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的艺术

1 评论 7425 浏览 6 收藏 7 分钟

编辑导语:做产品到底是在做什么?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做需求、画原型、写文档等等就是我们的基本职责和日常工作,可能会认为功能越多越好;但是在深入以后,你会发现做产品需要的是“克制”;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做产品后的经验,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曾经在很久以前,我就老是在各种文章上看到大家传张小龙的各色语录;其中就有一条说法是,好的产品的关键在于克制,微信的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懂得克制。

长期以来,我都对这种说法都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虽然我很久之前就在36氪上看到各种翻译过来的文章上写了“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等等一个系列的语录;当时年轻的时候感觉就是不明觉厉,到处拿出去装逼,实际上自己完全不懂深层的原理,但是装逼最重要不是么。

后来自己走上了产品岗,开始自己设计产品,终于开始慢慢的明白为什么张小龙说懂得克制是一个优秀的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分水岭。

为什么会这么说?

就举一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微信。一提起微信,大家的感觉是怎样的?万年不变的UI?各种不爽的小细节?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微信的吐槽一列火车都装不完。

但是为什么吐槽这么多,微信却依然稳坐APP头把交椅,至今为止也看不到任何会被超越的迹象。

而微信也并不是没有遭遇过挑战,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在2年前有一个叫罗永浩的人,他在社交媒体上搜集了大家对于微信的各种吐槽,然后根据用户的提议做了一个完全符合用户预期的即时通信软件—— 子弹短信;当时在网络上充满了对这款产品的溢美之词,似乎取代微信指日可待。

然后呢?这款产品在一周以后就悄无声息了,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叫聊天宝的奇葩软件了。

为什么这样完全听从了用户建议的产品最后没有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成为社交软件的革命,反而成为了一个行业笑话呢?

子弹短信所有的功能都是针对微博用户多次提出的问题设计的,理论来说,应该会广受好评一飞冲天才对,为什么最后结果完全相反了?在我看来他的问题恰恰是做的太多了;他所有的卖点都是针对微信的聊天辅助功能,但是却忽略了真正的重要的聊天环境的问题;各种乱七八糟的功能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使用产品的学习成本,而且里面的功能绝大多数用户只能用到20%。

当用户使用产品时需要花时间专门去研究它的功能如何使用,并且大多数功能都是无用的功能时,就已经注定了这款产品的失败。

衡量一个产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从来不是他做到了什么,而是他没有做什么。

子弹微信的功能微信要做的话早就能做了,为什么微信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做呢?

就是因为微信不想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学习成本,一个只提供了最简单功能的产品可以让所有人在极短时间内上手并且精通;人都是很懒的,一个不需要思考和学习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要。

所以,功能的克制是一个产品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同样还有产品的使用场景的问题,对于社交产品我的看法是:社交场景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没有压力的,一款社交产品的价值就是提供这种轻松的环境,一切的导流,广告等功能都只会增加社交的压力。

而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法做好社交软件,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因为他们所有的设计都会不由自主的为电商导流服务,这样就增加了社交的压力,走向了用户的反面,从而将用户推离了自己的产品。

不单单是社交产品,其他的所有的工具类的产品也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产品在推出市场给到用户之后,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

用户会去研究他,揣摩他,将他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这个时候用户会自己发掘这个产品的价值,不断的创造全新的使用场景,最终这款产品的价值和使用场景是无法被预料的,可能会和产品设计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而作为产品设计者,在产品设计时一定要足够的克制,不要加入太多的无谓的功能,或者设计一堆花里胡哨的界面;也不要试图去告诉用户应该去怎么做,而是应该让产品的功能尽量的基础和简单,越是简单的产品越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

当一个产品覆盖了足够多的场景时,他实际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产品才可以被称之为优秀的产品。

 

本文由 @木道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沙发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