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用所有类型的产品经理的评价指标

4 评论 8346 浏览 44 收藏 8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话定义,那么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本篇文章深挖产品经理的底层逻辑,给出了一个适用所有类型的产品经理的评价指标,一起来看看!

说到产品经理思维,大家直觉反应的,就是用户思维,换句说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

说到需求,相信入行几年的产品,肯定皆能很快地说出需求四象限法则、Kano模型、ROI评估等等理论型知识点,来做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从需求的洞察力,评断产品功力深浅

但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熟练度,并不能区分一个产品功力的好坏,这些知识点只是辅助产品进行需求的分类、排优先级、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而已。

但不能解决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需求,是否是用户真的想要的需求?是否是真的能对用户产生价值与帮助的需求?”

这个核心的问题,才是判断一个产品功力的核心指标,所谓的产品思维就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思维!

一、说明

这里,用一个简单问题及小故事为大家演示产品功力深浅之别:

今天老板对我,下达了一个指令——“去菜市场买一条鱼”

1. 产品青铜——完全没有产品思维的人(产品功力0%)

行为:直接跑到市场后,才想起来,老板没说要买什么鱼,自己也忘了问,只好打电话再跟老板确认要买什么鱼。

从需求的洞察力,评断产品功力深浅

2. 产品白银——刚接触产品思维的人(产品功力20%)

行为:在出发前,先跟老板确认要买什么鱼,大概多大多重的鱼,然后到菜市场买完鱼,回来跟老板交差。

从需求的洞察力,评断产品功力深浅

3. 产品黄金——掌握产品思维的人(产品功力60%)

行为:

在出发前,先跟老板确认:“买鱼是为了什么?要什么鱼?要多大的?”

老板回复:“送客户”。

并在菜市场完成采买,用送礼的盒子装好鱼,交付给老板。

从需求的洞察力,评断产品功力深浅

4. 产品星耀——精通产品思维的人(产品功力80%)

行为:

在出发前,先跟老板确认:“买鱼是为了什么?”

老板回复:“送客户”

再问:“送客户的目的是?”

老板回复:“祝贺陈老板生日。”

再问:“为何想送鱼呢?”

老板:“陈老板喜欢吃汽锅鱼”

并在一流的餐厅定制了一个汽锅鱼,交给老板。

从需求的洞察力,评断产品功力深浅

5. 产品王者——超神产品思维的人(产品功力100%)

行为:

在出发前,先跟老板确认:“买鱼是为了什么?”

老板回复:“送客户”

再问:“送客户的目的是?”

老板回复:“祝贺陈老板生日。”

再问:“是跟我们合作A项目的陈老板?”

老板:“是的。”

再说:“陈老板我熟,他不是喜欢吃鱼,他是喜欢吃蒸汽海鲜,尤其是很贵的那间….”

并帮老板预定了一大桌的蒸汽海鲜。

从需求的洞察力,评断产品功力深浅

产品功力的深浅,就是对需求洞察力的深浅:

  • 青铜:听需求,做需求
  • 白银:听需求,能确认完整的需求内容
  • 黄金:听需求,能确认需求背后的what,并提供解决方案
  • 星耀:听需求,能确认需求背后的why,并提供解决方案
  • 王者:听需求,不仅能能确认需求背后的why,还能判断到真的why到底是什么?

当然,要做到对产品需求的洞察力之深,不仅是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用户接触的累积,更需要对行业发展趋势及业务的理解深刻,

这也是为何越资深的产品岗位,越看重行业经验的多寡,对需求的洞察力的深浅有很大的正关系。

二、总结

对于需求的掌握程度,上述用一种较幽默、轻松的方式向大家呈现,但本质的内涵还是与现实的情况相通的,用户需求的研究是很深的一门学问,如同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一样,没有标准化、学科化的学术规范,只能从经验、假说、数据统计分析中,去探索及了解,累积自身的洞察能力。

但有一点是我们需要时刻刻意地去思考、去做的,那就是“对任何需求,多一层思考,多去想背后Why是什么?”

如同福特创造汽车时,你问用户想要什么?用户会回答“一匹跑更快的马”,而不会是台汽车。

买电钻的用户会回答“更好用的电钻”,而不是墙上的一个洞。

问2007年以前的用户会喜欢怎么样的手机,会说耐用、能玩游戏的手机,而不是iPhone(智能手机)。

用户需求,究竟是什么?或许是产品经理们永恒追求的答案。

但只要不放弃地去思考、去找寻、去接触用户,虽然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一定都会更靠近用户的内心…

 

本文由 @有趣的宣宣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没有一种可能 预算会很低

    来自福建 回复
    1. 有啊, 只是举例而已,不用太过较真啦

      来自上海 回复
  2. 但只要不放弃地去思考、去找寻、去接触用户,虽然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一定都会更靠近用户的内心…

    来自中国 回复
    1. yes
      get到精髓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