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之产品经理之构思

2 评论 5194 浏览 1 收藏 14 分钟

这两天那谁谁掐架的事儿啊,我还真不知道哪个团队是因为“公关态度”让用户不爽,从而走上下坡路的。大骂不止的用户就算有几十万个吧,对那谁来说,可能也就是半个月的新增长量。就像味千拉面当年都被黑出翔了,如今照样生意火爆。产品重要的是能创造用户价值,是否笑脸迎宾,只看个人喜好。这些年大喊“抵制XXX,退出XXX,卸载XXX”,我在各处听了起码有上千遍,还未见过一款互联网产品因此而伤及皮毛。

上次有人问,你怎么评估新产品创意靠不靠谱?我的方法就是——直接出低保真原型,先拿着原型给七八九十个业内人士讲解,听他们的意见;如果设计师有空,再出视觉稿,拿着视觉稿给七八九十个目标用户讲解。两边回收的反馈都还算积极,就跪求工程师研发。有原型有视觉稿才容易打动工程师嘛。

之前我有个产品构思是“众包人声闹钟”,心里没底,就搞了款类似的App试试,体验人肉闹钟会是什么效果。今早8点被闹醒,烦得要死,管你妈多可爱多活泼,闹铃变化越多我越冒火越不耐烦。眼睛半睁半闭没找到关闭按钮,杀进程也没用,还在哇啦哇啦鬼吼鬼叫,一怒之下连App一起卸了。结论是,人肉闹钟我不做了。

上次跟朋友聊起为什么论坛要组织线下活动?通过线下活动可以显著增强用户关系,而强关系用户在论坛上会更积极地互动。看上去只是一次几十人的聚会,带来的却不仅仅是几十个UV,可能是几十个活跃的种子用户,由此产生的热情的互动氛围可能会感染到其他几百上千个过路用户,本小利大。

忽然想起一年前,朋友问我,如果把轻博客做一套和老博客一模一样,甚至更好得多的文字模板出来,能不能转移老博客的用户?答:没可能,决定博客用户留存的是流量生态。对主流用户来说,如果不能把老博客的流量生态整个平移到轻博客,或者在轻博客给出更多更优质的访问量,前者就不可替代。

中午去草地捡狗屎,想起母校成都理工大,进门的地方有一大块草坪。我读大学那时候(94年),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幸福感像夜里的露水缓缓落在脸上。后来校方三令五申不许进草坪,管不住,就发大招,在草坪上施了粪肥,形状完好的几百坨屎铺满……那之后的几年,草长得特别好,但没人再踏上草坪一步。

偶然翻到自己7年前还写过这么一段:ChinaJoy把时间定在七月是有预谋的,骄阳胜火,香汗淋漓,酥胸半裸,玉腿横陈,肩带齐飞,底裤半露,再写下去很像一篇色情小说,我还要补充一句,是色情纪实小说。这样就很容易令人兴奋——30元,只花30元就可以看到不输给拉斯维加斯夜总会的盛大表演。ChinaJoy最适合如下的头衔:“海绵体森林”,“帐篷原野”,“罗莉无遮大会”,“半乳星球”,“底裤天穹”,“肩带(乳罩)博览会”,“肚腩现形展”等等,唯独不像游戏展会,不妨改名为“第四届中国国际美少女胴体情趣产品及内衣外露展览会”。

这周蝉小队聊天时,我说,我最好的时光都已经过去了,再活下去,一点点变老变丑,病痛缠绵,失意潦倒,距离所有美好的想象越来越遥远。那样的未来,还不如在卧铺车厢的深度睡眠里,忽然遭遇事故死去的比较好。总想起村上一部小说里的女孩儿,大约20岁,整天泡在酒吧里,分文也无,谁招待她就跟谁回家上床,心愿是“抽烟,喝酒,纵欲,无所事事,在22岁之前死去”。她死于23岁的车祸。那样的人生也不赖。

虽然我爱大咪咪,但扪胸自问,迷恋的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乳房的弧线与弹力。曾经见过Acup的姑娘穿着紧身衣服,胸部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也见过走路时轻轻颤动的Bcup,都迷人之极。而常为人称道的乳沟之美,难道不是弧线之美吗?所以没有大咪咪的姑娘也可以性感撩人,只是她们不懂得罢了。

刚才没来由地想到中学时的几位美貌女教师,当年很是撩动我的少年春心。可掐指一算,她们现在都快50岁了,怕是都绝经了,不由得悲从心来。

在网易跟帖看到一则地域攻击贴,乐坏了。一楼:“广东人blablabla……” 二楼:“广东人习武比例非常高,咏春,佛山无影脚不是花拳绣腿。信不信来广东砍死你?” 三楼:“二楼这样说就不对了,你刚说完咏春和无影脚,又说要砍死人家,那咏春和无影脚还有什么用?”

昨天跟产品汪朋友聊到产品汪最常见的心路历程:

1、有理想,有激情。

2、为什么身边很多汪是炮灰?不,不会的,我当然不会和他们一样。

3、我有可能是炮灰……亚美蝶!我能赢的,我一定能笑到最后!

4、好吧,我就是炮灰,多赚点钱养家糊口就好啦。

经历完这四个阶段,大约需要3-5年的时间。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整个Web端的增长越发缓慢,而整个App端的三大难题:“流量变现的损耗太大” “用户获取的成本太高” “用户流动太快”越发明显。这使得商业出路不明确,以及自发传播性较弱的产品越发不好过了,创业门槛被不断抬高。互联网市场正在变大以及变冷。

看到知乎问题,怎样才能找到靠谱的技术合伙人?同类型的问题还有很多,怎样找到靠谱的工程师,怎样找到靠谱的产品经理,怎样找到靠谱的设计师……建议这些提问的人换个角度来想想:“怎样向别人证明我是一个正在做靠谱项目的靠谱的人?”

一条评论抱怨网站编辑的收入和产品、技术相比差距太大,我的理解是:

1、编辑在职业技能上的天花板比产品技术更矮得多,做到一定地步,再加薪就只能走管理线。

2、编辑技能缺乏直观的衡量标准,往往靠频道和资历来证明自己。

3、编辑岗位的可替换性强,热插拔都有可能。

4、编辑工作缺乏“一战成名”的机会。

网站编辑不能跟技术比工资,技术对产品生产力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和策划比呢,先要分清楚title虽然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里也分三六九等,如果你觉得某产品经理薪水比你高太多,那么他对应的可能是大频道主编这个级别,而不是普通编辑。

综合我认识的一些很优秀的人的收入,我觉得微博评论里,大家对产品行业的收入预期值太高了。按照你们认为是合理的,完全对得起level的标准来开工资,那么除了现金流强劲的大公司,和刚融到千万刀的公司以外,别的互联网公司都得死。立仆。最近两三年,产品行业对薪酬预期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产品平均水准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盈利性产品的增长速度。

以前想过找工作是去产品比较强的公司,但职位未必很高呢,还是产品比较弱的公司去挑大梁呢?我的选择是前者。500人以上的公司,如果产品弱,多半是体制问题,老板的产品审美问题,单枪匹马去挑战这两样就是唐吉柯德。#不要信那些我们产品不强所以你发挥空间才大的鬼话#

好的产品实力当然是竞争力,但不会是壁垒,除了技术奸深型的产品,就算你的体验再好,创新能力和解决方案再出众,被复制也是迟早的事。可能构成竞争壁垒的,一是运营,二是品牌。对于运营而言,恰恰是那些看上去谁都能做的事情,一眼看过去未必会大呼牛逼的事情,天长日久,壁垒森严。

在想一件事,Facebook快速复制snapchat惨败,事后被认为是fb的品牌不再酷,无法吸引snapchat的青少年用户群。那如果把时间推前,fb快速复制instagram呢?如果不考虑技术基因的fb恐怕做不出好滤镜,我怀疑是会大获成功的。

有人请我评价前雇主做产品的体制如何?答:好处是权力分散在各个部门,自由度高,决策链条短,KPI压得不狠,产品经理有主导权并受到尊重,整个公司的产品审美都很不错,整体产品水准在业内位居一线。坏处是权力分散引发的单个项目资源短缺,以及产品强而运营弱,凡是需要强运营的项目都做不好,只有新闻客户端例外,门户的内容基因堵上了短板。

最近看媒体总结“互联网思维”,我也想了想,觉得互联网思维中比较突出的部分,传统行业其实都有,差别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尝试的成本更低,回收反馈更快,受此刺激,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互联网人会更积极去发现需求,改进问题。

说到“极致体验”,无非是个人癖好。同样一款产品,有人看A处不顺眼,非得折腾到顺眼为止。有人看B处不顺眼,也去折腾。还有人大大咧咧,觉得折腾个啥啊,不都差不多么。这事儿最后如果没做成,三人都无声无息。如果做成了,前面两人会被当作追求极致体验的成功典范,后面一人则被称为“接地气!”

中午看到某网页后大发牢骚。大公司最爱谈的是“战略与布局”,头头脑脑们蛋疼的时候也爱谈“体验”,唯独不爱谈“用户价值”,遑论他们更陌生的“用户情景”。在高管们看来,战略英明,布局到位,剩下的活儿就交给产品狗了,做不到必是一条(群)蠢狗无疑。然而大公司头头脑脑们很难理解的两件事是:

1、互联网产品是用户价值先行,战略布局后置。

2、用户价值取决于颇多因素,如果优先从战略出发,提出的要求大部分无理又无稽。

但我又怀疑这些道理,他们其实是能理解的,只是不谈战略的话,高管们的价值岂不是大大缩水,领导伟大战略的实现才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大多数人眼中的理性客观,无非是你的观点和我一致,你很客观;你的观点和我相左,你太主观。而我眼中的“客观”,是理解更多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然后从更多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观点。最有趣的事情无过于看影评,自己大爱的电影被喷了,自己厌恶的电影被赞了,便怒道:楼主太不客观!

在超市收银台前排队,一个三四岁的小萝莉冲我甜甜一笑,我也冲她一笑,然后小萝莉就开始动手掀她妈的超短裙,大约是“一见如故,无以为报”的意思。我在心里默默竖起大拇指!

VIA:纯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互联网缩水太严重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