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滴滴校招笔试题目背后的隐秘:滴滴的下一个对标是谁?
2016.9.6笔者作为在校生参加滴滴出行校招产品岗的笔试:请你设计一款公共自行车产品(2016.9.6)。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了更多背后的故事,下面就来揭露隐藏在这道产品经理笔试题目背后的商业野心和隐忧。
滴滴出行校招产品岗的笔试对很多应聘者应该不难,公共自行车产品基本每个城市都可以见到,但是这个题目也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个题目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设计题目;以下对这个题目的解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会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详细说明如何进行公共自行车产品的设计,第二部分主要深挖滴滴出行给应聘者出这道题背后的隐藏的用心到底是什么。
1.题目分析
考察点:需求分析,产品定位,产品设计,营销策略
2.回答策略
- 说明公共自行车的特点和功能
- 分析目标用户的需求痛点
- 找出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的不足
- 特色化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
3.详细解析
一、公共自行车的业务特点和功能
1.主要功能:短距离代步
2.产品形态:便捷小巧,特殊标志,易于识别的室外共享自行车;
3.摆放位置:主要地点都在户外,比如人流量大的地铁口,火车站附近,科技工业园区,商场附近,小区门口以及高校校园内;摆放点一般有固定停车位和固定锁
4.借用和归还:个人自动识别卡刷卡,车桩锁打开,借车;用户把车上锁,刷卡,系统记录还车;
5.费用扣除:根据用户两次刷卡时间差定量收费;
6.如何办理个人公共自行车业务:到固定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站(一般是公共交通部门,西安这边是各公交公司的服务站点办理)交押金和实名认证,即可办理借用
二、目标用户痛点:
1、目标用户和使用场景:广大的普通市民的短距离出行,上下班过程使用,一般骑行时间20-60分钟,路程2-8km
2、需求产生的根源:
- 上下班或短距离出行,车外交通拥挤,车内人群拥挤,开车或者公交速度慢,闹心;
- 经常骑车出行可以锻炼身体;
- 目标距离比较近,打车一是价格贵,另外可能需要等车;
- 近距离外出开车的话,停车位不好找;
- 体验新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
3、需求列表:
- 随时随地的快捷借用和回归
- 使用简单方便,舒适便捷
- 价格合理,外观漂亮
三、特色化产品设计
1、目前各个比较大点的城市都有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其业务特点正如我前面描述的一样,其实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足和缺点,列举如下:
- 办理自行车业务时必须跑到固定的办理点,还需要携带身份证和现金,办理流程繁琐;
- 借用和归还都是使用自动识别磁卡,一方面用户可能会忘记带卡或者途中丢失卡,另一方面此刻可能会消磁,会给用户带来麻烦;
- 停车点的每个车桩锁对应一个车位,一旦车位用完后来的用户将无法还车,比如下班高峰时期,小区附近的停车点经常会找不到空余的车位;
- 公共自行车都是停放在户外的,接受一年四季的风吹日晒,所以在停车点经常能看到不少损坏的车辆;
- 用户费用从磁卡中扣除,每次用之后都要到管理站充值,过程繁琐;
2、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现有产品的不足的分析,我们产品的设计要素如下:
(1)产品定位:简单便捷,随时借还的短途出行便民共享自行车
(2)产品解决方案:
产品解决方案图
(3)产品特色:
- 业务办理,借还车辆,费用查询,查找附近车辆均是在移动客户端App便捷完成;
- 停放点自行车都设置GPS位置定位系统,可以实时查看附近停放点和车辆行驶情况;
- 打造无桩停车区,车身设置电子锁,扫码开锁,特定按钮锁定;
- pp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计步器,提醒用户每天的骑行距离,用户可以查看和分享,还有骑行用户排行榜,让用户找到骑行的自豪感和健康感;
- 允许用户通过App提前进行约车,定点定时使用;
-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在线借2辆车,即使同行的朋友没有开通业务,用户也可以和朋友一块骑行;
(4)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
- 由于是车身自带电子锁,面临被盗的风险,解决方案:使用特殊材料和外形制造车辆,给公共自行车打造属于自己的标签,比如使用特制塑料制作,如果被盗窃的自行车不能公开骑行使用,也没有拆卸卖部件的价值,则偷盗会大大减少;
- 前期可能面临有些停放点设置不合理,用户借还车距离成本高,这个可以根据用户使用App平台查看附近停放点的数据统计进行合理在规划;
- 在用户上下班用车高峰期,可能会出现用户借不到车的现象,提前提醒用户可以在App里面进行定点定时约车,根据约车情况进行人为的调控不同区域的车辆:比如可以通过公司的运营人员从其他区域临时调配,或者通过信息鼓励附近站点还车的用户把车还到在预约车超额的停放点,并给与贡献用户奖励;
- 用户也可能会把自行车骑到违规区,比如放到自己家或者骑到郊外,此时一方面要通过提醒信息提示用户,甚至可以设置系统电话告知/警告,另外一方面通过设置信用等级的方式限制低信用用户的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举报的方式举报不良使用者和损坏者;
- 不设固定桩的共享单车,很可能会出现在停放区域随意摆放的的问题,随意摆放一方面影响用户体验,一方面影响市容整洁;所以在用户停车的时候一方面通过信息提示用户文明摆放,一方面鼓励用户分享自行车停放区的图片,起到自律和他律的作用;
- 公共自行车一方面要接受风吹日晒的考验,另一方面也会被高频强度使用,同时还会有一些用户故意破坏,或者故意藏匿,所以车辆的维护成本一定不小;所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尽量要考虑防盗,防破坏,防损毁的方方面面;在运营期,公司一方面要负责车辆维护,还必须对不良用户进行追责。
(5)营销策略
- 由于这种公共自行车产品商业模式简单,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所以很可能被其他公司复制出现激烈竞争,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获得大量用户,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 公共自行车是普惠的商业项目,其实有很大的公益成分,站在政府层面来看,是个造福市民的惠民工程,同时各级政府都在倡导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的主题,所以深挖当地政府关系和资源,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源和权限上尽量不受过多干预和束缚;
- 自行车是跑在公路上,进入公众视野,接受公众的评判和价值判断,所以不仅要给用户提供便捷的出行功能,同时外观要漂亮简洁,特色鲜明,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体验;比如可以给车子图上纯绿色和蓝色,就比较容易在市民心里赢得认可,同时也提高了辨识度,在车型的外观设计上,考虑轻简洁的同时还要考虑美观。
- 借势营销:开展联合知名媒体开展“绿色出行,健康生活”主题月优惠活动,邀请名人,网络意见领袖,政府官员体验产品,打造骑行上下班的新风尚,引爆朋友圈和生活圈;
以上第一部分详细讲解了公共自行车产品设计的多个方面,这个完整详细的答案是我在这几天不断的翻查相关资料和思考得出的结论。然而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了更多背后的故事,下面就来揭露隐藏在这道产品经理笔试题目背后的商业野心和隐忧。
ofo共享单车
摩拜单车
相信很多北京和上海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共享单车(ofobicycle,小黄车)和摩拜单车,这两款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商业共享自行车和以前各个市政府主导的惠民自行车项目差别都很大,共享单车瞄准了高校校园,目前获得了不错的成长,据统计:共享单车已经占领北京和武汉的三十多所高校校园,车辆投放量达到5万辆(包括一部分同学自行车的加入共享),先后拿到经纬中国,金沙江等机构千万美元的两轮融资;而摩拜单车定位是普通市民,2016.8.16开始进入北京市场,由于其产品的特色性,操作便捷,美观靓丽,虽然质量比较重(25KG),骑行速度也不快,用户体验并不是特别好,然而还是因为其产品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迅速刷爆朋友圈和各大媒体,虽然摩拜单车在京城也就不足4万量的投放量,但就目前的形势看,已经取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口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快速投放和引流,扩大用户群体了。
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膜拜单车彻底占领市场后,自行车停放点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借用,并且沉重的车子也改成了轻便的车型,请问在交通拥堵的城市,对于3-8公里左右的短途出行,你还会选择滴滴的快车吗?我随机对实验室的五个师弟师妹们访问了一下,结果是大家可能都会选择骑自行车,即使打车很便宜,交通不拥堵,因为骑行给了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和健康感,所以未来条件成熟的话,骑车可能会变成市民短距离出行的习惯交通方式。
再设想这样一种场景,政府和摩拜牵手,不仅从政策和文化层面倡导公共自行车,而且在基础设施上比如道路规划,城市建设上面给予支持,那么未来的摩拜单车会不会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基础性设施呢?如果便捷,美观,方便舒适的公共自行车成为了随处可见的基础设施,那么前文提到的盗窃,停放点设置不合理,借不到车和用户违规的为题也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两个维度来看,公共自行车业务不仅是滴滴出行的竞争对手,而且在未来是有可能比滴滴出行能够接触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更有可能实现全民便捷出行的目标,不仅商业价值巨大,社会贡献度也值的称赞。
所以,基于以上的设想,我们大胆猜测一下,滴滴公司目前应该是正在考虑要不要涉足公共自行车业务的问题;如果要做的话,怎么做会比较好,是自己打造一款产品呢,还是收购目前比较流行的摩拜单车呢,或者是对投资比较看好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以上三种猜想,不管是收购,自主打造一款新产品还是投资相关项目,都需要对公共自行车业务和市场有足够的了解,这也可能是滴滴的高层和产品经理最近在不断讨论和思考的东西,因此,对于校招题目,让应聘者设计一个公共自行车产品,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暗藏深意。
以上都是作者站在一个产品人的角度对这个题目思考的结果,如果有疑问,欢迎评论区讨论,我会及时回复。
本文由 @熊宝宝P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实名验证:关系到借还自行车,盗取自行车,费用支付等,可以不要求本人到固定地点办理,可以参照蚂蚁花呗,芝麻信用;(PS:社会信用体系搭建是很重要的)
计费策略:这个关系到盈利,比如南京全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收费标准为每次租赁2小时内免费,第3小时收费1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第4小时及以上每小时收费3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还车后再次租赁重新开始计时,当天多次租赁时间不累计。这就规定了一个计费范围
政府参与:停车点建设、实名验证、与政府现有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处理都无法绕开政府
核心问题:租赁点足够便捷以及自行车调度足够满足使用;
租赁点选址:需要尽量覆盖足够多的人群,所以高校,小区,工业园,地铁口,公交枢纽站等,商场;
自行车调度:要做到借车时候有车可借,还车的时候有停车桩可停;目前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就无法满足这一点,因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可能存在借/还车时间密集的情况,比如上下班时间,工业园区自行车肯定是借不到/停不了的,所以目前都需要人工调度来缓解这个问题,这就带来了人工成本;这方面应该是产品核心:自行车调度根据平台积累的数据来完成(比如快车,也有区别,私家车是可移动的,而自行车停靠点以及自行车不可移动,所以要实现停车点可租借的自行车的数目要增减,这也是题主提出的要车身自带电子锁的方案原因)
前期投入成本过大:自行车购买,维护;人工调度;停靠点建设(当然,钱对于滴滴不是核心问题)
吸引大量客户:难以复制快车模式(大量补贴吸引用户)
客单价低(甚至免费)导致盈利方向比快车还模糊(自行车租赁是高频低价,有想象空间,没有盈利空间,需要额外发掘)
至于说借/还是通过磁卡还是手机,APP是更好的方案,但这个不是核心问题
题主提出的APP约车,GPS定位,定时定点(借车点/还车点)使用以及查看停车点目前(5分钟,10分钟后)停有车辆数目,也是在自行车调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采取的迂回的解决方案
骑行距离分享:运营方案,锦上添花
自行车骑行数据:需要不断挖掘出价值,才区别于现有公共自行车项目
私人自行车加入车源,参与运营:类似快车加入短途汽车出行市场,与出租车竞争,也许是另一个区别于公共自行车项目的点,但是需要对私人自行车主有利益引导,很难实现
自行车:本身的设计,购买,维修,保养都需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快车由车主自己完成,自行车得有公司维护,增加成本)
总结:自行车租赁,区别于短途汽车出行,更区别于汽车买卖(应该是滴滴未来方向之一),高频低价的特点导致想象空间大但是盈利空间待挖掘,同时要求和政府关系要处理好(几乎无法复制类似快车逆袭出租车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
PS:个人觉得自行车租赁是个好生意,但是似乎不是个能够足够赚钱的生意(当然之前我认为趣分期这种校园借贷也没法赚钱,但是目前来看我还是太幼稚)
你考虑的很详细,我仔细看了下,很多观点都不错,虚心接受了
恩恩,1024821908,我的微信,可以交流下
产品解决方案那里,是已有的ofo的模式,作者可以加入下自己的创新想法哦
虽然没有参加滴滴产品笔试,个人认为:
1、化繁为简,返璞归真是发展循环,布局自行车出行显而易见
2、远有四个轱辘车,近有2个轱辘车,通吃用户出行远近市场
3、未来共享四个轱辘车是发展趋势(重庆已经实现),对打车行业形成战略威胁
能详细说一下,重庆共享四个轱辘车的大致情和方式吗?项具体了解一下,谢谢
前面的还可以想到,后面滴滴出题的原因确实没有思考过。
昨天刚做了百度的笔试,和滴滴的套路有点像,以后发文讨论
ofo和摩登各有优缺点,作者可以就这2个模式再预想一下滴滴自行车未来的产品形态~
这个提议好,想好了发文讨论
城市自行车出行时一项蕴含巨大潜力的项目,既然是出行,“滴滴出行“又怎能错过。大胆设想下,未来出行方式:专车和自助出行(比如自行车)逐渐职业化,私家车或许式微~~嘿嘿就个人之见啦!!不过无桩停车有点超前,也有隐患,或许停车桩可以借鉴电影票取票机呢~
百度笔试,昨天刚考了专车项目,有时间了把专车题目也解析一下,大家共同讨论
滴滴一定会介入自行车出行市场的
应该是,看来大家都是这个感觉
厉害了、长知识
学习了!分析很棒。
谢谢
想法不错,学习了。但是扫二维码开锁,具体的实现方式需要考究一下,可能没作者想的简单。如果模式弄起轻一点,就是在一些社区设置人工管理点,扫码(服务点的二维码)后可以拿车,到目的地后,再次扫描,结束服务。手机端可以不设app,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服务点车的实时库存查询、就近服务点查询、开通服务、支付、充值等功能。
要实现公共自行车的随时取用和借还,就要有很多停放站点,如果每个站点都设置有人工管理,会是很大的人力成本,一般情况都是公司分区划分管理运营区域,有几个专人维护即可;关于扫码借还车的问题,我觉得摩拜单车做得很好,可以参考;我感觉,这个用微信公号是不太好的,微信公号获得用户信息比较少,对用户的管理和限制都会不便(微信是很难同意其他企业通过微信定位用户),另外在微信里面导航是不太方便的。
滴滴做的都是出行项目,也有可能直接用一款APP来实现,用之前的用户来带动,也减少了各种成本
ofo有APP也有公众号,现在的情况是用户直接用公众号就可以解决用车问题
我也觉得作者想的太简单
还可以,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