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经理可以做些什么?
编辑导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产品经理的职责其实贯穿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一开始的产品定义阶段到最后的发布、后续迭代,途中还需负责处理突发情况、团队协作、团队资源协调等问题。本文作者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经理可以做的事情进行了梳理总结,一起来看看~
人的一生大概分为:幼年、青年、壮年、暮年四个阶段。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也是有周期的,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也会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
那在每个阶段,产品经理都要做什么事情以及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启动阶段,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产品从0到1的过程。作为产品经理在启动阶段要重点做好需求的验证工作以及产品体验的打磨。
那一个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呢?不管是在大公司从0到1做出一个产品还是创业做一个产品出来,其实流程都是类似的。
第一步:产品经理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一个切实存在的痛点
比如我们以滴滴为例:
滴滴类打车软件出现之前,司机要想接活儿大部分时间都要开着空车找人;乘客要想打车大部分情况下也是要在路边招手,要等好久,而且有时候还会遇到拒载的师傅,这就是我们站在产品的角度发现的痛点。
发现这个痛点之后,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开发产品了呢?不可以,如果直接开始做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做决策纯靠拍脑袋”,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绝对不会这样做。
正确的做法是:发现这个痛点之后,还要用理性的方法来验证这个需求是靠谱的,比如最常用的用户调研。
通过用户调研,我们要看多少比例的用户存在打不上车的问题,有多少用户有被拒载的经历,也要看看出租车司机的空驶率多高。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能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做的产品。
通过用户调研我们确定这个需求真实存在之后,下一步要做竞品分析。
我们想一下,在滴滴类平台出现之前用户想叫车,除了在路边招手,还有什么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其实还有一种就是通过114的叫车服务。当你在某地长时间等不到出租车的时候,可以通过拨打114,告诉服务人员你所处的具体位置,指挥中心会利用卫星搜索出附近有无出租车(需装有GPS定位系统),然后以广播的形式通知周围所有司机,如果有空车司机愿意去接你,该服务人员会再给你回复个电话说司机师傅的车牌号以及联系电话等信息,然后你在原地等待即可。
这其实就是滴滴类网约车产品的竞品。因为目标用户一致:都是想要打车但是总打不上的用户;解决方案也一致:都是匹配供需两方。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很好的满足的用户需求呢?
首先,对于乘客来说效率非常低,要等服务人员帮助协调出租车资源,并且等待司机师傅的到来;其次,司机的可选择范围比较小,因为客服只会帮你找合作公司的出租车,这种机制很难保证比较高的成功率;
同样的,对于司机来说体验也不好,如果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需要跟乘客电话反复确认上车地点,因为当时导航还远不如现在便利。
通过用户调研我们验证了需求的合理性,通过竞品分析我们发现了竞品的问题以及与竞品之间差异化的竞争点,到此为止我们设计产品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首先,提升打车效率,直接把客服这个中间角色干掉,让司机和乘客直接对接;其次,把定位功能及导航功能做精细化,让司机可以按照定位及导航直接去接送乘客;最后,在推广上直接去跟出租车公司谈合作,尽量让更多的出租车师傅入驻这个平台,提高出租车的保有量,也就能提升用户打上车的概率。
产品设计的思路确定之后,产品经理需要做的就是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梳理产品的结构框架图,以及使用流程图软件梳理产品核心业务的流程逻辑图。然后据此迅速完成产品原型以及产品说明文档;最后快速交付开发。
开发分为几种情况:大公司有自己的研发资源,可以直接跟研发评审并开始开发;初创公司当然也可以自己招研发开发,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慎重考虑,毕竟产品模式还没有得到验证,失败的概率很高,贸然进行研发的招聘成本较高;为了节省成本以及稳妥起见,找外包团队开发是一种比较推荐的方式。比如滴滴第一个版本就是找外包团队花了8万块钱开发的。
开发完成之后,产品经理要做好产品测试工作,确保没有BUG之后申请上线。
至此,我们的产品就诞生了。
新产品诞生之后,因为还没有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获取种子用户,完成产品启动。
获取种子用户,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冷启动。
冷启动通俗的说是指:不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而是通过优质的内容或者熟人口碑传播进行产品启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项目风险,但是同样的启动速度会比较慢。
冷启动的典型例子是知乎。知乎最开始就是周源凭借自己在互联网圈的人脉,向专业人士发邀请码的形式进行注册,比如像李开复、徐小平、周鸿祎等人都是知乎早期用户。
这些人在知识的广博性以及专业性上都远胜于普通用户,这与知乎”高质量知识分享社区“的定位相吻合。反过来,这些知名大V的站台,同样打造了知乎最开始“高逼格”的口碑,为后续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知乎发展了两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之后才开放注册。
与冷启动对应的是第二种启动方法:热启动。
热启动顾名思义:就是公司通过大量的资源(包含人力、资金等)投入让产品迅速启动,实现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一般是大公司比较常用的方式。
热启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QQ系的产品,QQ空间、QQ邮箱等都是以QQ为土壤迅速发展起来的。当然微信最早期也是支持QQ号登陆的。
获取种子用户之后,产品经理需要做的是鼓励种子用户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提升用户体验。大家可以去七麦、酷传等网站看看知名产品的第一个大版本,也就是1.1;1.2;1.3等等,基本上都是在修复bug,并不会添加新的大功能。
经过一个大版本的验证,如果发现目标用户特别喜欢我们的产品,并且bug修复的完了,用户体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时候意味着启动阶段的结束。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
启动阶段结束之后,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成长阶段,即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个阶段主要的目标就是:获得用户。
比如2013年左右,滴滴为了快速的占领市场疯狂的补贴大战。当时我正在武汉出差,从我住的地方到出差上班的地方总车费11块,但是滴滴会给我返8块钱的红包,司机师傅能拿到15元的红包,重点是每一单都有红包奖励。也就是那段时间跑滴滴的司机师傅一个月赚两三万特别简单,也就是那段时间很多从来不上班的北京的老炮儿,买了新车跑起了滴滴,因为赚钱实在太容易了,平均4-5个月就把车钱赚回来。
当然对滴滴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用户量猛增,补贴大战打到最后就只剩滴滴和快滴两家龙头公司。
在成长阶段,产品经理要配合运营做好功能更新和产品迭代,因为在这个阶段获取用户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产品相关的数据。
首先,产品优化方面,要重点关注用户在每一个核心页面的访问时长,页面转化率以及产品使用路径,不断提升产品用户体验,这才是留住用户的根本保障;
其次,用户拉新、留存方面,要重点关注每日新增用户数、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以及DAU,MAU等数据;并计算用户增长的速度,转化率等。
最后,为了争夺用户,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告投放,所以在推广方面,重点关注推广渠道数据,筛选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渠道并持续投入。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
当一个产品快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对于滴滴来说,标志性事件就是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市场份额一下子提升到85%以上。
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标是:活跃并维系好老用户,同时保持新用户增长,实现盈利。
在快速成长阶段,很多司机是冲着高额的红包来跑滴滴的,坐上龙头宝座的滴滴在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红包补贴来抢占用户了,如果一夜之间突然撤销红包奖励肯定会导致用户的流失,这时候该怎么维系好老用户呢?
滴滴采用的办法是逐步减少红包的奖励额度,之前是每单都有奖励,现在是需要你一天拉够30单之后才会给你一个大额奖励,同时开始搭建激励体系作为辅助,来维系老用户留在平台上。
在维系老用户的基础上,同时不断的开拓新业务来保持新用户的持续增长。比如后来拓展的专车、顺风车、代驾、公交、单车等业务。以及作为一个虚拟的车辆调度平台,不断推出车辆保险,整车销售、融资租赁等车辆服务,一下子打通了“出行+车辆”两条纵深产业链。
在这个阶段产品经理重点关注下面四个指标就可以,老用户留存率和老用户流失速度是关于维护老用户的指标;每日新增用户和新用户增长速度是关于新用户增长相关的指标。
第四阶段:衰落阶段
当更新的技术出现,导致用户不在需要产品提供的服务的时候,比如随着网速的提升,用户再也不需要通过迅雷下载视频了;或者用户需求的变化的时候,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浏览内容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140字微博的出现直接导致博客产品的衰落;这时候产品进入衰落阶段。
必须要声明的是,强烈不建议新人去做处于这个阶段的产品;但是如果很不幸,你恰巧在负责处于这个阶段的产品,那作为产品经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力做好用户回流工作,同时更新产品线,寻求创新和转型,以求解决用户新的痛点,从而继续占领市场。
首先,要重点关注用户流失规模、流失速度、流失原因等数据分析;同时要设计一定的挽回策略并不断的验证效果。
其次,作为产品经理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市场调研,寻求新的项目机会,想办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以上就是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产品的宿命。
总结
第一个阶段启动阶段,从0到1的过程我们第四章实战做产品的时候会详细叙述,然后启动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要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手上的资源评估选择哪一种启动手段;
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这个阶段重点要做的就是持续获取新用户。这个阶段作为产品经理要重点关注产品优化、拉新、留存、渠道等方面的数据
第三个阶段成熟阶段,这个阶段重点是维护好老用户,同时做好拉新工作,产品经理所有的功能迭代都要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
第四个阶段衰落阶段,这个阶段重点是做好用户回流工作,同时寻找新的产品机会。
本文由 @薛老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学习了
总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