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MVP测试指标?
解读MVP测试指标是产品经理常做的事情,那MVP测试指标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正确解读呢?本文介绍了解读MVP测试指标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制定测试指标的大致逻辑,与大家分享!
一、MVP需要完美吗?
MVP的概念是随着Eric Ries 《精益创业》的受追捧而逐渐火爆起来。简单地说,就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在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上持续快速迭代,直到产品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MVP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快速验证团队的目标,快速试错。
不过,MVP也有被争议和指责的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MVP在使用体验上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垃圾。这有可能导致本来一个很好的想法或创意,可能因为MVP较差的体验得到用户负面反馈。
有人还专门针对MVP缺陷,提出了SLC(Simple 简单、Loveable 被喜欢、Complete 完善)概念。但要知道,Eric Ries在《精益创业》中是认可MVP“不完美”的做法的,甚至其在书中提到的Dropbox例子连个产品原型都没有,仅仅放了一个视频。
这些矛盾该如何理解?
二、MVP的两层目标
在我看来,MVP测试的目标包含了两个层面:
一是用户是否有兴趣,即用户是否存在某个需求或是否能激发用户需求,有多少人有这些需求,这些用户是否对某个解决方案感兴趣;
二是用户是否满意,即某个解决方案能否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当然,你也可以再加上是否愿意付费,但在我看来,付费本身就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即这个解决方案需要付出的成本(包含金钱、时间、精力、学习等)。
三、MVP测试的数据指标
所以,我们的主题,“如何正确解读MVP测试指标”的答案自然就有了。
Eric Ries的MVP概念侧重的是第一个层面,即他所关注的是“尽早开启学习认知的历程”,“用最快的方式,以最少的精力完成开发-测试-认知的反馈循环”。这里更关心的是有多少人对某类需求感兴趣,对某个解决方案感兴趣,所以测量指标并非用户对MVP的满意程度,就像我们不能用当代的眼光去看待刚发明出来的汽车一样。它本质上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只要让用户感知到这种解决方案即可,无论是否真的有产品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指标应该是,点击率、打开率等代表用户感兴趣的动作。如果你的MVP是视频、仅有登陆页、众筹等个性化的方式,也可以是点播率、注册率、预订率等指标,关键是能代表用户产生兴趣的程度。
以上这些指标,针对的是想测试产品概念的MVP,及它要解决的问题或满足的需求是否真的存在,覆盖人群有多大。
而针对产品体验的MVP测试,则要更注重满足用户需求程度的相关指标,如完成率、留存率、付费率等。因为,这种情况下,需要测试的是方案本身的可用性,然后再逐步改进、优化。但这时不能因为这些指标过低而放弃产品,因为如果针对产品概念的测试已经通过,那么针对产品体验的测试只是一个优化的过程,而非对存在价值的考察。
四、错位解读的代价
所以在解读测试指标时,关键在于不要错位。
常见的错位是,用体验指标测量产品概念是否能引起目标用户兴趣,这是常见的错位解读
MVP的“不完美”有时候也确实会带来困扰,尤其是MVP设计与其目标不一致时,比如你做了一个粗制滥造的知识付费产品,然后测试,发现用户留存很差,那么能否说这类产品没有市场呢?
当然不能,因为,
- 市场的大小不取决于用户留存,而是用户打开或试用率,即多少人感兴趣。因为留存率代表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许TA需要这样一款产品,但只是你做的不够好。
- 知识付费产品的核心是质量,显然在核心价值传递方面这款MVP是不合格的,MVP的不完美,只是形式上的,而其传达的核心价值绝不能打折扣。
这就像你让我试吃蛋糕,却只给了我面粉,或者给了我一个馒头。其实哪怕是画一张漂亮的假蛋糕进行产品概念测试,也比精细的面粉,或者做个真馒头强。(下面这张图生动的描述了这三种思路的差异)
五、MVP测试指标大小的确定
实际操作中,我们还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指标的数值达到多少才算合格呢?这其实没有绝对的数值要求。
对于产品概念测试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产品能否吸引多少用户,这些用户所带来的价值有多大,这些价值能否达到你的或投资人的预期。所以,如果你的产品哪怕仅仅只是服务一个人,但这个人却能给你带来巨额回报,就像许多企业级产品,那这样的产品概念也是可取的。
对于产品体验测试来说,当然是越高越好,可以借鉴一些同行的经验数值,但关键还是财务指标,如ROI等。比如,用户留存率较低,可能造成用户终身价值较小,无法覆盖其获取成本,这是就要考虑优化体验、提升留存了。
本文由 @Luther 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分销系统
rio
嗯
2018年的旧饭现在拿出来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