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法,避免产品越来越“臃肿”

2 评论 9256 浏览 53 收藏 12 分钟

产品不是做多了就很好。有时候,有限度地做,甚至不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微信、豆瓣算是一个好的例子。

一、产品需求如何膨胀起来的

初始版本阶段

自从有了敏捷,有了MVP 之后,大家都倾向于在最开始提供一个极其简化的版本,具有非常精简的必要功能。

初期的版本往往是切中要害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异常激烈的竞争让大家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实现更多的功能,投入太高大家吃不消。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的反馈来看看是否真如预期,验证下假设正确与否。

这个时候,功能往往是精挑细选,沙里淘金出来的干货。一旦投入市场,发现用户量上来了。说明基本假设就是正确的,伴随用户量的增长就该开始第二阶段的需求。

发展期 

这个时候的需求大部分情况下也是靠谱的,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时间。因为初期都是先把基本核心点实现了,距离自己想要的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在这个阶段根据自己的蓝图来完善产品,也会收到不少有用的反馈,继续丰满产品。产品在初期往往吸引的是特定的强需求用户,他们之所以被吸引就是因为刚开始提供的那些功能。而随着进入第二个阶段,需求增多,方向增多,吸引的用户类型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用户在帮助完善产品,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也逐渐开始将产品推向不同的方向。

臃肿期

继续发展下去,商业目的,用户需求,产品愿景,领导需求,互相交织,互相推动,想要的太多,于是产品开始臃肿了。像一个人一样越来越胖。胖起来很容易,但瘦起来就非常困难。你做了这么多功能才有了这么多用户,砍掉任何一个功能都会流失一部分用户,流失的用户会造成的负面情绪,会影响那些之前不用这些功能的用户,给你发动一场不尊重用户的世纪审判,让产品渐失人心,走向没落。而你不砍,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用户,都觉得你的产品使用起来越来越复杂,因为你照顾到了所有的人,也就让所有人都不方便了。我在用我所想要的功能的时候,要受到其他一堆人想好要的功能的干扰。

二、为什么国内的大部分产品最终都很臃肿 ?

每个阶段我们都似乎做了对的事情,为什么最终会变成自己都不想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来了之前微软收购的一款日程表app。微软花了几个亿美金收购了这个日程表app,而这个app 看上去却非常的简单,完全不像我们想的那种值几亿美金的app。这款app 也发展了好几年了,却依旧是那么简单,似乎没有那么多功能,也没有构建生态和平台,和国内我们常见的一出来就要做平台做生态的app相比,真是low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也正因为他一直保持着他简单清晰的定位,没有被外界干扰,一直控制这自己的功能扩展,才使得他拥有了良好的用户形象和使用体验,最后总被微软重金拿下。回过来,想想为什么国外的app貌似很多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做的很简单,而国内的app是功能很丰富很庞杂呢 ?(当然国内也不乏优秀app,另当别论)

用户的性质

从用户角度讲,社会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信息化程度就越高,分工也越细。不同类型的人群都是在各自细分的领域来工作学习生活,因此他们的需求也被细分,就会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app来满足这些需求。越专业的人群,他的定力越高,越希望通过目的性非常强的产品来满足他特定的需求,而不是说所有需求都通过一个app来满足。或者本来是满足a需求的,结果被b需求耗费了精力。

而我们在发展转型期,在这种专业化程度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本身的诉求也并非那么集中和专业。产品终究是满足用户的,于是就大一点,杂一点。或者更形象的说,对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消费者,我们倾向于把他带到一个杂货铺去看,看着看着他就这也要了那也要了。

没有有效的盈利途径,不能依靠app直接卖钱

再者,我们做app都是要赚钱的,但国内的用户都没有给app付款的习惯,于是产品们都在有了用户之后开始挖空心思怎么能挣钱,投资人拿着钱是来挣钱的,不是来陪你玩的,而且都很着急。于是,什么能挣钱就开始加什么,相信你看过这类的app也不少了,什么app都能和新闻扯上,都要加个新闻板块,只要有了新闻,就可以在新闻里边加广告了,就可以挣钱了。没办法,用户不付费总不能等着一个产品饿死吧。

产品的控制力

然而,然而以上两个方面也都只是表象,最重要的是一个产品的控制力。加一个功能是有压力的,主要压力在于完不成,或者完成了但是没做好,用户不买账。但不加一个功能压力更大,用户论坛上每天骂一次,为什么我要的功能就是不加 ,老板一开会就问为什么A也有B也有我们还不加这个功能。有多少产品能顶住?

而已经臃肿了之后再想去掉一个功能,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再细小的功能,只要你做出来了,总归会有人用,而这个时候,你去掉了,又多了不知道多少骂你的用户。想想看我们最常用的几个app,你就能明确感觉到同样的竞争对手,一个简单有序,一个臃肿地完全控制不住,具体就不说是哪些个app了,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

所以,产品不是做多了就很好。有时候,有限度的做,甚至不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微信、豆瓣算是一个好的例子。

三、如何避免产品越来越臃肿

产品一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需求,有的是核心的,有的是非核心的,基本上每个超级app,都有一堆非核心的需求。这些非核心的需求有时会让你觉得它已经是核心需求,把你带离了轨道。这点上微信做的真的很好。它已经有了很多功能,甚至你都不知道的很多功能,但它基本的消息功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朋友圈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它钱包里边那么多功能,居然都放在了一个很深的入口。它所有的扩张并没有影响最核心的功能的使用,反观支付宝,每次进去感觉都是一堆功能,用户每次进去也不知道它最核心的功能是什么,什么都想给用户,最后让用户止步不前。

为了让产品保持一个“轻”的状态,以下方法,或许有用,因人因项目而异。

1. 找到你最核心的功能,新加的功能别影响它

有的app一旦得到用户,就开始肆意妄为,把自己想要,用户也许想要的功能强加了进来,对原来用户的使用习惯造成极大的干扰。让人一进去越来越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干扰。一旦成为一个超级app,流量入口的作用已经显现,商业利益的考虑加功能势在必行,但别过分,不要越级,不要把二级入口放到一级,所有的一级入口一定是用户在当前场景中迫切需要的,而不是需要引导才去用的。引导去用的尽量放到二级。再次体会下微信新加的功能什么时候影响以前使用的功能了?

2. 慢一点扩张,三思而后行

提前对所有的功能有一个总体的预测是有好处的。不要放到脑子里,要写出来。但不着急去做。每周或者隔一段时间就去想下这些功能是不是还和当初想的一样,非做不可,方案是不是像当初想的一样,非放在一级入口。很多时刻,多几遍推演,就会发现最早自己的想法有的是对的,必须坚定执行,有的确实错的,赶紧停掉它。

3. 抑制跟随竞争对手的冲动

这一点要做好,关键是要对自己的产品思考的足够深入。一旦竞争对手出现了某个功能,我们都很焦虑,担心被超越,所以互相追赶,最后同质化相当严重。拼命做功能,你有了我必须有,不然显得我不够强大。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你有A了,那么我做B,在B功能方面将你超越。而不是我去抓敢你的A,永远追不上,甚至有一天你追上了,却发现人家又不做A了,人家又换方向了。

还有自身的修炼,如果你只会说yes,那所有的悲剧还是会重演……

 

本文由 @Pet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很到位,但又感觉然并卵,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产品经理不能决定产品走向,要听老板的,so…… 😕

    来自陕西 回复
  2. 找到下个版本的灵感了.~感谢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