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无法无处不在,于是创造了产品经理

4 评论 7303 浏览 9 收藏 22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职业,拥有着高薪、决定权、价值性等等吸引人的亮点,成为了众多应届毕业生在择岗时的首选。产品经理究竟为何存在?作用是什么?未来是否还有价值?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叙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被量产的职业

我们已经进了可以量产产品经理的时代。在搜索引擎键入“产品经理”,能看到自动关联出各种认证培训。

过去的十年,产品经理的需求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而产品经理的供给,以成倍还有余的速度加速增加。而且别忘了,尚有虎视眈眈的应届生,正争前恐后想进入互联网,成为网中的新生力量。

他们心里的互联网产品岗,拥有决定产品走向的生杀大权,随手一个功能改动,能决定千万百万用户的体验,达成个人和产品的价值双击。另外产品不需要像技术研发一样,需要精深的学习一门语言以及拥有编程思维,似乎“可获得感”更强。

除了这些,吸引人的还有产品经理的薪酬,属于媒体报道下的高薪行业,平均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可获得四五十万的年薪,毕业生如果获得大厂offer,薪酬加福利可达三十万一年,出象牙塔即成为人生赢家。

从DT财经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21年知乎上大家对于产品的兴趣仅此仅此于程序员

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候,从业者的压力不言而喻。一般而言,一个不错企业的产品经理岗位,会有30-50个人竞争,极端一些,可达到百中选一。

压力不仅来自于同类“竞品”的竞争,更来自于“替代品”的兴起。

在当前产业互联网,趋势的影响下,“产品思维”不再是产品经理的看家本领,而是逐渐成为全域职场人的软实力。

其中,用户思维已经被各种书籍和培训轮番教育了100遍,又在凶猛发展的新品牌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因为很好的满足了用户诉求,像三顿半这样的新品牌可以在一年内成为双11咖啡销量榜单第一,并一举完成精品速溶新品类的推出。新品类相比旧品类,价格可以直接提升100%,做到了咖啡巨头雀巢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

而近些年的数据中台兴起,让数据思维也成为了职场的晋升暗语。现在打开各种学习类公众号,总能看到诸如“月薪3000和30000万的区别,原来是他偷偷学了python”的这类文章。从建立数据体系,到利用工具获得数据,再到漂亮的图表化呈现,总有各种教程能适应打工人的需要。

最后说产品可以退守的商业思维。虽然说是退守,但相信真的操盘过可以落地到商业价值的产品并不在多数。

C端讲究盈利变现,创造各种打动用户心智的花钱玩法;SaaS要搞企业群像、版本分层、增值服务、推动MRR持续提升;企业内部产品要站到组织顶端,从山顶往下望,思考并实现信息化怎么服务于组织目标。这属于其他人没太搞过,但很多产品也没有机会历练,也没法形成自身差异性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所需要的思维和能力,正在成为其他岗位必备的要素

由于能力的成长是非线形的,入门容易,到达一定阶段后,提升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慢。所以相比门外汉从0到50的增长速度,产品经理群体的成长看似就落在了下风。

且产品自身工作内容所需的特殊技能,例如输出UE、输出PRD等,实在谈不上有门槛。

在大家纷纷高呼“35岁就失业”时,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职业的起点看一看,再试图探讨这个职业的终点。

二、产品经理=2/3个老板

首先我们还是有必要思考:

老板为什么会设置产品经理这样一个岗位?

为了有人对产品结果负责?

——负责不仅代表要负责,也要代表可以付的起责任。如果这个产品对公司至关重要,那么能付起责任的有且只有老板。

为了有人管理研发过程?

——研发过程的首要负责人应该是研发岗,产品最多是这一过程的辅助者。

为了有人背锅?

——老板花钱请人,先考虑是走向成功,创造价值,而不会先考虑失败背锅。

西方有谚语说:上帝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母亲。

把这句话扩展一下:老板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产品经理。

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老板的分身,每个人都获得了老板授予的部分权力。而产品经理的权力,是思考并决定用什么样的策略,能让产品在商业中取得竞争优势。

分析竞争,是需要往上抬一抬头,做更高层次的分析,是需要用老板脑子思考来思考。

落地优势,是需要往下走一走路,拉通上下左右相关人员的认知,贯彻并保证决定执行到位,是需要用执行层的脑子来思考。

如果做不到用老板脑来工作,只能发挥自己的执行脑,久而久之,你的能力会被禁锢和局限,不光自己看不到提升,公司也无法感知到你的价值,只能给到和执行岗匹配的薪酬。

所以产品经理要往上发展,一定要多发展多展示自己的老板脑。每一个老板,都会欢迎员工主动思考公司发展。这对于其他岗位来说是可选题,对于产品来说,就是必选题,现在不选,未来将会被动选择失业。

与其他岗位天然不同,是产品本身就赋予为企业“谏言”的权力,所以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企业创新和创造,从管理者的角度为企业解决问题。这是职业更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更有成就感的部分。

企业经营中,老板一般负责三件事,包括找人、找事和找钱。而产品经理日常思考的找事、找钱,几乎干了2/3个老板的事情,不然为何说产品经理是ceo的培训营呢。

三、产品经理还有必要存在么?

再回来说大家为啥都开始用”产品思维”,是因为每个人都在用老板的脑子来武装自己。群体的内卷,不再是同一个职位的比较,而是每个人都在员工这一身份上比拼,都想解决老板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来发展成人人都是老板脑,产品经理还有必要存在么?

答案是:有的。

因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

讲一个“画线的故事”。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发展得如火如荼。一天,生产线上的重要机器莫名停工,导致整个车间都不能运转。公司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更谈不上维修了。这时有人提议去请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帮助,大家一听有理,急忙派专人把斯坦门茨请来。

斯坦门茨仔细检查了电机,然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对工作人员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照办了,令人惊异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产立刻恢复了!

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1万美元?就只简简单单画了一条线!当时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号就是“月薪5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待遇,以至于全美国许许多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为了这5美元月薪从各地纷纷涌来。

1条线,1万美元,一个普通职员100多年的收入总和!斯坦门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转身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福特公司经理看了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大家都做的事情,一定有好坏之分。因为大量的供给涌入一定也随之伴随着良莠不齐。

那时候成为更精更专业的那个,就是傲视群雄的存在。

投资领域有胜率和赔率的说法。

去思考同一个事情,做同一个决定,一定有胜有败,有赚多或者赔多。

而产品经理应该去提升自己的胜率和赔率,应该在经过专业的职业训练后,将这部分能力提升至和常人拉开差距的水平,这代表你真的拥有了职业的产品经理能力,也代表可以和老板真正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沟通。

关于胜率和赔率,这里举个例子。

现在你是老板,有两个产品经理,需求情况如下,你会认为哪个人更加优秀?

  • 小A:做了10个需求,5个需求反响不错,5个需求反响一般。
  • 小B:做了10个需求,2个需求反响不错,3个需求反响一般,5个需求反响糟糕。

结果清晰:小A胜率50%,小B胜率30%,小A>小B。

如果再增加需求质量的要求呢?

前提:以带来付费用户为目标,抛开成本的考虑。

  • 小A:做了10个需求,5个需求反响不错,5个需求反响一般,反响不错的需求带来了100个付费用户。
  • 小B:做了10个需求,2个需求反响不错,3个需求反响一般,5个需求反响糟糕,反响不错的需求带来了1000个付费用户。

此时:小B的产出对公司价值更大,小B胜出。

这里还要谈一个误区,我们经常会关心这个需求成本多少,性价比是否足够高。

但是老板真的很在意成本么?

老板只会在结果没有胜算的时候在意成本,因为此时的成本是打水漂式的花销,是无意义的消费;而结果有极大的概率成功,那么成本就是带来收入路上的必须支出,是带着希望的投资。指向的结果不同,我们对于成本的定义就不同,成本支出的心理价位就不一样。

以追女孩打比方,如果你觉得追求女孩的希望渺茫,相信不会花重金去买礼物,反之你如果要和姑娘结婚了,一定舍得在姑娘身上花销。

所以判断的时候更加准确,胜率更高,以及做的需求指向的价值更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产品之前拉开差距的能力,也是产品可以和其他岗位竞争者划分出的摩西红海。

四、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除了提升做决策的能力,增加胜率和赔率,产品经理还要培养哪些能力呢?

投资领域有句话说:要投资那些不会被世界改变的企业,也要投资那些会改变世界的企业。

投资前者是因为稳定安全,复利效应得到发挥,投资后者是因为有朝一日风雷动,一遇风云变化龙,在企业从萌芽期走到成长期,市场容量会有五年十倍甚至十年十倍的扩大。

对应到职场人,我们既要培养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需要的底层能力,也要培养自己创新和迁移的能力。

从机构发布的企业需求来看,分析思考、学习、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维都排在了前列,这些恰恰是产品经理可以也应该做好的能力。

1. 学习能力

前老板经常在半夜五六点写文、看文、发朋友圈,好奇问起:老板,你起这么早啊?老板苦笑:我哪是起得早,我那是睡不着。每个老板想必都有同样的感触,每天叫醒他们的除了梦想,还有焦虑。

老板时刻被外界、投资人输入各种信息,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自然少不了焦虑。

不鼓吹员工把自己完全化身老板,感受老板同等的压力,但可以考虑如何多多获取信息,多多基于信息培养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从顶层说,每个产品都应该深刻了解自己的赛道,至少要了解赛道的竞争格局和竞品护城河,关注政策变动、行业发展、竞品动向,来自顶层的信息,一旦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对产品有非常大的影响。

记得在某C端用户千万的APP供职时,刚好遇到了微信APP提高了朋友圈发视频时间的上限,老大马上组织所有产品脑暴,探讨面对变化我们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创新的好玩的东西可以出来。

同时要足够了解自身,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持续思考如何建立自身宽又长的护城河。

产品岗位,已经随着企业的细分,产生了细分的工种,例如数据产品、商业产品等等。所以其实很难再用一个统一答案说,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呢?这个答案留给大家自己去填。

如果发现很难给自己精确下一个定义,那么请尽快寻找到答案。毕竟,面目模糊是职场的最大敌人。

最后要打开自己,吸收跨行业的相关信息,保持对于用户的敏感度。做C端别忘记关注用户流行趋势、消费趋势。比如各个APP平台会发布用户APP使用变化、消费平台会不时分享用户消费习惯,以及发布行研的调研平台。对于这些数据,产品不仅应该有足够的好奇心,更应该对背后的原因产生足够的好奇。

做B端别忘记关心宏观经济和广义上的大型企业变革。要明白,近十年,中国GDP增长已经跌破10%,正常情况稳定在5%-6%,和之前10%+的增长率,差了一倍有余,这也是为何说增长红利时间已经一去不再来。既然没法吃大锅饭,我们更要在更有确定性增长的行业多多耕耘。

越是信息时代,越需要有心人主动去寻求信息,塑造自己的知识结构,稳稳地扎根并长成大树。

所以其实并不太建议产品频繁转换方向,我们的学习体系是需要时间去建立和种植的,建议花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稳定的庞大的知识体系,然后对应的能力,会慢慢随着时间长出来。

2. 思考能力

好的思考才能指向好的结果。要从归纳和演绎两个部分武装自己。

归纳是善于观察和总结,也就是能发现事物的原理,找到共通点,最后形成体系和框架。

演绎是善于推断和猜想,通过使用自身的思维体系和框架,既可以大胆猜想冒出创意,又可以用有理有据的真理预测到事物发展变化。

卓越的产品创造者,演绎能力都有着惊为天人的高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里要去追求美追求创意的原因。

3. 连接能力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淘宝连接了人和货,微信连接了人和人,美团连接了人和本地生活。

而产品天然就是企业里上传下达的连接者,再好的思考也要能传递和说服老板,再厉害的方案也要团队去执行落地。

所以和他人沟通、协作、影响他人的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要抓紧机会去实践。

再往大了说,产品还要追求更大的连接,即和企业外进行连接。

产品是一个输入——输出的机器,从外界获得信息,通过自己的理解框架解读,反哺给组织,再引导给组织的变革。

五、总结

我们看到了产品经理市场的竞争加剧。原因来自两方面:

  1.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产品经理行业,包括已经进入的,和正准备进入的
  2. 其他岗位的人,越来越多的拥有产品经理的思维

在竞争加剧的市场中,我们仍然相信产品有非常大的存在价值,产品经理是老板的最大分身,天然拥有较高的权限。

产品经理的最大价值是:思考并决定用什么样的策略,能让产品在商业中取得竞争优势。

  1. 产品经理在思考竞争上,要装上老板的脑子,思考所有老板关心的问题。
  2. 产品经理在落实优势上,要装上执行者的脑子,追求精准的胜率与赔率。特别是追求赔率。

建议产品经理培养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1. 学习能力。认识行业,认识自己,持续迭代学习。
  2. 思考能力。归纳和演绎。
  3. 连接能力。连接组织内部和连接外部。

愿所有的产品,都能在职业生涯中先成为真正的2/3的老板,保职业生涯无忧。再补充能力,增加另外1/3,届时当自己的老板,或者成为组织的老板,都是自由的选择~为自由干杯~

 

本文由 @假装是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个讲的真好、干着产品的活,每天都想着如何快速提升自己

    来自浙江 回复
  2. 产品经理需要有做决策的能力,分析思考、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批判性思维

    来自广东 回复
  3. 思考竞争上要学会替老板思考问题,落实上要有执行者的行动力。

    来自广东 回复
  4. 愿所有的产品,都能在职业生涯中先成为真正的2/3的老板,保职业生涯无忧。接收到了。哈哈哈,希望大家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能越走越远。

    来自河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