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讲故事:情节与情节叙述

0 评论 2769 浏览 2 收藏 9 分钟

 讲故事最为主要的目的是让读者理解故事背后的核心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是具体的某种道理或者观点,也有可能是开放的视角或者情绪)。如果要衡量故事降得好与坏,除了测试故事是否完成了上述目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是否引人入胜,这将决定读者是否认同故事的核心信息并加以传播。通过科学的构筑情节,理解情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有力的运用故事来传播信息,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情节

叙述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相互关联的的事件,也可定义为“事件的安排”。情节叙述构成了我们理解一连串事件真想的主要通道,通道的畅通与否,他的路径,长度都决定着用户对于事件信息的接受度,这对于故事内容设计而言尤为重要。

img13

情节的作用与结构

通过情节,故事的某些部分被突出,另一些部分被弱化,张力,节奏与戏剧性也随之产生。

事件通过某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也就产生了人们对情节的整体印象。

情节结构:时间事实与逻辑事实,西蒙.查特曼将此二者称为动态陈述静态陈述。前者是可以理解为一个时间轴,后者则是由各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的事实。改变陈述顺序是也就改变了情节。

情节中各个时间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无论这种关系是否通过叙述语言实际的传达给观众,它都是实际存在的。

img05

因此,我们可以说,构思情节的过程是因果关系在时间轴上的排布。

情节叙述方式

在经典叙事中,情节的表征是以瀑布式的方式展现事件因果流。即从一个原因导出一个结果再导出另一个结果。

img12

保罗.古德曼(Paul Goodman)则认为创造情节的过程是一个削弱或者窄化可能性的过程。选择变得越来越有限最后显现出一种必然性(possible-probable-necessary)。为了用更加丰富的手法增加这种必然性,我们会使用多条情节线索。

img01

img02

以下我们可以用一个微型情节来举例:

情节线索A:

a) 麦克醒了 b) 麦克发现在荒野上 c) 麦克独自行走了三天 d) 麦克死了

img03

在这组情节中我们得知,主人公是独自在沙漠中行走致死的,这一过程延续的时间为3天。

但我们对于情节依然抱有很大的疑问,此时,如果我们引入第二条情节线索,许多问题会被更好的解答,而故事的情节也更加丰满,更引人入胜。

情节线索B:

a) 汤姆在沙漠的边缘获救  b)汤姆回到了城市  c)汤姆告诉人们麦克死了 d)汤姆得到了麦克的女友

img04

于是我们看到了愈发清晰的角色轮廓,而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关于背叛,而不是一个虚无主义的后现代寓言。

情节叙述的构成:情节与时间

叙事能够建立一种当前时刻的感觉,称为叙事现在(narrative NOW),它是区别于情节中话语现在的时间纬度。当内容以第三人称叙述展开时,叙事现在与话语现在是互相独立又有联系的不同存在,而当内容以第一人称展开时,二者便成了紧密依存的统一体。

理解情节叙述的思维基础

人类拥有将事件进行逻辑化串联的一是本能倾向, 这一特殊的能力能感够帮助我们理解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复杂事件,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周遭世界的内在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与这种社会生产变化相适应的是我们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升。1956年菲尔德.库克

导演的影片《样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商务经理在酒吧中思考着同事的死,他的妻子找到了他,他告诉他妻子:尽管应该由公司总裁对同时之死负责,他依然决定递交辞呈。妻子坚持陪同他去。而当年导演的处理是:1)经理与妻子穿过酒吧;2)他们上了一辆出租;3)出租车驶过一栋一栋的建筑;4)金融区的摩天大楼;5)办公室;6)男主突然冲进办公室门口面对总裁。

换作今天,我们只需用两个镜头而全然不用担心观众会产生信息接收上的困扰或者误解:1)经理和妻子离开酒吧;2)经理走进总裁办公室

在人类思维理解能力不断进步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叙事表现手法被我们加以发明与应用,这也是蒙太奇发展的主观条件。

img11

村上隆在《艺术的革命论》中对自己看完盗梦空间后的感叹“100年前的人类无法理解如此复杂的故事,而现在的人却轻松做到了”,艺术正在不断促进人类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科学公式参考

如何科学的构筑故事呢?这里我们综合上述理论点进行简单的整理,得出的步骤大致如下:

一),将所需要讲述的事件进行罗列:

img06

二),确定各个事件的因果关系,确定故事的叙述时间:

img07

三),将事件摆放在叙述时间轴上,形成故事线:

img08

四)运用一条或者多条故事线来收缩情节的可能性达到信息的准确性与必然性。

img09

五),检查你的故事,说给身边的人听,看看他们是否能理解?

img10

方法论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对你来说是一件难事,不防用这类手法试试,说不定你会迸发出更好的点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