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探索:不同类型的地铁卡,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lei
16 评论 13786 浏览 50 收藏 10 分钟

平时看到新鲜的事物总会忍不去尝试下,倒不是因为上来就有很大的兴趣,往往是想看看事物背后的动机。分析的过程能强化你的思维训练,不要求最后的结果正确与否,但分析的过程本身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对产品人。

 

中午和同事去吃饭。电梯里,他说新买了一张地铁卡,180 元,可以坐 30 次,只计次不计费,有效期 2 年。他住龙岗,上下班全程坐地铁,从那边到南山用深圳通得花 9.5 块。这张卡,每次平均 6 块,省了不少。

这样的话,我也可以买一张,大于 6 块的里程我就用这张卡,我说。接着,有了疑惑:

  1. 对于地铁公司来说,这是赔本买卖,推出这张卡的意义在哪里呢?
  2. 这张卡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哪种类型的呢?

同事说,可能是响应政府绿色出行的号召吧,吸引那些开车的人来坐地铁。

这个讲不通吧,我说。你看:

  1. 不坐地铁的人完全可以买个深圳通,可能每次平均费用不到6元,还不用担心有效期的问题。
  2. 反倒是对于地铁是刚需,路途又远的上班族来说,可以借机省一大笔费用,但对地铁公司来说,是一大损失,而且这笔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那怎么才能解释通呢?有许你想复杂得了,可能人家就是这样个简单原因。我说,你是想说微信的欢迎界面,一个小人和一个月亮的梗吗?网上一堆人从用户心理角度分析,如何满足用户社交的心态,后面有内部人爆料,不过是张小龙喜欢那张图片而已。

没关系,主观的原因并不妨碍我们做一次客观分析,试着看能找出站住脚的动机。毕竟如果动机只是响应绿色出行的话,结果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是讲不通的。我又补充说,一开始分析这张卡可能比较难,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拓展分析思路。到目前为止,除你那种之外,深圳地铁公司前后推出两种卡:

  1. 深圳通。普通充值,坐地铁打 9.5 折。
  2. 一日票。售价 20 元,使用有效期为 24 小时,可以无限次进入地铁。

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卡推出都很多年了,肯定是成功的商业产品。在经济上,公司是受益的,我说。

深圳通

我觉得普通深圳能,就是政府让惠于民。政府给他们有补贴,同事说。

没错,有这张卡,市民不仅出行方便,还少花了钱。先不用考虑补贴的事情,如果细细思考下,地铁公司才是最大的受益方。他们收入不仅没少,反而增多。我思考了下:

地铁负载能力强,进出的人次对它们收入影响最大,特别是出勤高峰,这跟做餐饮一样,讲究翻台率。那些现做现卖水饺的快餐店都不会开太久。

深圳通是面向城市内常住,且有通勤需要的人群,再进一步说,主要的用户群体是上班族的通勤人员。如果没有地铁卡,这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坐地铁。但这就会对地铁的进出入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每个人都需要排队买票,乘客无法及时疏通必然会大幅降低地铁的客流量,地铁公司还要增加运营人员。营收下降,运营成本上升。你看,反是现在的方案好。

附:不用深圳通的益损值计算方案(只作思路提供,实际计算考量的因素要远远复杂得多)

  1. 截至 10 月底,地铁的日均流量达近 400 万人次。
  2. 每个人都需要排队买票的话,假设客流量减少 a%。
  3. 因客流疏导的需要,地铁公司至少需要为每个地铁口增加服务人员,月工资为 5000 元。全深圳共计 198 个车站,每个站平均 4 个出入口,以上共计 198 * 4 * 5,000 = 3960,000元。
  4. 地铁平均每人次的费用为 m 元。地铁公司的益损为 4,000,000 * a% * m * (1/0.95) – 4,000,000 * m – 3,960,000/30。
  5. 假设 a=50, m=6。相比现在,每天的益损为 -11,500,421元,一千多万呢。

所以,普通地铁卡是双赢,最大的受益方是深圳地铁。

一日票

显然,面向的不是普通常住居民,深圳单程封顶最高 10 元,即使对于较远的出勤人员来说,上下班两次,使用深圳通更实惠。所以一日票的定位:

  1. 面向外地游客,本地郊区来市区游玩的居民。在周末,节假日,各种大展会期间,这类群体短期内多次乘坐轨道交通,会形成突发的较大人流量压力。
  2. 一日票可以很大程度缓解购买单程票时的售卖压力,应对上面的突发性的出行高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地铁的客流量。

注:不再计算一日票的益损值,你可以自己尝试计算下结果。

所以,一日票这事也是双赢的,最大的受益方还是深圳地铁。

最后的答案

回到同事的那张 30 次卡,按照上面的分析思路,并不能找到它的定位群体。售价 180 元,有效期 2 年。如果是面向的是不怎么出行的人,买张深圳通岂不是更好,不到 100 块,没有有效期,不限次数。关键这张卡还会砸自己的脚。那地铁出地铁卡的动机在哪呢?公司怎么可能会没预期带来的结果呢?

同事说,他是在淘宝上买的。我想去看个究竟,在淘宝搜到这种张卡,只有很少的几家卖,叫纪念卡。找到关键词在网上搜相关新闻,出来了。一般也就是特别的时间,才会推出这种卡,打的名号是为了收藏作纪念用。比如 11 号线,7 号线开通啊、深圳地铁开通多少年啊,才会发行这种卡。发行量都是很有限的,11 号线的纪念卡也就是 1500 张。这么少的量自然对地铁的收入影响是微乎其微。另外,纪念卡的发行也对深圳地铁做了一次宣传和推广。

更多的问题

周末,和堂弟逛公园。我跟他分享了上面的案例。堂弟好奇,你看现在出租车生意不好。为什么出租车公司就没想做什么优惠卡,跟地铁一样,吸引大家都来坐出租车。再不行,跟互联网一样,先赔钱,后赚钱。

我说,出租车公司跟地铁公司不一样,跟互联网公司更不一样。以深圳为例,有多少家出租车公司,各家的卡不能通用。地铁公司的主体管理运营都是自己来做,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方是开租车的司机,司机的月收入是直接和上车收的直接挂勾的,他们都是单一个体,不像地深圳地铁集团容易协同操作,短期优惠会减少他们的收益,这部分损失,算谁的头上,司机愿意承担吗,出租车公司愿意承担吗?……

如果为深圳出租车设计一个能帮助他们增加营收的优惠卡方案,你会怎么设计呢?考虑到同公交,地铁的竞争关系,你会从哪些维度来考量呢?

顺便推荐一本书《自私的皮球》,如果你喜欢对人与社会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享受运用各个学科交叉融会的运用所带来的知识乐趣,你也会喜欢这本书。

 

作者:lei,公众号:monster_talks。

本文由 @le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到出租优惠方案,之前和某人讨论过,为什么滴滴不像爱奇艺一样推出月会员、季度会员和年会员呢?比如买了1000的月卡,你就可以在一个月内同城免费打车30次。其实平均下来,每次花费30多块钱。(我认为不推出,主要是打车并不是一般上班族出行的首选方式,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时候才会打车出行。但是我觉得推行的话也有理由啊,深圳随便出个门都是10公里以上,就超过30块了,如果有这项服务,对于长期需要市内出差的人来说应该是很需要的。)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记得杭州有一种公交卡 月租五十 打五折 封顶50 但是就是不能乘坐地铁 另外有种卡打八折 貌似可以坐地铁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怎么想到了网上有人在Uber和滴滴打车的收费距离上累的数学不等式

    来自北京 回复
  4. 180 元,可以坐 30 次。因此一般使用此卡都会是路途较远的乘客。路途远,地铁又太挤,会不会是另一种福利,就当为你站一个小时的安慰?

    来自四川 回复
  5. 说到底还是一个目标客户与产品定位的问题

    来自上海 回复
  6. “深圳通是面向城市内常住,且有通勤需要的人群,再进一步说,主要的用户群体是上班族的通勤人员。如果没有地铁卡,这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坐地铁。但这就会对地铁的进出入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每个人都需要排队买票,乘客无法及时疏通必然会大幅降低地铁的客流量,地铁公司还要增加运营人员。营收下降,运营成本上升。你看,反是现在的方案好”
    这一段思路有问题啊😂😂😂

    回复
  7. 这让我想起了走近科学栏目。

    回复
  8. 😡 像我这种平均一年丢一张地铁卡的人,地铁公司也是很赚钱的

    来自江苏 回复
    1. 丢了很多都被会别人捡到吧

      回复
    2. 0-0你的意思是会被人家捡到再用所以不会造成浪费吗?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过一来买地铁卡是要钱的像我这种丢三落四的坑货其实用地铁卡反而贵了=-=,二来捡到的人是不是会一直给这张地铁卡充钱也是未知数(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用的人可能会很多但是用着那么心安理得的也会有那么多吗而且捡到的人也可能有自己的地铁卡所以没必要继续充钱嘛)╮(╯▽╰)╭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