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情绪ABC理论到用户需求的挖掘

2 评论 11754 浏览 57 收藏 8 分钟

人有很多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引发了一些情绪障碍。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情绪ABC理论,对生活甚是启发,个人觉得对于去挖掘用户需求,甚至是对沟通处理都有一定的参考性。

情绪ABC理论

来自百度百科上的定义: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1

图一

总的来说,就是诱发性事件A会因为自己的想法B产生情绪或结果C。

举个例子:小王和小林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新员工。作为职场新人,小王和小林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负责的项目并无丝毫进展。那么这就可设定为诱发事件A,如果这发生在你身上,你是会有什么想法和情绪呢?

小王想着付出这么多努力,做了那么多事情,却没有看到进步,觉得心灰意冷,付出那么多还是少,最后结果不都一样;

而小林也深受打击,但是他很乐观看待这件事,相信自己不可能完成不了,一定要坚持住!肯定是哪个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让我好好想想;

以上小王和小林的想法,其实也就是信念A和信念B;

最后小王和小林的结果,可想而知,小王对这个项目不再像以前那么拼劲十足,做起事来懒懒散散的;而小林在乐观和自我反思后,历经一段时间达到了项目指标。

所以同样一件事,信念A和B的不同导致了最后结果的不同。讲了这个例子,那跟这次提到的用户需求有什么关系吗?

场景—思维—需求

通过参照和类比,我们重点抓住情绪ABC理论中的信念问题:信念不同则结果不同;而这个理论也给了我们思路,当我们收到了用户反馈的“需求”时,可以从场景-思维-需求来进行思考。

我给它的定义是:当用户需求的提出时,场景或激发事件是引发需求提出的间接原因,真正的需求需要从用户的思维进行探索。

举个例子:假设某用户提出在某减肥计划产品中提出增加“减肥课程”的需求!那通过了解到触发该用户提出需求的场景是:该用户称重时发现体重更胖、或者被身边的朋友说自己更胖了。

这就是激发事件,惯性思维是:我怎么越来越胖,不行,我要减肥。看似就是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需求的提出,但其实是个间接原因。

如果我们深入去挖掘该用户在该场景或触发事件下的思维时,可能会获得其他的内容。

被别人说胖了,那我在别人眼里肯定就没以前好看了,别人也不夸我了,我以后也不敢出去外面玩了。所有的思维最后都导向了一个点:我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这其实就是一个深层次的人性需求了。

那此时我们在设计功能时:考虑到的用户需求是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那我们单独推出一个减肥课程而已,跟推出减肥课程+一定社交圈(可以展示自己减肥成果)相比,是哪个对用户粘性更大呢?当然,在产品定位路线上肯定还能挖掘出更大的产品功能!

而如果部分用户的思维是:减肥太难了,算了,坚持不了;那哪怕是别人再怎么说你胖,她最后的需求也不会是去减肥了;因为思维一定告诉她自己,减肥太难,我不减肥!

那如果我们也能根据这个思维,想出一些可以简单的减肥方法,或者是能够在大吃大喝情况下不再增胖的方法等而生成一些课程时,是否对该类用户有新的吸引点,增加粘性呢?

2

图二

所以不同的思维最后会导向不同的结果,我们就是需要根据思维进行建模,得出我们所需要的价值信息。

当然场景-思维-需求这个概念应该不具备全面性,可能只能满足部分需求挖掘,具体的条件我也还没get到,也是需要大量实践吧!更多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思路。

情绪ABC理论和产品人工作

产品人的工作除了用户需求的收集和挖掘,在平时其他工作方面也可能需要情绪ABC理论。

回到最初对该理论的介绍,其实产品人在工作中需要不停与同事沟通,相处等;心思细腻的产品人总会抓住身边的一些细节或举动,而让自己的情绪大起大伏。

人有很多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引发了一些情绪障碍。

在此也是希望产品人甚至是其他岗位的朋友,对任何激发事情都能够用不同的信念去辩证,调整自己的情绪,乐观生活。

 

作者:Sheridon,微信号【lvdou851840】

本文由 @Sherid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小牛人

    回复
  2. 产品:认为用户以为的需求其实不是用户以为的需求。有时候用户想要的是服务X,而不是功能Y。就像人们想要马多长两条腿跑的更快,需求在于快而不是在于马,应该创造出一支火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今早起床拉不出屎,很懊恼,就怕上班路上突然拉出来,时刻担心着心不在焉,结果路上被撞死了,不是屎的错,是自己情绪的错,所以要时刻看见自己的情绪,不然会引发一连串的事件效应。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