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个项目在完成了90%之后,还剩下90%?

10 评论 15271 浏览 41 收藏 12 分钟

产品开发里有一句俗话: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的90%,我们将用余下的时间再做剩下的90%。

其实大家都知道,尽管早就没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手机,一种叫iPhone,一种叫所有其他。手机已经越来越长得大同小异,甚至有人说,iPhone也在抄袭别的厂商的产品,但是iPhone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所有的厂家都要抢在9月7日苹果发布iPhone7之前发布自己的产品,否则自己精心打造的那些卖点可能跟iPhone一比就不那么显眼了。

据说,锤子手机本来也是想抢在iPhone发布之前发布,结果后来默无声息。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发布时间会改在9月13日,也有人说9月20日。有人说原因是在发布之前,锤子新一代的手机测试出来大量的bug,到底什么时候发布出来成为当时的一个疑团。

在产品的开发、生产一直到发布的过程当中,行业里有一句俗话: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的90%,我们将用余下的时间再做剩下的90%。当你觉得马上就要达到目标了,结果发现,这里头漏洞百出,路越走越长。

这种产品发布滑坡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的创业公司就是因为产品日程的滑坡而死掉的,也有很多成熟的企业在发布自己新产品的时候因为产品日程的滑坡,让一个市场上很有胜算的产品最后变成了市场的一个笑话。

这里的秘密在哪里呢?其实就是一个产品开发流程的管理的问题。传统的产品开发的模式是一个线性的模式——研发、设计、生产、营销、销售。但是,开发的时候研发人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种思路,开发出了一个产品雏形,结果到了设计部门那里发现行不通。

这样日程又往回倒,项目又折返回去。在研发部门那里,又停留了多少天以后,再送到设计部门的时候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计划中的产品在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来回地徘徊,且行且拖延。好不容易在设计部门发现已经没有问题了,再到生产部门的时候,又是一大堆问题,中间又来来回回,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可能日程已经过半,但是你的行程还远远还没有过半。

往往是最终好不容易经过了一道道关口,终于到了可以发布的时候,再仔细的一检测,发现里头又出现许许多多先前没有发现的问题。这样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种线性的开发模式是一种极其浪费的模式,但是很多企业一直沿用这样一种开发模式,结果让本来规划好的日程大大延期。

日本企业本来是把美国企业当做老师的,但是他们在摸索当中,摸索出了一套产品开发的流程,这种流程叫JIT(Just in Time)。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准时。这种流程的特点就是将原来线性的流程变成一个网状的流程。简单地说,就是让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人聚在一起,同时解决问题,不要等在最后的那一刻发现最初犯下的那些错误。

在福特的生产线上,最后有一关是产品检测,检测出来发现次品以后,重新返工。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因为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这一整批产品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每一个产品最后检测出来都需要返工,这样浪费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一个产品研发部门把他们的雏形做出来设计部门发现了问题,他们之间反复切磋,反复打磨,终于可以过关了,一拿到生产部门又出现了问题;然后在这两个环节之间又要反复切磋,反复打磨;终于产品到了销售这个环节的时候,销售人员发现,好像产品没问题,但是价格成了大问题。

这个产品的确不错,但是跟真正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由于你没有顾及到价格这个环节,产品的成本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这样一定价的话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一下子高出了200块钱、300块钱。产品再成功,在市场上最终都是失败的。所以销售人员发现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在最初研发的环节里就应该考虑到,而不是到了最后的环节你才知道。

在丰田公司,流行这样一个观念:在缺陷没有发生之前就事先解决它。后来一些企业在JIT的这个开发思路的基础之上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叫“并行工程”,英文简称叫CE。并行工程的思路是在一个产品立项之初,各个环节的动作同时展开,这样就把以前可能在最后环节发现的问题提前解决了。

后来IBM在CE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套叫做“集成产品”的开发模式,简称IPD。华为公司用了十年的时间推行这个IPD的流程,当年任正非在推行这个模式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削足适履”。如果你觉得这个模式和我们现有的模式相冲突的话,那你只能改变你自己去适应这个模式,没有任何价钱可讲,你就得按照这个模式去做。

华为公司强力推行这种模式,对于一个执行力那么强的公司也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最后成熟。最后他们就能做到一个产品规划在什么时间发布,就在那个时间发布,而不是在发布的前几天发现了大量bug,全部拿回去返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IPD可以说是华为的一个重要的资产。而很多国内的企业甚至对IPD这个概念都不清楚,更不用说花多少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公司具备这样一种能力。

对于像手机这样有众多的零部件的产品来说,哪一个零部件、哪一个流程出问题都会造成整个产品的问题。如果你的产品的零部件很少,出现bug、出现返工、出现日程滑坡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而对于有相当多的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环节那么多的一个产品来说,出现bug、出现次品、出现日程滑坡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你只有以一套成熟的、集成产品的开发模式才能够化解这样的风险。而我们国内的很多手机厂商,尤其是因为具备了某些很好的创意就马上开始做手机的这些厂商来说,这个硬功夫没有学到手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大问题。也就是说,在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当中,出现“望山跑死马”的情形。

可以说,无论是锤子手机还是小米手机,都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不知道,生产一个硬件,尤其是生产这种多零部件的硬件产品其实是有相当高的风险的。他们低估了甚至完全忽视了这种风险。所以在这一点上,华为手机显示出了它强大的优势。

当然像小米、锤子这样的手机,遭遇到销量滑坡,除了在研发、生产环节的问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营销和销售上。就在小米和锤子横空出世的同时,国内已经悄悄的出现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有人把它叫做“湖南卫视+夫妻老婆店”模式。

小米手机值得夸耀的是它的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通过线上销售,直接到达消费者那里,用一次预售就解决了融资和营销的问题。通过一次预售把钱也收到了,把声誉也打出去了,这应该算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但是,中国有大量的消费者在获取产品信息以及购买的渠道时,不是通过互联网的。像OPPO、vivo、金立这样的手机,他们是在各种综艺、娱乐节目里狠狠地砸钱,让他们潜在的消费者购买力虽然不强,但是他们对某些产品的性能特别注重,比如在音乐播放的功能上特别注重。他们就在这些综艺娱乐节目里通过狂轰乱炸的广告,让他们的产品深入人心。

而这些顾客在他们买方便面,买卫生纸的时候,就看见旁边有一家店在卖OPPO和vivo的手机,他们就立刻购买了。这种销售方式听起来很土,但是非常管用,比小米这种单纯依靠线上销售的模式有效的多。

所以,小米以及锤子他们是遭遇到了两面夹击——他们的左面是像华为这样有稳定开发、生产能力的厂商,他们的右面是像vivo、OPPO以线下渠道取胜的厂商。在两面夹击之下,他们的产品声誉、品牌价值以及销售的渠道上捉襟见肘,所以导致它们的销量极速下降。

关于什么是远方,什么是情怀,以及情怀应该如何落地,规划中的产品如何不落空成为传说和笑话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作者:吴伯凡

来源:伯凡时间

版权声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尊重行业规范,所转载的文章都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419297645更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而这些顾客在他们买方便面,买卫生纸的时候,就看见旁边有一家店在卖OPPO和vivo的手机,他们就立刻购买了。
    我想请问你出去买个厕纸 你会顺便买个手机? 这样的文章都能过审?

    来自广东 回复
    1. 没听过打比方么。。。

      来自广东 回复
    2. 原来可以用错误的逻辑来打比方。学到了。

      来自广东 回复
  2. 写的一头雾水

    回复
  3. 确实没什么营养

    来自北京 回复
  4. 文章虎头蛇尾

    来自广东 回复
  5. 吴伯凡好像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副总裁吧,以前经常听他的《冬吴相对论》,感觉很有道理。现在工作几年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经管或者商业评论,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我想这些道理每个企业经营者都懂,但实际执行时就会碰到各种问题,发现或许不适合自身企业情况。这种文章的作者以这种“老师”的口吻来批评别人的无知,其自身才是无知。当然,不排除作者本身知道这个道理,但为了博眼球迎合部分读者口味来写这种文章的可能性。毕竟能做到副总裁的人,肯定知道大众读者想要什么。至于写得是否符合事实,那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来自广东 回复
  6. 洋洋洒洒一大片,感觉有没啥玩意,吹牛逼的功夫了得

    回复
  7. 后面没哟看下去。只看到这里“简单地说,就是让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人聚在一起,同时解决问题,不要等在最后的那一刻发现最初犯下的那些错误。”这句话在现实中很难执行。整个公司不可能只有一款产品,其他部门都忙着其他产品的设计、销售、研发,几乎不会在开始就花精力来替你这个环节把关。以做 产品为例,开发就必须等你做完demo之后才会介入,仔细做需求分析。如果你连这个都没做好,就一个PPT想让开发帮你考虑实现上的细节,他们才不会鸟你。现在确实在推行着流程前置,但那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且我不认为锤子的失败是在流程管控上不知道华为的这种所谓的“先进做法”,肯定是其他各种细节的积累才导致最后的差距。这种文章想以小见大,但大的差距绝不是由一个小来决定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 “简单地说,就是让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人聚在一起,同时解决问题,不要等在最后的那一刻发现最初犯下的那些错误。”这句话本身没问题,只不过这句话必须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总负责人有这样的意识才能推进得了。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