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你们看到了视频号,我看到了做产品该有的样子

0 评论 2244 浏览 3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读:在刚刚过去的“微信之夜”中,很多人将关注点放在了微信视频号上。但是本文作者从张小龙的演讲中,领悟了一些做产品的道理,与你分享。

虽然本次演讲的主题是视频号,我并没有去跟风视频号的玩法,玩法都被大家讲烂了,我们来看一看微信背后的管理理念和产品方法论。微信之所以强大,张小龙说,他是上帝选中的那个人,看完整篇演讲,我觉得他是改变产品的那个人。

微信之所以这么强大,与他的笃定、管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这让我想起来很多公司死掉的好产品,差距由此产生。

一、笃定和支持

我们常见到的公司的笃定和支持,无非是在看到了一些有利的条件,贸然闯入一片“蓝海”,其实这片海已经杀红了眼,成为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大多数团队做这样的新产品时候,物色两个有悟性的人,开始搭建起来框架,给他们一片舞台,让他们把这片天地画好。

两个有悟性的人就意味着公司可以给更少的支持,而且公司给的时间也有限,可能是三两个月,如果在这个时间内做不出效果,极有可能会推翻重来。

视频号却组建了三个推荐团队,每个团队十几名工程师,而且大家有几个月的灰度时间。为了解决推荐场景的问题,微信团队用不同的人,尝试不同的推荐策略。

这测试解决问题的方式,特别是在产品遇到问题或者瓶颈的时候,尝试用不同的人,不同的团队,从不同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而且微信团队也从搜索团队抽调算法人员到推荐团队,从而形成小的闭环。

张小龙在笃定了推荐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之后,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解决方案,包括组建不同的团队,调用公司内部的资源,一直到验证在目前的状况下,推荐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然而大多数的公司会依靠已有的资源和人力,通过顶层的压力传递,期待通过压力激发小团队的人的能力,从而解决产品中现有的问题,而不是依靠组织和支持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二、理性判断&差异化

视频号借鉴了现在常用的底层算法,通过算法解决内容推荐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件事情在微信生态下是行不通的。张小龙承认了这个方式是错误的,即使前期调动了很多的资源来支持这件事情,这种理性的判断在现在的管理层身上很难看到。

很多公司的领导层决定的事情,在投入了强资源进去之后,很难承认自己是错误的,需要用更多的资源来填补当前的窟窿,导致公司更多的资源浪费。

张小龙在判断了仅仅依靠机器推荐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回到微信生态中,利用好友推荐为主,而机器推荐为辅的原则,找到了问题的突破点。

基于好友推荐的逻辑,也让视频号与其他的短视频平台有了差异化。现在大多数的文章和视频内容把推荐的方式交给了底层的机器,这一类的内容也被张小龙定位为娱乐内容,而朋友推荐属于学习内容,朋友的推荐会跳出你当前看内容的舒适区,强迫你学习不同的内容和知识。

有人会说,只有微信才具备社交属性的产品,在当前机器推荐的内容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也没有其他的资讯和视频平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都是学习和模仿快速成长起来的产品,后入局者,难以成长起来。

大多数人理解的差异化,要么是颠覆行业,要么是全部模仿,忘记了自己已有的特色。只有结合自己特色的微创新才是基于理性判断的差异化。

三、产品第一

市面上很多公司在招聘运营人员进来的时候,大多是产品在运营上面出现了大问题,而这个问题大多是前期产品选型和方向出了问题,公司期望通过运营人员做到起死回生,很多运营人员还以为被受到了重任,立刻走马上任。在产品没有经过市场验证之前,是不能去做产品的大规模运营,就如张小龙在演讲中所说,即通过产品而非运营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动点,通过产品能力让事情运转起来。

有这个用户基数说明生存下来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基础功能的完善了,比如直播能力等。没有过生死线的话,做再多功能也是白搭。

从互联网起始之处,很多失败的管理者没有理解通过产品而非运营的方法,特别是在现在产品极度同质化的时代,很多人在产品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期待运营人员能够带领产品走出困境。

产品力在现在的时代越来越重要,而运营在产品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是一汪死水,即使通过运营手段带来大量的用户,也不能留下用户,更不能产生商业化价值。

同样的,在产品还没有被证明其商业价值的时候,堆积再多的功能也不能解决业务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在产品有了基础完备的功能之后,通过运营人员获取种子用户,然后去迭代产品的功能,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基础,证明其商业价值之后,再去增加新的产品功能,而不是在一个半成品的基础上去完善开发新产品功能。

如果产品肩负着公司生存的使命,最好能从商业角度上思考产品的功能以及完整率,能够解决公司商业化的问题。

四、问题解决

张小龙说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数。很多公司把创造力想成了执行力,通过实习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这一类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但是创造力、个人能力以及业务属性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特别是在商业侧的感觉,很少能通过低薪水挖掘一个高能力的人。解决问题需要精兵强将,而不是三个臭皮匠。现在的老板普遍有想让马儿跑,不想马儿吃草的逻辑。通过更少的钱,招聘更厉害的人,解决现在的问题。

然而能力强的人都期望拿到更高的工资,在现在信息基本透明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被打破,这些人知道自己在市面上值更多钱的时候就会离开。

很多公司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堆人头,招聘越来越多的低成本的人进来,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通过招聘来解决问题,由于老员工的存在,给新员工的预算越来越少,钱越少越难招聘到有价值的人。

由于人员能力问题,也造成了公司问题解决业务的时间战线拉长,一个问题有可能半个月也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的时间就耗在这里,而不是寻找新的路径。与张小龙三天没想出答案就寻找新路径比起来,大把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特别是一些小公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通过延长大家的劳动时间,压榨底层员工的思想,思想至此,再压榨也难以想到更有效果的方式。

于是,时间和机会就此错过。

做产品的时候不可能不遇到问题,最好的方式是通过高薪聘请行业内的专家,而不是让所有人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允许产品长时间摸石头过河的情况存在。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切忌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失误。人海战术难以解决业务上的问题,特别是在B端产品,有较深的行业属性的产品,则更难通过堆人数来解决业务中的问题。

五、产品功能

为了解决业务中的问题,在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结果新功能又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又在产品上增加新功能,导致产品成了功能的堆积产品。在使用场景上想不清楚的时候,大多数的产品经理就会去增加功能,最后导致产品越来越难用,越来越没办法使用。

这种情况在B端产品中更加常见,通常考虑不清楚功能真实解决的业务场景,就开始上新的功能,导致功能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复杂。

用户买了产品之后根本用不明白,只能依靠越来越长的指导说明,指导用户使用,曾经的公司就有一款产品,别说客户用不明白,连自己的产品经理都使用不明白产品的功能。

张小龙的简单背后的美感,才是产品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说产品功能不重要,也不是说产品功能不需要多,而且在做什么功能和不做什么功能之间需要有取舍,有的时候上了产品的功能反而对后面的产品是一个累赘。

在增加更多功能之后还能保持产品的简单使用逻辑,这才是做产品的最高的境界。而不是竞品有什么功能,我们就做什么功能。竞品中的功能我们也要思考其前后的逻辑,以及竞品在当前阶段的功能在以后会不会修改,这个功能是永久性的解决方案还是临时性的解决方案。

要了解功能到底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不然很难在每天都有人指导你做产品的时候,你还能保持住自己做产品的初心。

六、写在最后

做产品就该有做产品的样子,做产品也需要有运营的接入。微信十年,着实不易。通过张小龙的演讲,让我们验证了,江湖流传的微信的产品果然是名不虚传。

无论是团队支持,还是产品功能,以及用户使用方法,微信无疑给所有的产品人和公司的孵化团队上了一课。

#专栏作家#

张沐,《运营思维》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7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微信公众号:运营官张沐。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