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的职场人,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挖井

1 评论 13894 浏览 20 收藏 14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年纪大了怎么办?不少人因为这个问题焦虑,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可以选择转型别的领域,选择学习更多知识等等;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如今三十多岁职场出逃的现象,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对于三十多岁职场出逃的现象,多数人想必是迫不得已的。为啥?

四周黑洞洞的,你一个油腻中年,往哪里跑?

那怎么办?终极归宿在哪里?

本文结合多名大佬的观点,说一说如何不焦虑度危。

一、你还是吃瓜的你,焦虑依然在

“焦虑”这个词在我视线里被画上着重符号,是2018年的事情;那一年,是“毒鸡汤”迷蒙体高更猛进的一年。

  • 《某某如何如何,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 《如果读书不功利,我还读个头啊》……
  • 《2个月考上博士,我是如何做到的?》……
  • 《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已经和你不一样了》……

贩卖焦虑像涡轮一样,搅动着原本就不怎么平静的职场人群。

焦虑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其实是闷烧状态下的安全感缺失。

这两年,不少产品经理朋友离开北上广深,回到老家;问起原因,差不多都是压力太大;加班加不过90后,眼界又高不过小鲜肉;从体力、智力和个人魅力方面都很吃力。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残酷的是,如今90后都奔三了。

是不努力吗?

不是,刻苦是大多数八零后的态度,并且我们有比他们优先的地方;但是总是缺了一些先天的气质……大约就是时代紧迫感。

于是回到了那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产品经理年纪大了怎么办?2020年初,不知道是疫情隔离压抑出了闲情,还是就业困难旁生了枝节,总之,一个有趣又讨嫌话题出现在圈子里。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启发,但也给人一种感觉:仿佛上岸的人,晒着太阳对水里的人说:小伙子加油,你的面前是整天森林,上来了可以横着走。

羡慕之余,你还是吃瓜的你,焦虑依然在。

事实上不仅互联网行业,年龄在任何行业都是硬伤;我之前所在的是传统医药行业,对外而言可能是门槛高一点的;事实上除了需要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和成长周期较长之外,和互联网行业的问题差距不是很大。

比如,互联网加班掉头发,背锅挨喷变抑郁;而做药的,常年用的是二氯甲烷、氯仿、叠氮化合物、吡啶、四氢呋喃,动不动就是爆炸,或荼毒性别。

我就曾两次中毒,导致两三个月记忆力才恢复。

所以也存在一个问题:哪一天,主动或被动远离这些致癌物质,然后我们能做什么?

所以回到这个话题上,其实不是产品经理还能做什么,而是:今生今世,你能做什么?我们看下这几个讲课的人,其实都是幸存者定律。

这门课程告诉我们的是,假如经理如果干不好,或干不了了,是有这些榜样可以模仿的,但是绝对不是说要我扪要心驰旁骛。

二、大龄,不是产品经理准备逃跑的理由

记得中学时候看过有一插图:此处无水。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这个图影响了我很久,但是我毕业之后依然安定不住,依然是跳来跳去的;直到走进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大门,一旦找到就该认真做下去。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尤其是三十多岁的,其实我们考虑更多的不是随时准备逃跑,而是专注与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拉近与前人的差距。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古人以“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演绎行业的进阶之路;而每个分水岭,也都是差一点,就两极分化了。

更因为,择业和择偶一样,其实是一种信仰;从大环境看,如今产品经理没有以前那么伟大了,并没有涌现出一批像张小龙、俞军那样的偶像人物;也没法一言不合就改变世界了,甚至连找份工作也变难了。

就连马化腾都说:越来越不懂年轻人了。

从纵向年龄来看,大龄这一现象,意味着新的困难到来,新的分水岭和突破口会产生。

  • 如果你现在还是在做基层的工作,而对自己能力感到满意和自信,那么你就去挑战更高一个层级的职位和平台;
  • 如果你还在做基层的工作,而对自己能力感到不满意,那么你就去努力提升。然后参考上一条。
  • 如果你还在做基层的工作,而感觉自己被年轻人的思维碾压,那么试试转到后端产品,转产业产品,转到技术型产品,转到项目经理。

在通用的产品能力模型中,可以参考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的关键点在于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

我根据自己做产品的经验,将产品经理能力模型分为:商业化能力、分析能力、产品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等。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三、有哪些较小成本的转型方式“续命”

以上内容,说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你会发现,人人都这样,是没有区分度的。

如何有区分度进行改变,我认为可以参考下面的:

1. 结合气质,转后端产品经理

我认识一个三十开外的男子,大腹便便;仍在做着与之不对称的C端,靠想象完成小鲜肉使用产品的场景;而下了班,也不是打开手机撸各种新应用,回到家里,也不看各种综艺流行节目。

终于有一天,被领导怼了APP各种的毛病,最终转岗到了的后端产品经理岗位上,反而踏实了;因为他的逻辑性很强,又有开发背景,很容易就以做事的思路理解了业务,所以BUG就少。

这就是不跳出行业,在细分场景找到新的发力点。

2. 结合专业背景,转工业互联网

过去我们认为,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哪怕没有专业背景;只要凭着对互联网产品的热爱,愿意深入用户需求,结合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就有机会设计出用户喜爱的产品功能。

但是在互联网+提出的这些年里,只有真正懂的产业背景的产品经理才是赋能产业经济的核心。

基本上,流量红利是历史,在科技加持下,产业互联网似乎一个是坦克和破冰舰的组合体;产业互联网,就需要慢慢深耕到行业里去。

需要“产业思维”,产业思维更提倡“供应链、效率和资本”,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和资本去打通和链接产业上下游。

今天我们需要以产业思维视角,去关注整个产业链的逻辑关系,关注整个产业链里面的供求关系以及实现的细节,关注资本、技术、流量对这个产业的助推作用。

如果我们不能做好产业,不能理解新的产业需求和产业共同成长,并和这个产业形成一个共生体,我们会输的很惨。

很多产品经理本身就不是计算机信息类的,因此可以重新拾起自己在传同行业的知识;做跨界精英,得天独厚。

3. 结合技术,转技术型互联网

一些互联网公司相对而言,不需要那么多技术的,比如滴滴的第一个版本是外包的,淘宝网的第一个版本是买的源码修改的,也不太影响它们成长到目前这个体量。

而另一些模式是需要技术驱动,需要技术创新的,比如搜索、云计算等。疫情催化“宅经济”、“无接触经济”、“智能经济”的需求,这些需求需要SaaS、PaaS、IaaS的云产品和服务作支撑。

而我国目前云渗透率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整个云经济未来将迎来持续增长。

科技互联网时代,技术本身就是壁垒,先掌握技术的人就会有着先发优势。

对人工智能、AR、5G带来的颠覆,无疑是一个维度新高;技术本身就是壁垒,先掌握技术的人就会有着先发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会被逐渐的拉平;当大家技术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拼的就是产品了。

这就是技术成熟度曲线:

三十而已,是思考N种出逃方案,还是继续做产品经理

不少产品经理是技术出身的,于是就可以发挥自己在行业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引领新的互联网赋能方式,继续在这个领域深挖,挖出不一样的事物,让这个职位不再是加班和即兴演讲的能力。

4. 结合统筹思维,转项目经理

这个就不说了吧,做产品时候被项目经理管,久病成医;还有HRBP、摆地摊什么的就都不再说了。

四、结语

高晓松一个写书写歌的可以入阿里五年;冯唐学医学的,成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马云一个做生意的去做老师……虽然有点幸存者偏差或者夸张,然而也反映一个现象:行业有相通的地方。

常常不是你选择职业或逃离职业,而是这个职与你交互后,积淀出了什么样的财富和衍生品。

有朝一日真的从行业出来了,依然可以自信满满被返聘做顾问;可以躬耕南阳,到隆重定策。

优渥,不可麻痹;窘迫,不必焦虑;不断学习和变更,是终身事业。

#专栏作家#

唧唧歪歪PM,公众号:唧唧歪歪PM(ID:jjyyp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书籍《后端产品经理宝典》作者,药学硕士转行互联网产品多年;熟悉跨境电商业务,医药领域;擅长大型后台体系,社交APP。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挖十个井 不如一口深井

    来自湖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