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行业和业务进行产品分析?
PM要重视基于行业和业务的产品分析。培养自己这种产品分析的思路,对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好处
为什么?
我为什么强调PM要重视基于行业和业务的产品分析?
首先
业务真的很重要。之前有一篇文章讲在创业初期,产品交互并没有你想象地那么重要,选对商业模式、快速迭代,才能让一个产品活下去。并不是说功能逻辑和交互不够重要,事实上功能逻辑和交互是一个产品的基本功。但做产品和做人是一样的,方向和准则不出大问题,才是健康成长的前提。
其次
从我们个人来看,一个初级PM进击到中级或者高级PM的必经路径,就是把视角从交互转向业务,从更上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习惯于使用《用户体验的要素》中对产品设计的分层——即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很多初级PM刚开始写竞品分析,上来就直接从结构层开始分析,之后写框架层、表现层,这就很难再顾及战略层和范围层了。然而想要对一个产品的设计认知深刻,就要从战略层开始思考,才能有效理解和指导下面的层级。这就是一个中高级PM应有的认知和思路——你的责任和你的视野是挂钩的。
最后
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是一种商业模式在手机内的缩影。当然,前几年泡沫最剧烈的时候,或许产品本身怎么玩都行。然而虚拟经济的泡沫如今需要实体经济接盘,即便我们做的是互联网产品,也要清楚:不赚钱不行。大家都处在行业内,今年无论是公司战略还是招聘情况(或者是跳槽),相信都会有一些感触。
产品分析结构
说完了为什么,接下来看看这种产品分析可以分为几个种类。我们可以简单地拆分为两大类:
- 就某一个产品做深入分析;
- 就某一个问题做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行业话题,也可能是一个产品引发的话题。
1、就某一个产品做深入分析
第一种情况,可以套用的分析结构相对比较固定。通常来说,我们需要对行业全局有一个了解(就是行业背景的情况),接下来要注意的是,这个产品进入的时机(阶段性小环境及竞品情况),不同时机你面临的小环境就不同之后,你需要考虑在这种大环境和小环境下,这个产品的用户群、用户需求及如何满足,之后才到了产品结构如何实现的问题。这里就和很多人写的产品分析类似了,如果有精力的话也可以详细到交互、视觉的层面。
接下来,如同你是公司的CEO一般,产品做出来了以后,该考虑变现了吧?那么就让产品开始介入商业化,尝试分析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最后则是基于之前所有分析做出你的推测(通盘考虑之前的环境、背景、竞品及自身发展阶段),如果真的由你接手下一步工作,你会再做什么样的布局和迭代。
把这些固定成一个模板的话,可能会是如下6个模块:
- 行业背景
- 进入时机
- 用户需求与满足
- 产品功能模块
- 商业化
- 前景预估
2、就某一个问题做深入分析
第二种情况其实差异比较大,不同的问题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说行业问题就更偏产业经济,产品功能可能就要偏向市场和用户需求。
不过总体上,都可以归纳为如下4个步骤:
(1)问题解构
当你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要处理的是:这个问题的来源是?为什么会提出来?比如说支付宝做社交,上来不管是骂也好,是捧也好,先要考虑的是为什么支付宝要做社交?为什么要改成这幅德行?
(2)问题提炼
通过对问题进一步的解构分析,找到表象问题背后的实质性问题。这个才是你需要去研究和解决的继续拿支付宝做例子,无论它首页怎么改,新上了什么功能,这都是表象,背后暴露的是支付宝面对微信支付丰富场景的恐惧,那么其实支付宝的本意并不是做社交,而是希望拓展支付场景和生活服务场景。
(3)核心问题分析
当你抓到了你真正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时,那就围绕这个问题做出你的判断和决策。如果支付宝要拓展支付场景和生活服务场景,有可能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商户还是用户?做什么品类更有优势?在现阶段,它用什么打法才有胜算?像脑图一样拓展开去联想、去分析,并不断收集资料辅助你做出策,这个过程其实是锻炼自己思维能力非常核心的部分。
(4)归纳结论
到了这个时候,把你的分析再反推到一开始的表层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些表层的现象背后的深意在哪里,而且究竟是对是错,才能好做判断。继续骚扰支付宝,当你从战略层面知道支付宝后续可能3、4个版本的迭代目标时,可能更能帮助你判断当前这些社交功能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产品分析方法
以上的产品分析结构主要讲的是框架和思路,在这里主要讲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
1、资料收集与研究
任何分析都要从基础资料收集开始,常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分为三个环节:初步浏览——资料整理——分析抽象。
初步浏览是帮助我们形成认知、了解背景,并初步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和文献资料整理首先要合并同类项,证明其真实性,另外则是按照我们的产品分析结构归类使用分析抽象就和之前说的对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在一起了。
常用的资料来源:
- 新闻:有些是官方PR稿,要甄别,但同样可以使用;
- 前人的研究分析:就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里就有很多很有含金量的分析;
- 学术文献:尤其是模型、理论类;
- 官方网站:可能是产品自己的官网、对行业分析也要注意国字头网站的信息披露;
- appstore:产品版本历史可以挖出来很多料,我之前写的蚂蚁聚宝那篇就专门使用了这个部分的资料。
2、数据收集与研究
环节和资料收集与研究差不多,我这里着重说一些常用的数据来源。首先肯定是官方披露的数据,之后是APP第三方统计(appannie之类的),然后是第三方行业研究(艾瑞,尼尔森,麦肯锡,等等)。另外也可以自己收集一些数据,比如人工统计appstore或网上用户的反馈等等,但因为采样的限制,这个仅供参考即可。
3、调研与访谈
抓住你身边的朋友,行业里或行业外的都可以,问问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如果有亲身经历更好,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认知问题,而且讨论中更容易出现火花。
如何应用到工作
培养自己这种产品分析的思路,对工作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好处:
- 上层影响范围广,培训自己的全局认知,提前获取蝴蝶效应,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上;
- 即便你研究的领域和你本人业务不太相关,培训这种思维模式,也能让你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公司、理解老板、理解自己的业务,对个人成长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
#专栏作家#
莔莔有神,公众号破壳(Pokeclub),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帝都产品狗,负责过亿级用户产品,也有从零到一实现百万日活的经验。爱好是女性视角看产品,产品思维看世界,从独特视角找产品亮点和生活乐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囧囧姐的思路很清晰,对我很有启发~
从框架和思路,到实战方法。很实用。
已收藏,对产品分析这块很有帮助
文章写的非常好,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