“产品新人如何快速成长”,是很多朋友非常关心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产品经理”是一个还没有定型的职业。只有少数头部大厂,有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
大部分产品人,基本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修行全靠自己。
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又非常快。
感觉每年都会有人出来说,现有的产品经理马上就要被颠覆了,新时代的产品经理应该怎样怎样,导致产品新人普遍非常焦虑。
可能刚入行什么都还不懂,就要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时代淘汰。
所以,我想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思考体会,就“产品新人如何成长”,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仅作为一家之言,不一定对。
02
比较常见的思路是,结合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归纳出相应的能力要求,然后整理出一个比较全面的“产品经理能力框架”。
以前我也尝试过这种思路。
当我还是个产品新人的时候,不知道是受哪里的影响,我尤为在意“三年”这个时间节点。
那时候的我认为,在入行之后的三年内,产品新人必须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产品经理。
否则,继续做“产品专员”,已经太“老”了,不如应届生那么便宜。而升级去做“产品经理”,又还不够格。
于是,就会变得“高不成低不就”,无法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这也就意味着,要被踢出局了。
当时我入行差不多一年,刚好辞职待业,心里非常焦虑。于是,我在网上搜罗了许多所谓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有些是知名大厂对员工的评估标准,有些是产品大牛的现身说法。然后,我自己参考着也整了一个模型出来。
这个“集大成”的模型,包含了产品经理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市场调研、用户分析、竞品分析、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技术理解、项目跟进、数据分析、心理学、艺术审美,等等。
每项能力,我都详细地列出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确保“可执行”、“可验证”。
我把它打印出来,满满三张A4纸的内容。
然后,每次面试,当面试官问我“对新工作有什么要求”时,我就会拿出这个模型,说:
“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达到这里面的全部要求,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产品经理。因此,我希望贵公司的产品岗位,能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帮助我完成目标。”
然后,我就被打发走了……
转眼间,我入行已经四年了,算是一名初级产品经理。
模型里罗列的要求,我连10%都没达到。当然也完全算不上能“独当一面”。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挺可笑的。
这种“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看似很科学,很有道理,但现在的我看来,其实没有什么可行性。
人事用来评估员工能力等级,划分薪资水平,可能还行。我们自己用来“按图索骥”、“查漏补缺”,那就不太好使了。
03
产品新人应该如何成长,我的看法很简单,就是:
“一个需求一个需求去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做,一点一点慢慢地积累经验,仅此而已。”
有些朋友,觉得自己当前的工作内容没价值,不能学到东西。
所以,他们会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培训班,很勤奋地学习。自己的工作,则敷衍应对。
想着等学成归来,就可以扔掉这个“备胎”,重新找份更有价值的工作。
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大概率上,是本末倒置的。
为什么呢?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下面这样的感慨。
同样一个问题,大家能获取到信息都差不多。但是,那些产品大牛,却总能想得比我们更深 ,挖掘出我们没注意到细节,给出我们想象不到的答案。
当这些结论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条件一开始就摆在我们眼前,推演逻辑也不是很复杂。
我们“本应该”想到的,可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
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是因为大牛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掌握了一些高深的“分析框架”,所以才那么牛。
所幸的是,大牛们往往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所以,很多朋友非常热衷于去学习这些“干货”,然后应用到自己身上。
结果怎么样呢?
不是很理想。
比如说,网上有一些“竞品分析”,你看它里面,套用了各种有名的分析框架,进行了全面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
但是,你简单看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就是一个没什么经验的新人。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其实只是参考别人的报告,依样画葫芦,价值不是特别大。
其实说穿,这还是一种“走捷径”的思维。
产品大牛,为什么那么牛?一个是才能,一个是经验。
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大牛们之所以能有那样的洞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已经在业内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类似的问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已经碰见了很多次,甚至都实践过了,成功过了。
但是,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忽略这个事实,妄想着通过一些“捷径”,直接跳过这个积累的过程。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成长是没有捷径的。那些看起来没有价值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没价值”。
只是因为,我们总是对短期的回报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又低估了长期积累的回报,而已。
04
看到这里,应该有朋友开始要反驳我了:
“即使我能熟练到把油从钱孔注入且不弄湿钱币,那我最终也只是个‘卖油翁’而已呀!”
这种疑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呢,我觉得,是有点“多虑”了。
举个例子:
最开始,你负责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页面设计,就是加个按钮,放个文本框,之类的。不是什么复杂的项目,很快你就能熟练掌握了。
接下来,公司还是安排给你这样的工作。只是因为你变熟练的,所以给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有时候同时给你塞了好几个需求。
这时候,你就得试着去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
然后,你开始接到一些更复杂的项目,需要频繁地与程序员打交道,所以你需要去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
同时,因为经常被程序员怼,所以你还得学会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慢慢地,你需要去跟进项目。
这时候你会发现,项目总是延期,不能按时上线。那么,自然而然地,你就会去留意“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
有人离职了,有新人进来了。作为老员工,你要稍微带带新人。
所以,你又得去了解点“团队管理”的知识。
……
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非刻意为之。
而这,我觉得,才是真实世界里面每天都是发生的“成长”的故事。
有些朋友会担心,自己会一直干一些初级的工作,没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其实,是有点想多了。
一直干一些初级的活,你愿意,公司都不愿意。
我们埋头工作时,时间并不是静止的。你的经验会一点一滴地在积累,你的能力会在悄无声息中自然生长出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平滑过渡的。当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质变的窗口,自然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说,你的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公司这座小庙已经放不下你这尊大佛了。
这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有冒出一个念想:“我得跳槽了,我需要换一个更大的平台。”
当然,有些朋友,一年365天,有366天在想着“要不要跳槽”。
这里面有很多“假阳性”的信号。
怎么区分呢?
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标准:连你多年的老拖延症都拦不住你了,没有什么道理,你就是想要这么干,现在立马就要干。
那么,这大概就是到了真正需要行动的时候了。
05
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能力自然生长出来。
这么“佛系”,真的没问题吗?
这取决于你所在的环境,以及你的职业观。
比如说,一些大厂,对员工的成长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第一年要达到什么水平,第二年要达到什么水平,都是写在人事的评估要求里面的。
不能完全由着你自己的节奏来。达不到要求,就只能被淘汰。
比如说,你不甘平庸,想要成为业内TOP,那肯定也不能这么“佛系”。你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必须严苛地去训练自己。
你得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行。
但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那么高规格地去要求自己。
网上经常有产品大牛分享,“优秀的产品经理怎样怎样”,“一流的产品经理怎样怎样”。
我总在想,我们其实没必要都去争“优秀”、争“一流”,甚至都不需要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标准。
产品经理,其实是一个自由度非常高的职业。
这个市场上,有一百种产品经理。每一种产品经理,又有一百种成长路径。
我们完全可以找到那个符合自己性格特质、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水平的目标和方向。
找到“最优解”,可能很难。但是,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满意解”。
后记
大家好,我是Minami,一个普通小厂的4年产品人。
说来惭愧,我没进过大厂,只能混迹在各种不知名的普通小厂。也正因如此,我发现,前辈们分享的一些优秀产品经验,离开了大厂理想的环境之后,其实非常难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来自普通小厂的经验教训,给刚入行的朋友提供一个不同于大厂的观察视角。
我不是产品大牛,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产品人,分享一些日常工作的思考。如果能帮到你,非常荣幸。如果哪些说得不对,欢迎你留言赐教。
作者:简明产品论,个人公众号:简明产品论(ID:JianMingPM)
本文由 @简明产品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朴素平滑的推心言论,其实个人任务,看大牛的讲课更多是是了解当下中国产品环境的变化。以及当下产品职业的大牛的意识,但是意识仅仅是意识,意识想要转化为能力中间还有着很多的步骤。
意识→知识→经验→能力
从听大牛的分享只能让我们知道一下实物的表象,表象下我们还需要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知道的怎么做还需要尽量动手做一遍你猜知道这中间有什么坑,做过一遍最后才能转化为你资金的东西。
虽然逻辑对产品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其实,仅仅是依靠逻辑并不能让一个人一跃而起。
朴素平滑的推心言论,其实个人任务,看大牛的讲课更多是是了解当下中国产品环境的变化。以及当下产品职业的大牛的意识,但是意识仅仅是意识,意识想要转化为能力中间还有着很多的步骤。
意识→知识→经验→能力
从听大牛的分享只能让我们知道一下实物的表象,表象下我们还需要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知道的怎么做还需要尽量动手做一遍你猜知道这中间有什么坑,做过一遍最后才能转化为你资金的东西。
我觉得作为产品最主要的两点,一点是要胆子大,一点是要心细。
作为产品你不能退缩,有没做过的需求没听过的想法到你这块问你能不能解决,第一想法不是啊我不成换别人吧,一定要硬着头皮上,哪怕各种查,各种请教,做的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一旦你做完了上线了,你就进步了一大截,所以不管任何场合任何需求都不要怂,有机会表现有机会去磨练就要去接,不怕错就怕不接触。
其次就是心一定要细,不要只看需求表面,要看需求方内心的想法,要学会察言观色,尤其是跟高层领导开会及碰需求时,一定要看对方脸色及对方语气,有些问题及需求是对方真的要还是一时拍脑袋等都要细心的分辨,做产品工作时各种细节,一定要把自己培养出强迫症,选择困难症后,你基本就成功大半了。
总之要勇于面对困难,不要觉得自己是新手而畏惧,错过一次机会很难就会有新的机会了!
很早两三年前就想转行做产品,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下手。
去年年中跳槽转行做起了产品助理,第一次真正开始做产品岗,但是好景不长,公司年底的时候挂壁了。今年因为疫情,找工作是真的不容易,3月份入职了,也是做助理,然而公司没挺过5月份。
现在刚入职一家新公司,岗位是产品经理,才两周,因为老板觉得我有想法才招我进来,突然感觉自己有点被揠苗助长,产品经理很多项要求和能力感觉都没有,现在很担心能不能挺过试用期 😡 😡
我觉得你尽自己所能去完成,就不会有遗憾了,现在这时期也是你能疯狂生长的阶段, 加油
谢谢鼓励,最终还是没能留下来,反而因为交接问题跟老板闹翻了,月底离职现在还没拿到工资。
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吧~~
我也想转岗 从产品助理做起,能分享点经验吗,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我当时好像也没特意准备,做以前的工作会去分析需求,自己尝试用产品的角度用户的角度思考,学习怎么使用产品工具(这是最基本的),多逛逛别人的作品学习学习。
最近求职焦虑,作为一名新手小白,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新手一年小白找工作,现在真的不容易找
虽没什么太大参考价值,但是客观,比一众好得多,很大一部分产品都不知道“客观“是什么,西葫芦画瓢的占多数,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商业价值是什么都不清楚
支持一下
至少比较真实
真的是看过的最亲和的一篇成长经验分享,实事求是,
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往往最正确的道理都是这么朴实无华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成长是没有捷径的。那些看起来没有价值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没价值”。
只是因为,我们总是对短期的回报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又低估了长期积累的回报,而已。”
这句话很喜欢。
环境不一样,需求就是不一样,不要用同一个需求去套不同的环境。
认同作者说的:产品经理的成长是通过一个需求一个需求去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做,一点一点慢慢地积累经验,仅此而已
网上一堆贩卖课程的,从提炼出的大纲、技能数来看,都没啥问题。但是按市面上的标准,产品经理=CEO+产品经理+UE+UI+项目经理,这是神化了产品经理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还是尽量先从能做什么开始,在过程中慢慢完善自己。如果有产品经理真的做到上面多个岗位的集合,那可能就是所谓大厂的高段位选手
给作者点个赞,同为普通小厂将近四年经验的产品人,对于作者说的很多感同身受,虽然一直很想去大厂但是其实机遇不可为,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往产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见解独到!就像前一条评论讲的感到亲切。产品经理的成长不就是我们日常的工作积累沉淀起来的吗~但是有的时候的确是感觉到了瓶颈期,好难
用上学时候我们语文老师对我的话说 你写了几百字,但是实际你要说的其实不过那么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给作者点个赞,对比一众贩卖焦虑的同行,作者显得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