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小业务”产品经理的产品方法论

0 评论 6838 浏览 20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的职责有很多种,因人因公司而异;不管是在哪,产品经理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不会变的,接受需求、判断需求、提出需求等等;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产品经理的一些产品方法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初衷

最初开始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写文章,是想和产品小白们一起成长,认识更多的同道中人。

许多朋友最初关注我时我还是想要做产品的学生,如今两年过去,很多人都真正成为了产品人。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朋友说看我的文章建立了对产品的热爱,学到了一些东西,这让我觉得十分满足。

我一直认为,我想要与大家分享的不仅是产品经理能力相关的东西,更是希望用文章来记录“我”——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从建立爱好、培养能力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的过程。

我想这个过程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

二、成长

我是一个喜欢思考、分析与总结的人,我的行为风格、写作内容在这两年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初我喜欢对执行能力的提高的进行思考,主要是总结自我、提高能力。

那段时间,每一个灵感的显现都使我十分振奋,我获得了实习机会,我真实的了解了需求的基本流程。

我学会了写一份完整优秀的PRD,我理解了“接口”、“后台”、“兼容”等原本对我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十分陌生的词汇。

这个过程是很神奇的,因为这些东西与我学校中学习到的东西太过不同,但好像又息息相关;更神奇的是,你了解它,但你依然热爱它。

毕竟我明白,热爱自己的工作是多么困难的事。

今年年初,我开始对产品方法论进行探究。

我不知道是所有工作都是这样还是仅仅是产品经理如此,我对于一个产品怎样才能持续稳定的保证工作质量是迷惑的。

可以写好PRD,可以正常的推进需求,可以顺利的进行验收,这些能力都在规章制度里写明了需要获得。

但是重点是——怎么样知道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呢?怎样持续稳定的保证有正确的需求被提出呢?

这个答案好像没那么容易获得。

需求不应该是冗余的,但对接的开发也不能闲着。

是假装思考然后肆意的使用公司的资源去试错还是积极的对需求进行把握?如何才能真的做到使用资源使得价值最大化呢?这些其实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产品经理如果是被版本推着走而不是牵着产品往前走,那多半产品方法论是没有过关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总结我在每个版本所做的事情,哪些环节是必要的,那些环节其实是可以省略的;我分析了很久,现在我把我在工作中对产品方法论的总结分享给大家。

三、产品方法论

1. 首先,了解所处环境的机会与挑战

这里以我的情况进行举例,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我所在的处境,这里对“大厂小业务”来做一个简要的解释。

所谓大厂,就是指用户量较为庞大,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

而小业务指的则是这个产品其中非核心且较小的模块或者页面,例如腾讯视频中的原创视频上传与投稿。

我所做的业务就是典型大厂中的小业务,具体内容涉及公司利益不深入分享,总之属于短视频版块。

对我来说现状所关联的机会和优势主要有三点:

1)在大厂的我可以接触专业、规整的流程

合作的同事的专业度也大多时候不用怀疑,这使得个人的产品能力的规范性较强,能够从专业的产品经理或者是公司的规章制度中吸收知识。

相对来说在大厂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产品方法论,算是实现了很好的“师傅领进门”吧。

2)较为前沿的技术与思维

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手无寸铁的战略家,偏向纸上谈兵。

在实际的工作中,功能与需求的实现常常是有许多限制的;即使产品经理本身能力过硬,遇到开发一句“实现不了”那你也是毫无办法的。

大厂有一定的技术积淀,也负担得起比较昂贵的人力成本(现在程序员的成本也是真的高),所以在功能的想象力上能给予产品更大的空间。

3)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供验证

即使是APP中的一个小小的模块,由于产品本身的流量很大,最终流入业务的流量也是十万甚至是百万计的;这使得产品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等到更多的结论,新上的功能也能通过观察数据很好的进行预分析以及版本上线后进行验证(所以大厂产品真的要好好的利用数据分析啊,很有价值的,是财富没错了);还有天然的流量扶持,只要方向对,用户增长不成问题。

挑战这块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  大厂小业务的产品经理对自己业务的滤镜会使人有失偏颇。

由于所管业务并不是完整的产品形态,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非常容易只关注微观的、属于自己业务的东西,很难客观从公司战略以及用户角度对业务进行分析。

这种心态会使得在提需求时“自我感动”。

只考虑用户从进入自己所属业务页面开始的逻辑与体验,而忽略用户在APP内的综合体验,导致最终需求效果达不到预期。

在这一点上,产品经理需要更加宏观的进行思考,了解整个产品的市场定位,了解其他业务的逻辑形态。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所做业务在产品中的战略地位(虽然有时候想通了会比较残忍的发现自己的业务根本不重要)。

一方面了解产品能够为业务赋能的点;另一方面也要了解由于身处产品内,其用户心智的培养、用户类型限制甚至其他业务给你的业务发展带来的限制与挑战。

比如说支付宝内社交、消息板块的产品可能就会因为支付宝的工具项定位、安全最重要的用户心智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二,  业务本身是难以发展的。

做一款好的产品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一方面本身能力过硬的产品经理市场上其实并不多,大多都是合格而已;另一方面市场限制、资源限制使得一个好的点子被培育到最终实现的道路满布荆棘、困难重重。

风口不好找,需要能力,也还需要运气。

控制不了运气,只能去尽量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的业务内容主要是UGC短视频创作,短视频是一块即使看起来很饱和,但是大家都想要分一杯羹的热门市场,毕竟抖音的能量以及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想把短视频做好的困难也有目共睹,腾讯砸了这么多钱想要重启微视也没能撼动抖音快手的市场地位分毫;显而易见在现在的市场格局下开拓出一块成功新的短视频板块也是困难重重的。

但只要有价值,市场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

短视频这块业务对于公司战略层面来讲意义重大,短视频作为全新的内容载体有着文字、图文无法替代的分发优势,短、快、娱乐化使得内容更容易传播以及被消费。

同时,短视频的标签优势使得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成为可能,你很难通过一个用户看什么文章或者看什么长视频来定义一个用户的喜好;但一个短视频够短,其标签提炼就够精准,随之广告投放也就够精准,商业化模式就更为成熟。

当然,剥离市场现状,对于我小小业务产品经理而言,我们需要做UGC创作,我们需要让用户创作出具有分发价值的短视频,这是我的工作机会,和我的业绩、晋升息息相关。

那么无论是有什么挑战,都需要识别瓶颈,找到破局之法。

2. 脚踏实地的业务分析与产品执行

在了解了机会与挑战后,一切都需要落实到脚踏实地的业务分析与产品执行。

针对目前所处现状,想要找到破局之法,首先要足够了解市场。

对于短视频市场而言,要足够了解它的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现在的市场分布如何?又有什么点是市场暂时没有满足的?是否有可能成为破局的切入点?

如果能找到几个可行的市场方法,那么就需要考虑目前我的业务有没有可能去满足,现在资源足够吗?能不能获得公司资源上的支持与公司的规划与战略是否相悖。

在众多的限制与思考之后,选择出一套走的通的路。

这一部分真正要分析起来,是十分庞大的工程,我将在我的下一篇文章《短视频破局之法》中进行分析和阐述(对,预告了才有动力写)。

总的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的产品方法论主要是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蓝图

一个产品想要不被版本和琐碎所支配,首先就是要心中有蓝图,上述所有的了解、分析都是为了心中有蓝图、有方向。

当心中有了明确的产品定位、对于市场和产品足够了解,才能有有条不紊的对需求进行规划,也能够接受和应对来自leader、其他业务方以及开发同学的质疑。

2)版本规划

在实际的工作中,版本计划与需求规划一定不能仅仅做一个版本的,那样就像是在宽阔海面行船,方向变来变去,很容易浪费资源。

多做几个版本的规划吧,虽然互联网总是在拥抱变化,但是也得了解变化是啥玩意。

3)需求预分析

在每个版本提出需求之前,一定要进行需求预分析。

这个需求能带来多大的价值,是对产品的价值还是对于用户的价值;其目的是为更重要的后续需求铺路还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产品体验,目前这个阶段是进行产品体验优化的好时候吗?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需求提交之前就以数据预分析、感性调研的方式进行了解,形成分析报告。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时候leader不会这样要求,但是这对于自身成长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帮助产品梳理思维,提升市场敏锐度。

4)吸收不同角度的意见灵活调整需求

在实际需求开发中,需求虽然从你的手里产生,但后续也需要设计、技术同学去落实。

他们会有他们的角度,若是不影响你产品角度对于需求的定位,那么可以和他们沟通进行需求的调整,以节省成本或者给予更好的体验。

一言以蔽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同事间的这个信任非常重要。

5)需求数据验证

这一点与需求预分析是我认为初级里最重要能够提升和验证自身能力的部分。

版本上线后两周观察需求所对应的数据指标与最初的预分析里的预测结果有多大的偏移,这能够帮助产品了解自身的能力,帮助提高预分析的准确度,以及检验需求效果。

即使最终数据效果与预分析不符,也能帮助产品经理弥补认知上的空缺,提升能力。

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的结果常常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作为下个需求的灵感或者调整蓝图的重要标准。

最重要的三点:

  • 不要成为工具人,产品经理是创造性工种,其价值之处不在于能让需求实现,这是很容易被替代;重要的是思维,那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 相比其他工种来说,产品更多的价值在于大脑之内,而大脑是很难被监控的,所以产品经理偷懒看不出来;但是产品经理偷懒是无法成长的,最终会比年轻的产品经理所替代,积极思考,不要偷看。
  • 热爱职业,加油!

#专栏作家#

桃子,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成长札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文科出身的产品经理,就职于爱奇艺,关注内容型产品。热爱读书、热爱逻辑,热爱学习,是一只有理想的产品汪。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