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日报,它的意义和设计思路都在这里了

1 评论 20506 浏览 43 收藏 11 分钟

越来越觉得“数据日报”应该是每个产品必备的“衍生产品”了,每一位产品经理,都应该清楚的了解怎么设计数据日报。

第一次认识“数据日报”,是在去哪儿就职的时候,当时花了很长时间,也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这也成为我最在意的“衍生产品”之一。

什么是数据日报呢?

电影里,总有那么一些神奇的人,每天早上都会有一段惬意的时间,喝早茶,看日报。如果这份日报里的内容全部都是数据,那些就算是一份“数据日报”了。

最初,数据日报是比较忌讳的产物,不是指定的角色,是没有查看权限的,并且也绝对禁止外传,因为我们很容易通过数据去观察企业运作状态以及规律。

这会有一个前提,日报里的数据要有意义。

数据日报的意义

我们会认为数据日报是一种过时的产物,毕竟现在有那么多更全面,更丰富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我也是非常依赖第三方统计,在我认识“数据日报”之前。

与第三方统计平台相比,数据日报会有几个让人着迷的好处。

他总是比统计平台,更懂你

主动和被动,是一个持久话题。一个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一直在平衡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对于统计平台而言,需要用户产生主动查找内容的行为,数据日报则是系统主动推送内容,用户变成了被动接受。

我应该算喜欢“懒惰”的那部分人,这也是我依赖数据日报的原因。

在我有所行动之前,特定的内容应该已经放到了我的邮箱里,就像电影里的人们,每天看看早报一样,总是在你想要看的时候,就已经被放在邮筒里了。

认识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每个周一早上都会去数据中心看看数据,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了,这让我感到好奇,偶然的情况下,我体验了他们的数据中心。

坦白说,这并不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我能想象,每周一他是在多么排斥的情况下,不得不去数据中心查看数据。

太复杂了!

显然,他这时需要看的是“数据日报”。作为一个分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其实只需要关注部分典型数据就可以了,更多的细节数据,只会成为干扰和负担。

你无法通过三方平台或者数据中心,实现多个产品线的数据查阅,不是因为功能不支持,是因为我们对信息的过滤及处理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依赖团队合作。

这就是数据日报存在的意义了。

1.主动将信息送达给我们,通过邮件,或者其他手段;

2.过滤后的信息,能让这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尤其是多产品线的环境里;

3.自定义的重点突出,会让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接影响了数据;

福利

这个是某上司公司的部分日报内容,当然信息部分已经被处理了。
截图7

“生产”与“用户模型”

数据日报作为产品的“衍生产物”,其本身也应该作为一款独立的“产品”被对待。

当我向朋友提出建议时,他也说出了他的顾忌,我相信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顾忌。

  1. 现在核心数据的规则并不清晰,变动可能性会很大;
  2. 只是内部机制,不要去占用宝贵的研发资源;
  3. 他并不认为数据日报和他现在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种惯性思维,是我们互联网人特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只有研发能够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实际上,数据日报更多的是产品经理或者运营来生产的,整个日报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由研发协助完成,每日固定时间导出上一日数据的脚本,且是原始数据。

其实我更喜欢将数据日报交给产品经理完成,毕竟其本身也是一款“产品”。

换言之,我们可以在数据日报里,很好的锻炼自己的产品能力。比如我们常提到的“用户需求模型”。

数据日报会有两类用户,其一是生产者,其二是阅读者。

这就像产品的后台与前端一样。

生产者是指每天来制作数据日报的角色,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前台行政扮演了这个角色,每天会发一份数据日报给公司所有人,这会花费她10分钟的时间。

数据日报作为产品被生产出来以后,必须考虑到生产者的“易用性”,如果他过于复杂,成为了团队的负担,这样就很难被有效的使用了。

阅读者是指每天查看这份数据日报的人,可能是Boss,可能是管理,也可能是我们全体成员,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达层面留意“信息层级”“阅读体验”“可扩张性”。
截图8

数据日报的设计思路

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用户模型,接下来就可以将他产品化了。

这个是我自己使用的一套产品结构。
截图9

对于生产者而言,我们希望他的操作尽可能简单,最好是让不会用excel的同事,都能够快速的进行操作。

我们设计了三个Excel表,并且尽量不去有任何的“修改”动作,一切依托公式,函数来自动运算完成。

原始数据:

这是我们每天从数据库中导出的数据,如果有多张表,就会存在多张原始数据表,但他们本质是一样的。

对于原始数据,我不建议在上面做任何的修改,包括公式和函数的运用,最好只是复制就可以了。

过渡数据:

这是我们的计算中心,大部分的公式、函数、都在这个表里进行计算。

这个表会有多张sheet ,一部分是用于粘贴指定的原始数据,一部分则是输出运算结果。

结果数据:

这是我们的输出数据,基本上阅读者看到的数据是从这个表里产生的,我们可以在这个表里做一些图形化的处理。

整个设计思路很大程度是围绕”生产者”展开,只有足够简单,我们才能实现低成本的生产,也是高效的。

在这套设计思路里,“生产者”的动作只有“复制”与“粘贴”

案例: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计算一下昨天的日活数据。

1.导出昨日的“登录记录”表,作为我们的原始数据,这张表会记录用户昨日所有的登录时间(会出现重复记录,一个用户登录了多次),

2.将“用户ID”复制并粘贴到过渡数据指定的列“昨日登录用户ID”,得到“昨日登录的用户数”(公式自动计算出的结果:统计某一列不重复的数据)。

3.将“昨日登录的用户数”复制粘贴到“结果数据表”,得到日活的折线图(自动生成固定周期的折线图)。

4.最后,只要将“结果数据表”里的内容,复制到邮件或者截图到邮件里,就可以发送给所有人了。

文末

如果你目前在初创团队任职,我建议尽早尝试接触数据日报,这会让你更了解数据,对团队而言,这也是我们所能产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贡献。

要知道产品初创阶段,对于数据非常的依赖,但往往我们只是知道数据很重要,真的要去说出需要哪些数据,往往就不得而知了。

即使你在一个成熟的团队,我也仍然建议你去研究一下,不论是数据中心或者是三方平台所能提供给我们的数据都是固化的,缺少灵活性以及特定性。

相信这个技能,会在未来给你很大的帮助。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厉害了,受益匪浅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