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硬件产品经理管理的艺术

2 评论 4686 浏览 26 收藏 13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工作需要对接沟通的岗位有很多,那么,面对这些不同的岗位关系时,该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呢?本篇文章从三个层面对此分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硬件产品经理虽然抬头是个经理,实际却没有管理权限。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负责人,几乎所有的事务都是通过他人来完成的,所以“如何让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并有效完成任务“,是产品经理终身要学习的课题。

非管理职能调动资源,是硬件产品经理的核心矛盾。

目前,企业主流的组织方式是矩阵模式,内圈是产品、研发人员,包含横向资源线,纵向产品线,负责产品研发。外圈是业务、市场人员,负责产品销售和推广。

这里头有三种资源关系:

  • 第一种是强矩阵资源关系,和产品线强关联,是固定资源,如硬件、结构、嵌入式、软件、测试等,资源的协调权归属于产品总监。
  • 第二种是弱矩阵资源关系,和产品线弱关联,是企业的公共资源,如工业设计、包装、工艺、可靠性、质量、采购、认证等。
  • 第三种是合作伙伴,如销售、市场人员。

因产品经理没有“管理”权限,需要更多地发挥自身的“领导”力。那什么是“管理”、什么是“领导”,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有关管理和领导的解释很通透,我结合我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下:“领导”和“管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核心驱动力不同。

“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怕”。员工怕老板,担心事情做不好,担心完不成KPI,是绩效驱动型。“领导”的核心驱动力是:尊重和自我实现。双方充分尊重,相互成就,是成长驱动型。

所以,产品经理处理这三种资源关系时,一定要更多地发挥自身的“领导”力。以下,我和大家谈谈我的理解。

一、与老板

产品总监作为产品线固定资源的分配者,实际是产品线内部的投资人,想要更多的资源,你必须说服老板。告诉他这个产品的独特性,你一定不能错过。

1. 充分了解老板的目标

老板的目标,决定了产品的走向。如果老板的目标是稳定有升,追求业务稳健为主,那资源投入大、项目风险高的产品就不容易获得他的认可。

如果老板目标是要布局一个未来的潜在机会,那激进型的产品被关注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产品经理的商业机会书,一定要充分了解老板的目标,并与之匹配,借势而为。

2. 引导老板相信机不可失

老板最怕什么?老板最怕产品的切入时机不对。如果产品做晚了,就容易错过机会窗口。如果产品做早了,资源又耗不起,容易倒在黎明前的黑暗。

所以尽可能地找多方背书,让老板相信这个产品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当然首先产品经理你自己得相信,To be real 很重要):

  • 竞争对手维度。举个例子,苹果发布手表之后,大批厂商开始布局手表了,为什么?因为苹果完成了产品市场、产品技术的论证,手表被证明商业可行、技术可行了。
  • 下游客户维度。如果很多客户都非常看好某个新产品,经常过来咨询,甚至愿意出NRE(Non-Recurring Engineering一次性工程费用),那商业可行的概率就很高。因为下游客户在前线直接接触客户、用户,对市场敏感度高,他们的意见往往就是终端的意见。
  • 上游供应链维度。多个芯片原厂的路线图,都指明了同一个的技术方向,那这个技术方向就极可能是未来的方向。基于这个技术方向的产品,都值得做一遍,占领技术高地。

3. 经常请示和汇报,持续加强老板的关注度

及时与老板汇报产品的进度、亮点、问题、阶段性成果。一来可以通过老板快速协调资源解决棘手问题,二来阶段性成果能给到老板正面反馈,加大他的持续关注、深度参与。

试问一下,当老板觉得自己是产品团队的一员时,他还允许这个产品失败吗?当然不会,他会调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让产品成功。

二、与关联资源

关联资源作为产品经理核心调用的资源,配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败。但因为产品经理和研发目标不同,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是希望尽量多做功能,这样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但功能做多了,也意味着风险大了,出问题的可能性高了。

而研发同学考核一般为问题指标,如PCB发板几轮成功率,软件提测几轮通过率,严重BUG数量等(预研产品指标不一样,更允许犯错)。

所以,产品经理一来要充分理解对方,不要觉得研发同学在搞事。二来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去激励对方。

1. 点燃对产品的热情

产品经理在做需求评审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把产品来龙去脉和研发同学说明清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个产品对于企业或产品线这么重要?”,而不是只讲产品需求。

部分产品经理认为,需求评审时候只讲需求,能让对方更聚焦到具体的任务。其实不然,因为每个同学手头不止1个负责的产品,那个先做的产品能得到更多的精力、时间关注,成功概率也会更高,所以先做哪个有时候比怎么做更重要。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乔布斯开iphone的需求评审会。他说:我们将重新定义手机,并改变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你觉得研发同学会不尽心尽力吗?当然不会,点燃产品的热情远比利益驱动有力量。

2. 懂一点技术,真诚沟通更顺畅

需求评审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你没有任何技术背景,那研发就不太愿意和你袒露心扉,毕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且部分产品经理不太习惯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使沟通陷入僵局。

结果就是产品经理觉得研发人有问题,总是拒绝做难的需求。

研发觉得产品经理人品不行,跟着他干没前途。所以,产品经理要学习一点技术,然后遇到真不懂的,尊重地请教反而会有好的结果。

3. 营造积极解决问题的氛围,并当众欣赏和赞美

积极向上的氛围,能让团队成员更愿意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所以,要在成员中找到标杆,并在群里或当众表扬他的特性。

比如赞美小王:在排查问题时候,充分发挥了自身能动性,牵头与上游供应商、质量部多次会议找到几个可能的方向点,然后逐个做排查,成功赶在量产前解决了这个严重问题。

当设立榜样后,团队的其他人将会向榜样看齐。

另外,对于优秀的项目成员,产品经理应该想方设法在其直属领导面前做赞美,让优秀的人有更多的露脸机会。

4. 庆祝阶段性成果

对于产品获得阶段型成果,比如完成首批订单交付、产品样机落地,需要邀请所有团队成员一起参与庆祝,感谢大家的付出,并认可他们的成果。我们是团队,共进共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5. 强关联资源与弱关联资源

强关联资源,属于产品线固定资源,平时合作紧密,沟通协调问题不大。但弱关联资源,因涉及项目众多,无法深度参与项目,推动起来会相对困难。

所以,一定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推动其对于整个公司的共性价值。同时,当产品有阶段性进展时,要鼓励对方把成果拿到公司老板去展示,让对方有足够露脸的机会。

比如,推动采购谈一个芯片的好价格,在解释芯片价值的时候,就要重点强调这个芯片对于公司所有产品的价值。我们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做一个全公司级的底座。

三、与合作伙伴

销售和市场人员是产品经理的合作伙伴,更是业务人员。他们业绩压力大,必须死死盯着短期目标,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目标完不成,在公司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所以,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上看,他们往往倾向于自己最熟悉、产品卖的最多、产品最稳定的老产品,因为他们已经过市场充分论证,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到更多的客户,快速复制切入。

而新产品技术、产品成熟度不可控,市场逻辑不通透,业务人员很容易成为小白鼠,精力花费多,产出有限。所以,业务人员面对新产品往往是观望,然后等着客户来拉动他。所以,如何带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持续思考的话题?

1. 全力支持业务人员

充分准备产品子弹,如规格书、推广文档、宣传单页、说明书、样机,并安排培训会,准确地与业务人员澄清产品的机会市场、客户画像、竞争优势等。

对于业务人员过来的支撑需求,比如出差去拜访客户,一起联动切入,或者问题、报价咨询,要第一时间响应,让业务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2. 宣传标杆案例,发挥鲶鱼效益

对于某个客户切入成功,并完成出货。可以在公司内部邮件或渠道,宣传产品标杆案例。

一来佐证产品已经市场论证成功,你们不要再有后顾之忧了。二来也通过这种方式发挥业务人员老板的敲打作用。当业务老板看到这个案例时候,他会怎么说?

“这个产品他们的这个客户可以,我们区的某某客户和他同行业、规模还比他大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照葫芦画瓢,快速拿结果”,这就是鲶鱼效益了。

四、总结

非管理职能调动资源,核心是尊重和自我实现利他心的展示。好的产品,一定是多赢的结果,客户赢、产品经理赢、老板赢、关联资源赢、合作伙伴赢。

本文由 @硬件产品对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的真不错!

    来自中国 回复
  2. 感谢大佬分享!

    来自福建 回复
专题
1295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OTA,在线旅游(Online Travel Agency)指“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络向旅游服务提供商预定旅游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网上支付或者线下付费。
专题
1619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用户调研是一项很重要的过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调研。
专题
16971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图标是用户页面不可缺少的元素,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图标设计指南。
专题
16558人已学习16篇文章
私域模式已完成从探索到落地的转换,许多企业也纷纷落局。而基于私域衍生出的SCRM工具,也成为私域运营必不可少的利器之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CRM工具的搭建以及相关业务运用场景。
专题
1322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金融产品经理需要知道的金融基础知识和产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