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与运营的书单很多,这几本很少有人谈到

5 评论 11622 浏览 84 收藏 12 分钟

搜集了网络上各种关于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的阅读书单,发现这几本书很少有人谈到。

一、我们该如何理解用户的心理?

技术平台在不断变化,更本质的还是要关注大众社会心理。

1. 焦虑、孤独与《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的作者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等多种角度探究族群的本质,讨论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

在现实空间中,个人的身份相对稳定,所闻所见大抵真实可信。但在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种“身体不在场”的交流。身体的隐匿给了人们很好的契机去创造个人身份,所以才有了一句玩笑话: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会员是一种身份、大V是一种身份、快手的主播是一种身份,同一个豆瓣小组的成员也是一个身份。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深刻卷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系统愈加普及,身份将变得更加垂直与碎片。

但是,当多重身份大行其道,却又带来新的难题:由于身份不再是单一确定的,而是建构出来的虚幻,进而身份的认同与异化变得尖锐:

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所以,我们更加沉迷社交、乐于组建兴趣部落、乐于围观公共事件并随之站队。因为身份的多元,我们又渴求聚合。去中心后的再中心化,正是因为现代人对归属感、身份认同感的需要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

2. 热望、自嘲与《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

《狂热分子》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

我们越来越发现,今天的情人节,除了情侣,一帮单身狗的自嘲也成为各大活动策划与运营的主题;今天的六一儿童节,除了小孩,大学狗也在朋友圈、微博庆祝狂欢。

如果一项活动的目标群体,可以超出其本身的用户自然属性限制,可能正是因为:

一个群众运动会吸引到一群追随者,不在于它可以满足人们追求自我改善的渴望,而在于可以满足他们自我否定的热望。

注意,是自我否定的热望。

自我否定是修饰,热望才是用户的中心。

因为:

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所依附的大业的本质,而是他渴望有所依附的情感需要。

3. 想象力与《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

这本书大家都比较熟悉,本不属于这个书单。但是恰好此书与前两本共同构成了群体心理研究的三部曲,所以,一并提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中的一句话相当经典:

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在文化领域,并非需求创造供给,而是供给影响需求。

那么对高阶产品经理&运营而言,是否也同样适用?

二、我们该如何理解信息的传播?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实现人、渠道、信息的高度聚合,这一过程大抵就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致效。那么,了解关于传播的技术史与思想史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树立对互联网整体思维与整体认识的关键。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此书是新闻传播系列经典翻译教材,涵盖控制者研究、媒介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5个范畴,基本上所有关于信息传播的理论、概念都有所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其实整个大众传播理论出现了理论失灵的情况。因为这些理论是在“一”对“多”的大众传播语境中产生的,而目前我们则处于人际传播的语境。与过往单一、线性的“自上而下”传播流相比,我们正处在一个以“人”为中心,以“关系经营”为核心的时代。因此,基于传统渠道的失灵,用过往的理论拿来解决、分析现有的传播现象,就很难看得通透。

然而,就理论的整合性而言,此书还是有较强的参考性。比如,如果媒介是人的延伸,那么以VR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如何重塑身体?

三、我们该如何理解媒介文化?

美图秀秀仅仅是一个美颜工具么?双十一仅仅是一场购物狂欢么?微信红包仅仅是一个革新方式么?理解媒介文化,将会帮助我们透过用户行为,深刻体会这些优秀互联网产品及活动的本质。

1.《文化研究导论》

此书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正在扩展的文化研究领域中的概念、理论与最新进展,分别详细考察了文化研究的不同的维度,包括空间、事件、政治、身体及视觉文化等重要主题。

依托该书的理论重新审视周遭的传媒现象,我们可以发现:

(1)美图秀秀与新身体革命

对外表的刻意关注和雕饰是一个永恒的交往命题,美图秀秀则把这种美图文化与交往推向了顶峰。当经过美化后的自拍出现在社交圈时,其收获的点赞、评论作为一种社交报酬继续激发着用户的美化诉求。

相比传统的脸部整容手术,它没有风险、不动刀子;相比ps的专业操作,它没有学习成本,一键美颜;相比现实生活中面貌的平凡普通乃至瑕疵,它建立了一套“误同”机制。

美图秀秀里,所有的美是被量化、标准化的美,所有的美学概念被参数、滤镜所主导。这与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进入一种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息息相关。

立足于身体的快感,探索修饰身体的方式,美图秀秀俨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身体革命。

(2)微信设计中的仪式共享

所谓仪式,即一种程式化的富于象征性的行为。作为人类文化的普遍形式之一,仪式实现了现实世界与象征世界的连接与转换。

运用传播的仪式观来看微信,我们似乎不是在获取和发送信息,而像是参加了一次弥撒仪式:

虽然人们没有获得什么重要的知识,没接触到什么新的东西,但是特定的世界观得到了描述和强化。我们不是在获取信息,而是在描述世界。

仪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仪式感。如果微信是一个拟剧舞台,我们就是一个个的主角。通过翻看朋友圈,我们与朋友构建一种新的良性发展态势;通过阅读各种订阅号,我们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

微信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一个个的信息,而是一个个的现实,它为我们提供了整体的形式、秩序和调子,令我们有所依傍、处理窘境与唤醒情感。这正是仪式所指向的时间感、存在感、去差异化的群体心态。

但是,正如我们所经历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写了日常生活的程式与结构,传统的仪式正在走向衰落,比如家访、祭祀、拜年…而伴随仪式感的消失,与之相应的公共生活和情感关系趋向消失,直接的文化后果则是传统美学体验的消逝。

微信红包所完成的,正是对日常生活的再仪式化。在这个体验和参与缺乏的社会,微信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增加了对传统生活的仪式再造。微信群聊、抢红包、过年红包都再造了一种意义情景,并迸发出新的可能性。原本过年需要磕头仪式拿到红包的我们,今天却可以给长辈、同辈、晚辈一键发红包,它激发了个体在参与活动中的情感能量,并不断创造新的群体符号,一种有别于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推辞文化与磕头符号。

2. 《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

此书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试图理解“现代性”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科技对于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文化意义,内容颇具创见性与辨证智慧。

当电视机已经从家庭中走出来,被运用到各种公共空间时,个人化媒体比如手机则开始挪移人们的“家庭感受”,手机不仅入侵了客厅这一公共空间,还入侵到我们的卧室、厨房乃至卫生间,这是电视媒体不曾做到的事情,因而也改变了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越来越多的探讨手机、卧室与被窝里的经济学,阅读此书,我们大抵上可以获知碎片化空间与微文本的来龙去脉。

 

作者:宋欣政,微信公众号:飞机走了(ID feiji-zoule)。现实世界是复色的,观念世界是单色的。

本文由 @宋欣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希望能多推荐这种风格的书

    来自广东 回复
  2. 文化研究导论是哪个作者的?

    来自广东 回复
  3. 感觉很酷,决定去试看一下

    来自广东 回复
  4. 学习了,新媒体的出现,人所处的环境是个混合状态,多重身份的交错,不同的场景会引发不同的需求和矛盾。

    来自北京 回复
    1. 是啊,原本基于物理空间与狭小范围的单义交往被网络空间内的互动传播所取代。按照巴赫金的说法,个体走向一种根本上多音化的状态。就是你说的,不同的需求与矛盾。🍻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