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备:产品商业逻辑概述
编辑导读:产品经理在进入职场后,除了要完成最基础的需求、项目管理、产品功能等工作之外,还可以多了解一些商业、行业、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本文作者就产品商业逻辑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入职场的产品经理,主要的工作内容大多为承接需求、写需求文档、做项目管理、跟进产品发布、以及写一些报告等材料,目的就是能够不断迭代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
这些产品开发相关的工作,是一个产品经理发展的根基,只有夯实基础才有在职业生涯更进一步的可能。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这个过程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积累基础工作经验的同时,能够再多了解一些商业、行业、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则能够更具有方向感。今天一起来聊聊产品的商业逻辑。
一、产品诞生的原始动力
一个新产品乃至一个行业诞生的最原始动力是科技创新。
虽然通过舆论宣传、稀缺性营造等手段也能够用旧瓶装新酒的产品(例如机械表、高档餐饮等)、基本无价值的产品(例如钻石、区块链衍生品)、欺诈性产品(庞氏骗局、传销、部分直销)等暂时取得商业成功,但是长久来看终非正途。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科技创新产品。
科技要拆成两部分理解:科学和技术。目前人类进行的大量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是无法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但是影响是巨大的。例如人类二十世纪的繁荣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核电厂、芯片、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都与之息息相关。
而作为科学和经济桥梁的就是技术。新科学发现衍生新的技术,经过实验室论证、改进达到可应用的水平,然后在资本的助推下实现工业化,最终将新的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变现。
消费者也会因新的产品而受益,甚至移风易俗,产生新的生活方式。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随着芯片的算力越来越高且体积越来越小,电容屏多点触控的成熟,锂电池续航的提升,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3G)等多种技术的助推之下,以iPhone和安卓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受到了消费者青睐,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迅速被取代。
iOS和安卓生态为开发者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生态,APP store、Google play等各类应用商店提供了应用分发渠道,各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伴随着手机算力进一步提升和通信技术的进步(4G、5G),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社交、移动游戏等各行各业迅速崛起,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信工具进化为人类与外界连接的枢纽,还有人调侃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人类必不可少的器官。
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商业的良性循环,科学研究催生科技->科技在资本帮助下催生新的行业和产品->新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而消费者的付费让资本盈利和反哺科研。
事实上,人类历史也是在无数个大小循环上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二、循环的基本动力
上述循环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交易双方的价值判断不对等,这也是交易能够存在的前提。
1. 交易的基础
了解价值交换是交易的基础,首先要认识到利己是所有生物最重要的特性,也是能够进化至今的原因。从基因角度来讲,利他性其实是更大范围内的利己。其次,价值是个复杂且主观的判断,其内涵远不止是金钱,还有体验、声誉、安全感等,而且不同人的价值判断是千差万别的,有人更在乎精神,也有人更在乎物质。最后,只有对两方来说付出价值小于得到价值,该交易才能长期、反复进行。
比如我们买了一个商品,觉得物超所值就是很高的评价了,那么下次肯定还会考虑;假如一个网红产品我们买了以后觉得不值,以后肯定不会再买了。
2. 价值交换的循环
了解了交易的基本原理,下面我们我们从价值交换的角度再来看上述的循环。
- 资本意识到科技的巨大价值之后,会提升科技从业者的地位。舆论对科学家的推崇无以复加,比如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还有各类的学术刊物、论坛、讲座。再加上资金对科研的大力资助。科学发现和技术孵化能够带来巨大的名利,因此优秀的人才就会对科研趋之若鹜。
- 资本也不是慈善家,因为其能够在交易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包括市场垄断、专利垄断、股市收益等等。
- 资本往往不会亲自下场创业,需要发掘的是有雄心、有商业头脑、有领导力、有毅力等特质的创业者。资本能够提供资本支持、财务管理、渠道资源等全方位的支持,助推创业者创业成功。
- 创业者笼络管理团队、建立公司、招募员工、建造生产线,最终完成价值交换的最终载体——产品。创业者用自己的脑力、时间、精力换取资本支持,领导产品的上市。
- 打工者为了生计并伴随着理想加入到了价值交换的大循环中,并且通过体力、脑力劳动换取赖以生存的工资。
- 消费者用自己的财富,换取生活的必需品、服务、娱乐等,部分产品价值满足了用户价值,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最终变现。
在这整个循环中,每个参与者都各取所需,每个人似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实生活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呢?因为上述都是理想、公正的交易,但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3. 交易的现实弊端
从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方占据了资本、信息、舆论等全面的优势,市场的活跃无法脱离资本,也就导致了资本一家独大的场面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
在资本主义国家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资本家,裁判和参赛选手都是同一个人,那么就导致在市场中资本占据绝对优势。权力的优势必然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这种优势下基本不可能不作恶。我们来看看资本市场的常用手段:
- 垄断:一家独大,整个市场只能在我这里买到该产品,那么也就掌握了商品的定价权。
- 金融手段:通过股市、投融资等金融手段,资本完全可以通过价格战迅速打开市场,实现垄断或准垄断。
- 舆论操纵:资本掌控了各种媒体,包括当今的自媒体、网红、明星等。在外界不断的洗脑之下,我们很难不对屏幕上那些光鲜亮丽的俊男靓女、领袖精英的生活方式不心动,按捺住自己付费的冲动,即消费主义。最典型的就是人均拥有量200克拉却因人为稀缺性而奢侈的钻石神话: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 克扣压榨:除了对消费者,资本保证利润的很重要的目标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除了提升技术、优化流程,还有可能会压榨员工的福利。比如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就业竞争,通过低薪招聘优秀人才;通过提倡加班以少量福利,用1.5倍工资让一个人干2倍的活儿等。
- ……
消费主义是无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尽量少用一些技巧或说伎俩去做产品。真正为用户着想不止是一个道德问题,一旦对捷径产生路径依赖,长远来看,无论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还是企业的发展,其实起到的都是反面作用。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要走中庸的康庄大道,不要走投机取巧的邪魔外道。理解不够深,那么不妨想想往年红极一时的P2P、加密货币、雇人排队的网红店等行业吧。
三、商业模式的变迁
人类最早的商业模式是以物易物;后来为了方便交易,开始有了货币、纸币;随着交易量的不断增大,开始出现钱庄、银行等金融机构;后来随着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了以某种或某几种强势货币为国际货币的结算体系。
在IT行业,最早的商业模式也都是货币与服务/产品的等价交换,比如我们购买品牌机时,有一部分钱是给操作系统商的;而使用办公、杀毒、游戏等软件前,必须先付费购买。而B端业务更是如此,软件系统生产商面向目标客户,由产品经理负责收集、转化需求,庞大的项目组经过长期的瀑布式开发,最终向客户交付。一个项目动辄几百万、上千万。
1. 创新的免费模式
等到了互联网时代,开始出现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免费模式。等到了今天,我们慢慢发现,无往不利的互联网思维越来越难以奏效了。如果用价值理念来衡量,我们就知道,免费模式并非免费。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张可以网罗所有人的信息网络建立了。其带来的网络效应的威力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最明显当属于长尾效应,无数的微利、微小的长尾交易场景可以聚集起来,形成足以容纳千亿巨头的市场空间,比如电商、电子金融、移动出行、在线外卖等等场景。
流量思维、免费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开始一门生意的最重要的不是盈利、活下去、扩张,而是借助资本跑马圈地,建立流量平台,以高频免费场景带低频付费场景。典型的盈利模式是三级火箭:高频免费流量、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变现的增值服务。
我们以流量玩的最溜的腾讯微信为例,微信已经不能说是三级火箭了,可以说是流量航母。
- 微信->朋友圈->广告
- 微信->游戏引流->游戏消费
- 微信->个人公众号->广告、赞赏
- 微信->媒体公众号->订阅服务
- 微信->企业服务号->交易服务
- 微信->群聊->微商、团购
- 微信->小程序->各种服务
- ……
我们可以看到,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绝非是张小龙王婆卖瓜。同样的我们可以来分析字节跳动系的产品,例如(抖音,(创作达人,广告)、(直播,卖货)、(直播,打赏)……)。
2. 免费模式的基础
为什么免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诞生?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传递变得廉价。我们用每字节的传播成本来衡量,感受一下信息传递成本。
- 比如短信0.1元/条,每条最多70个汉字,即1400字节/元。
- 700M的CD约2元/片,即约3.67亿字节/元。
- 96年拨号上网56Kb带宽且网费为30元/小时,约86万字节/元,下载1MB就需要1.2元和2.4分钟,在96年上网可以说是很奢侈的事情,不如直接买光盘划算。
- 而如今带宽不断增加,资费不断下降,信息传递的成本约等于0。
我们普通人明显可以感觉到的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复杂,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到如今的云盘、云游戏等。
信息通路的成本降低、效率增高,能够让资本更便捷地触达每一个用户,因此就有了免费模式的诞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在享受服务时,其实也付出了成本(时间、注意力、精力、情感等等)。
日益廉价的用户信息就是巨大的财富矿产,等待着有眼光的人去挖掘。于是web时代诞生了BAT等巨头,移动互联网TMD等新贵迎头赶上。
3. 红海时代来临
随着买家不断入场,竞争不断加剧,用户的成本相对变得越来越高。因为用户当下的可选择项变得越来越多,游戏、社交、影视、短视频等,而且同一个类别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不断刺激,互联网时代的人刺激阈值越来越高,形成爆点、病毒传播越来越难。
因此企业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就像一个商人来到了原始部落,拿出什么东西对没见过外边世界的居民都是新鲜玩意,必定引起哄抢;然后来的商人越来越多,甚至要多于居民,那么居民就是需要被哄抢的角色了。这就是我们说的C端互联网变为一片红海。
因此对新入局的玩家来说,在用户需求已经饱和、技术没有新突破的前提下,互联网流量成本就是非常高的了,因此流量思维、长尾效应会越来越不好使,免费的商业模式也就难以再诞生了。
商业上的竞争压力,一定会对产品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会传递到互联网从业者。在红海时代生存的产品经理,会面临来自老板、市场、用户的更高的期待,因此不仅自己要面对更多的工作压力,还会受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甚至很多头部大厂只要985,不要211,研究生入职的比例甚至开始超过本科生。
入局较早的产品经理除了暗自庆幸,也应当意识到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性,没事多看看行业文章、多学习、多思考,努力提升自己。
4. 未来蓝海展望
我们可以看到价值洼地B端也逐步出现了一些免费模式的尝试,大多针对小微企业。工具型的软件,以少数账号免费、团队账号收费,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式。而钉钉等平台型的软件,也采用了类似免费三级火箭的形式,通讯工具免费->企业软件平台->用户付费。因此B端近两年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
而元宇宙这种新的概念,之所以让饱受关注,是因为其能够带来类似移动互联网一样的巨大商机,能够引起资本的兴奋。作为从业者,如果不抱着投机的态度,那么最好从技术角度开始入手,分析商业化的条件是否成熟。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有商业思维、价值思维,并且不忘产品初心,做真正能够创造用户价值的事情,这样用户才愿意配合我们实现商业价值。在工作中能够多想、多看,你可能发现很多CEO自诩为产品经理,也是很有道理的。
本次科学理性产品观分享到这里。诸位有产品梦想的同仁,共勉。
#专栏作家#
一直产品狗,微信公众号:apmdog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逻辑型产品经理,致力于将科学思维与产品经理方法论结合。关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擅长产品孵化、需求挖掘、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产品技能。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产品经理快来码住这篇文章,真的是很有用的一篇文章,点赞!
做产品经理就是这样的,需要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理论,一定不能忘记产品的初心,用心创造内容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有商业思维、价值思维,并且不忘产品初心,做真正能够创造用户价值的事情,这样用户才愿意配合我们实现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