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升维谋划LTM&MCR之应用篇

1 评论 5961 浏览 14 收藏 9 分钟

本文分享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升维谋划,提供一套决策分析工具,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益处。

笔者从认知、从方法论的角度描述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升维谋划,以全新的视角为众多锐意进取、富有探索精神的朋友提供了一套系统客观、可度量、可重复的决策分析工具。这个分析工具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间,甚至有部分朋友业已将此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项目当中,笔者听闻颇感欣慰。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朋友给我反馈说头一次接触这样高能的分析工具,太抽象了。那么笔者今天就用具体的案例来讲讲如何使用 可视化决策支援系统VDSS(Visu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来精准评估创新创业项目。

说道决策分析,笔者首先强调的就是关键四要素:变化、正反、离合、源头,而非LTM(时间空间物体),或者MCR(心境认知关系)。就VDSS来说,LTM/MCR只是容器,用来描述和承载关键要素,真正的关键是变与不变、正向反向、聚合裂变、主客体本源。令人玩味的是,小公司大多会认真关注这些要素并主动去应对,而金字塔公司恰好抓不住,只能被动应招,于是难以低成本满足LTM/MCR的要求,最终像Nokia、Moto一样没落下去。

关键四要素:

变化

这个世界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变化:机会就是变化,变化就是机遇。

站在环境的角度,不变的是自然法则及衡量刻度,变的是现象和指标;站在主客体的角度,不变的是人性(基因&意识自私性),变的是措施和述求。

找到恒定的评估尺度,以及变化最快的因素,那你就不会错过任何关键信息/机会,你就是最敏锐的人或机构,那么永远也不会落伍。

我们没有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资源,只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投射能量和资金,要做好就只能随时侦测变化。所以建立独立的情报体系对我们而言头等重要。

正反

古人都在说“以正合,以奇胜”,作为更加聪明的现代人,不但要考虑主流的阳谋措施,同样也要关注所谓“不入流”的偏门举措,要向民众学习,甚至向阴暗面学习。笔者研究过小偷强盗、研究过非法社团的经营模型,认为值得大家反思和借鉴。正所谓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

我们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了解对手,更不了解自己的阴暗面,其结果是,我们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反之,当一个组织或者个人能够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存活的时候,他它的生命力和能量才是最大的。

离合

万事万物的影响,要么聚合、要么扩散,在做谋划的时候,都应该考虑进去,并且加以甄选利用。

聚合的力量能够强化个人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组织/用户凝聚力;扩散的力量能够扩大个人或组织的影响力,带动事业的发展空间。

以前PR有句提法叫“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现在用户与组织逐渐一体化,因此应该 “内求共利,外求共享”,如果是做生态圈/社群,那就是对内提升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对外提升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

光考虑聚合,那就只有向心力,没有扩展的张力,只会分食为数不多的利润空间,注定失败。光考虑扩散,那就只有张力,只会将自己有限的资源跟能量耗尽,注定不能长远。

始终

主体(组织)、客体(用户)的动机、价值观

一个事情只做一次,不需要考虑目标人群是怎么想的,而要想持续的做好一件事,把项目持续快速做大,那不去分析源头是不大可能成功的。

因此找到自己主体的关键因素(核心价值观+竞争力),目标用户的关键因素(核心价值观+内在动机),并联接起来,是一个事业/项目持续下去的关键所在。

以上四个要素,才是一项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金资源的作用则是加速与催化事情的进行,正所谓“大有大的做法,小有效的活法”。

然而,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如果把这些要素刻画的清晰可见,并且可以一再的运用(就是笔者常说的:系统客观、可度量、可复制)。因此笔者才使用了LTM & MCR 这样的坐标系(或者说容器)来可视化、量化这些要素。因为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在这儿累述LTM & MCR的定义了。

为了让各位看官有带入感,笔者先以通用的某移动信息平台来解构:

是不是发现其实LTM比预想的要简单,并且很容易操作?是的,因为LTM体现的就是人们的生活常识。我们再看一个我同事要搞的旅游图片分享系统:

大家有没有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就将他这个平台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了。虽然可能觉得这样的方式很繁琐,但是由于是格式化的表格,因此你一定不会错过关键要素,并且每次都能做一致性的分析——这正是这个VDSS的核心价值所在。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某一列,或者某一行出现了不可达(就是明显是否定的)的状态,那么该项目的成功率就会降低至少30%,如果是两行或者两列不具备,那么该项目显然不具有可操作性了(理论成功率低于50%)。

上上周跟一个朋友聊了几个项目,其中一个是跟文化有关的,比如川剧、巴蜀文化传播,大家可以借此VDSS的表格来分析分析这类项目是否可行。

由于篇幅的原因,笔者本文就LTM的具体应用暂时说到这儿,后面将陆续分析LTM-MCR的关联,以及MCR的具体应用。

 

本文由 @陈言悟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鉴于大家的观看热度,笔者随后会附上关于LTM/MCR的详细说明,思维模式及方法论 😳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