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是角色,文艺之旅是人生
编辑导语:身处产品岗位上,你是否有回想过你的职场生涯,对你的产品经历做一个完整回顾,并生发出关于职位、关于人生的其他感想?本篇文章里,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过往的职场成长和心态变化做了复盘,一起来看一下。
在个人IP越来越泛化的今天,如果你让我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单纯讲我是产品经理,似乎不能完全表达我的特性。
我在内心深处灵魂拷问自己很多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喜欢什么样的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是否符合我个人性格特点,给到我想要的生命体验。
琢磨了好几天(可以用绞尽脑汁来形容),我在个人主页上更新自我介绍。
我喜欢把自己称作生活家、探索家,甚至作家,它凌驾在产品经理岗位之上。因为我发现我对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感、幸福感和成就感高过金钱、物质或者权利的回报。
当前阶段我已经不把谋生当做生活目标,尤其自我认知日趋完善,内心已经慢慢形成的精神独立。我更追求实打实的生活体验,在真实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对人、对世界运作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并将它们运用到产品工作中。
从研究生实习之日接触产品岗位我便一直在思考:这个岗位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我是为了谋生还是真的热爱?它跟我的人生使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我想干好这份工作,我的成长路径是什么?我应该匹配哪些技能?
我一边在职场担任产品经理角色,一边从工作中抽离真实活在人间。去旅行,用脚步丈量世界;去写字,用文字记录成长;去拍照,用照片留存记忆;去跟人产生交集,感受爱与被爱;在关系里碰撞,不断寻找真我。
在这些年的摸索中,我渐渐挖掘实际生活和产品岗位之间的关联,领悟到产品源自生活这句话的真谛。时至今日,我读懂俞军在书里写到: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对人性、行为、需求的深度挖掘,拥有批判性思维,理解人和世界。产品经理研究的是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复杂且非科学的人性,并转化为可执行的商业方案的实证性社会学科。产品经理需要的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
那么我实际工作之外生活这些年,过往种种经历和体验,皆是助自己理解人和世界。从绝对黑白世界的二元论变成多元论,从认为人应该要做”好人“到接纳人的自私本质(接纳之后不再讨好他人,可以平等坦然与世界相处,内心得到宁静),了解人性常识和大众心理的认知程度,从随波逐流到找到自我。
对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挖掘本质,持续自我反省,找到背后的驱动因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校正自己对人和世界的认知,明白道理适用的边界在哪。
伴随着生活里的自我完善,与之匹配的是产品岗位上的不断突破。从单点看世界和单点追求知识技能,到多元立体看世界和挖掘自己天赋和热情规划职业发展,想把自己最擅长的特质去做自己最适合的工作内容。我用冰山模型来讲这些年的成长路径。
一、实习~毕业1年
一门心思钻研产品必备的知识技能
冰山模型最上层是显性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补充弥补,并且具备高可复制性,基本上只要花了时间就能获得,同时可替代性也较强。
知识:一个人对特定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技能:你因为做这个工作,懂得的各种知识,自动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操作当中。比如产品经理对工具Axure的使用,画原型的技能。
当时状态:
- 画原型乐此不疲,做功能孜孜不倦,研究Axure收藏各种组件库,在人人上搜各种讲如何做功能干货类文章,像嗷嗷待哺的婴儿汲取各种知识和技能;
- 到1年左右时,基本功能会做,零零碎碎做各种小需求小功能开始感受不到价值感,陷入迷茫;
- 对自我和世界全然不知,认知事物停留表面,对人评判标准单一,好是好,坏是坏,单纯做事情,没有过多想法。
二、毕业1年~3年
研究人的性格特质,完善自我,归纳总结职场方法论
冰山模型第二部分:能力。通常指职场必备素质:向上管理、沟通表达、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主人翁意识、结构化思维等通用能力。
这部分的能力,一眼看不出来,需要观察每个人处理问题时的各种行为来判断他是否拥有某方面的能力。如果能力和工作不匹配,会出现沟通效率差、工作效率低、面对复杂问题时无从下手、缺乏成就感、力不从心等。
当时状态:
1)知道自己有很多不懂,求知欲旺盛,急切想学很多东西。
2)经历公司项目运作机制流程磨砺、组织架构调整下与业务部门合作方式磨合、开发资源不足困惑、价值与数据闭环拷问等。
向上管理、沟通表达、逻辑和结构化思维、时间和精力管理等各方面均受到挑战,这个时期对成为专业职场人的素质非常欠缺,经历纠结混沌痛苦状态,但是后来慢慢调整(20年升华了对组织及组织内各业务方合作方式的认知、项目运作流程的掌握;21年提升时间和精力管理、逻辑和结构化思维等素质)
3)由于写公众号原因,生活上持续认识新朋友,与很多人产生关系连接,生活方式变化较大,尝试和体验不同生活经历,持续探索自我。这一阶段我非常喜欢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喜欢在观察与学习中了解真实的世界,沉溺于对知识的获取,以及对获取到的思维方式的快乐享受。对我而言,没什么比智慧的增长,内心的自由更重要的事了(内心加速变化和成长)。
19~21年这2年的收获,真正领悟到产品源自生活的真谛,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工作。
实际生活里培养的对身边人的洞察力和生活里形成的真实细腻感,刚好也是产品经理的必要素质。工作中,常常讲产品经理要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生活上,我愿意给予爱和信任,这不也是在创造用户价值么?
超越产品日常工作之外的是同理心和想象力,这两点都需要极强的生活经历来习得。对自我感受敏感、对人性有一定了解,对生活快乐感知度的能力都是在滋养同理心和想象力。产品经理,是在职场中扮演的一个角色,是外化的一面;文艺之旅,是在生命世界中自我前行的过程,是内在的美好和探索。
三、现在~未来
天赋打造成优势,最大程度创造价值
冰山模型最底层:价值观、性格、动机。
价值观指判断事物的标准。这个和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社会经历等都有影响。比如说你追求奋斗、努力拼搏的人生还是选择相对稳定安逸的生活节奏。
性格指一个人本身的特质。如你是外向或者内向,你是急性子或者慢性子。一个人的性格,如果对应相关职业,他就会做的非常好,但是如果性格和职业方向相反,这个工作无论如何都做不好。比如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让他去做销售可能做不好自己也会很痛苦。
动机可以粗浅分为三个,分别是:名、权、钱。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因此名、权、钱三者的侧重排序也不相同。
冰山模型中的最底层讲究匹配,匹配比优秀更重要。价值观不匹配,导致矛盾和纠结;动机不匹配导致没有热情;性格不匹配,导致一工作就心累。如果产品经理在经验、知识、能力上都差不多,之后比的就是真正的天赋、性格等综合实力和机遇了。
现在我认识到知识、技能只是最表层,常用的思维模式是第二层,而天赋性格等则是更深入的第三层。
把自身的经验与现实,通过天赋和优势结合在一起。最好的职业策略,是将天赋打造成优势,建立内在自我与真实世界职业模型相契合的基础上。
比如就动机而言,我持续自我探索,觉得我最高优先级追求名,反而权和钱对我没什么吸引力。所以持续产出价值、获得个人成就感、得到他人认可,让我站在舞台聚光灯下,比给我丰厚的物质回报,带给我的快乐感更多。
未来,我会继续探索自己天赋和热情,尝试跨岗位甚至跨领域做一些连接数据、商业和用户的事情,最大限度挖掘自己潜能,不给自己人生设限。
四、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初心是,近期内身边持续有朋友向我讲到:找不到生活的幸福感、对未来焦虑或者当前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要不要考虑副业之类的困惑。
对比自己当前工作、生活和自我稳定性还算幸福满足的状态向大家讲述一点点以上个人成长经历。
这些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均一步步朝着自己心中想要的样子前进,梦想在一个接一个实现,内心的底气和稳定程度越来越牢固,精神满足感越来越高,仔细想了想,大概以下一些点持续支持和滋养着我。
1)热爱才抵漫长岁月。热爱来自你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目的和功利心持续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事情,这是一份决心更是一份信仰。
不是别人告诉你很好,也不是看到大家都在做跟随浪潮加入。比如大家现在都在讲个人IP孵化,做自媒体创业,做知识付费或者社群变现,你也想着去走这条路,觉得能写作就可以走上自媒体。
你以为的可能并不是你认为的,想清楚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想要什么还是被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暂时蒙住了双眼,一个人内在驱动力来自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成为大家想要你成为的那种人。
我个人生活观是:极其喜欢的事情最好不要拿来当做谋生的手段,极其喜欢的人也别抓在手上太满,适度留白才有想象的空间,有想象才有期待,期待带来希望。
反之一旦把一件事情全身心当做你目的,会让这件事儿本身失去已有灵气,比如你把爱好的写作当做谋生手段,你会为了写而写,为了赚钱而写,可能写出来的东西都不是你自己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比如你放弃自我去喜欢一个人,心中只有他时你会丢掉自我,困在其中动弹不得,走不出怪圈。
2)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你立足于社会。身处职场,你得去培养自己职场核心竞争力;想做自媒体,你得有自媒体写作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工作或者开始写作都不代表你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如果你还没能力干掉一个赛道上至少一半的人,就说明你还没有在这个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你就老实呆着,专注修炼内功,等到你可以干掉这条赛道上一半人以上再说。
然后人心不可二用,又想做好本职又想干好副业不可能的,你得承认自身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每种选择都是一种人生,选择要慎重,选择的标准就靠你在你选择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你没有你就不能选。
3)持续不断挖掘自我价值观、性格特质、认识自己是终身学习课题。对自我认知越清晰,你越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也就越能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知道自己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
否则你就很容易成为周围环境和信息的产物,跟随大众走。并且自我认知越清晰,在亲密关系中越能处理好关系,美好的爱情一定建立在双方都尽可能精神独立基础上。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别人获得的成就不一定就可以重现在你身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且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挑战你。应该在日常工作生活点点滴滴中去观察、复盘、反思事物的本质或者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看到行为背后的根源,不再为自身的优缺点和不理解行为而深感痛苦,产生真正的自我接纳和自信。
4)人对幸福的感知度多半是感性因子驱动,诸如爱情、亲情或者友情,感受到爱与被爱或者是美好生活体验,浓度越高,内心感知到幸福度越高,情绪价值是第一生产力,激发人无穷潜力。
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补给站,需要拥有一颗智慧的心,随时随地发现生活的乐趣,获得生活的灵感,让内心世界与外界产生互动,真实的活在人间,感受心的跳动和喜怒哀乐。
尽量远离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人和人之间的深度高质量链接远远比在互联网上各种不太熟悉的浅层交流带给人幸福感高的多,要去寻找高质量的关系不犹豫地摒弃掉低质量社交,好的关系可以治愈自己内心无法承受的苦楚甚至治愈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但是人又不能过度感性,容易守不住自己的边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大的层面是理性因子驱动,小的层面是感性因子驱动,在理性框架内活出浪漫。
#专栏作家#
花开不败,微信公众号:涵小仙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文艺女青年一枚,白天工作,晚上码字,爱美、爱跑步、爱旅行,愿我手写我心,余生不将就。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感觉有点吹牛X
有所感悟
“大的层面是理性因子驱动,小的层面是感性因子驱动,在理性框架内活出浪漫。”
点赞
去旅行,用脚步丈量世界;去写字,用文字记录成长;去拍照,用照片留存记忆;去跟人产生交集,感受爱与被爱;在关系里碰撞,不断寻找真我。大家想要的生活
知识和技能是每个产品经理要掌握的基础,而价值观和认知则是更为重要的体现在对产品的操盘上的
一看标题有点熟,原来是我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