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享:简单粗暴的用户模型构建方法

2 评论 9409 浏览 42 收藏 6 分钟

走近用户,了解真正需求,从而让产品真切的抓住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

“不仅要知道用户当下在想什么,更要知道用户背后在想什么,以及用户正在经历着什么。”

尽量减少主观臆测,走近用户,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从而让产品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服务,这就是构建用户模型的好处。

这篇文章是我将诗沐大人传授的“构建用户模型”的方法应用在工作中之后的一个小总结,谨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拍砖。

构建用户模型的方法如下:

  • 第一步:确定分析因子
  • 第二步:划分用户
  • 第三步:填充用户特点

下面来自我的工作实景:

背景:为一款二次元用户拍照的app构建用户模型

第一步:确定分析因子

寻找分析因子没有明确的套路可寻,靠的是对产品以及用户的了解,在熟悉你的用户特点以后,自然而然就能找到分析因子了。

那我来列举几个我了解用户的方法吧:(以上述背景为基础)

1. 寻找用户

加动漫作品或动漫人物的QQ群、贴吧,在微博搜索相关关键字,找到你的目标用户或潜在用户。

2. 观察用户

看你的用户在QQ群里聊什么,在贴吧里发什么帖子,在微博里发什么内容(评论也不要放过),看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用户是有很多共性的,将这些共性抽象总结出来。(我当时总结出来的是“代入感”:用户经常会把自己代入到剧情中,或是自己脑补剧情,或是希望喜欢的角色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3. 和用户聊天

加活跃用户为好友,并进行简单的用户访(聊)谈(天),以验证上一步总结出来的共性(“代入感”)。当然,访(聊)谈(天)时不可直接询问用户我们关注的问题,如“你自己有没有脑补过剧情?”,这样的问法是错误的,会很容易误导用户。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你梦见过XXX吗?”就会好一点,要用这种方式引导用户。

4. 和用户共情

看用户推荐的动漫,在观看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一刻心脏“不规则”跳动的瞬间,因为那个瞬间正是打动你(打动用户),让你(让你的用户)产生感情的原因,仔细体会那一刻是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设计产品很有帮助。和用户共情之后,就会有一定的用户同理心了,这样就更容易找出分析因子了。

这只是一些帮助了解用户的方法,在了解用户之后,就会很容易找到分析因子。我在以上整个过程中,确定了两个分析因子:代入感、年龄。

第二步:划分用户群

根据确定好的因子,划分用户群,如下:

根据“代入感”、“年龄”两个因子将用户分为四类:年龄小代入感强、年龄大代入感强、年龄小代入感弱、年龄大代入感弱。

第三步:填充用户特点

根据上图,进一步填充用户特点。

比如说,17~24岁代入感强的用户:空闲时间较多,及时追新番,由于年龄比较小,情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很容易对二次元角色产生代入感,经常脑补剧情,喜欢看同人文(把某部甚至某些原创作品里的人物放在新环境里),经常去漫展等。

至此,我们就很容易地构建了产品的用户模型。通过用户模型,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产品核心用户是17——24岁代入感强的用户,潜在用户是25~30岁代入感强的用户。

根据得出的用户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产品决策。比如说,想提高用户粘性就多满足一下核心用户的需求;想提升用户量提升市场占有率就多满足一下潜在用户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内容,欢迎讨论拍砖。

 

作者:王山而,一只努力着的产品汪。公众号:小2在思考

本文由 @王山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读完很有收获!谢谢精彩分享哈!

    回复
    1. 谢谢支持,希望同你经常交流分享~ 😉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