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分类&纵向剖析,需求分析就该这么来!
除了你张口就能来的“马斯洛”“七宗罪”,需求分析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本文作者将从横向分类与纵向剖析两大方面,带你认识有意思的需求分析。
2017的第一篇文章在催稿中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姗姗来迟了,but anyway, 我还是要mark一下并撒花庆祝,冰山傲娇脸。
敲黑板,言归正传,关于需求部分的话题,我们继续来聊聊。年末的时候,在这篇《24k纯牛老司机教你如何做好需求收集》之后,我们已经将各渠道汇总来的大把需求记录成文档了,接下来要做需求分析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不会将需求分析做成很规范的一套流程来走,于是部分人就开始拍脑袋定需求了,或者是把老板的需求放在必做第一位,亦或者根据提需求人的颜值高低来定。额,你你你……怎么可以这样?!简直想用小锤锤捶你胸口了,那需求应该怎么做分析做决策呢?张小龙大大又说了,“一款好的产品,一定能迎合人性”。那么,除了你张口就能来的“马斯洛”“七宗罪”,需求分析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横向分类
首先来说,为什么我们拿到需求后,要把需求进行分类?因为产品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类别的需求,会有不同的权重。我们常说,产品有起步期、发展期、稳定期。而需求根据每个公司或者产品经理的定义,可能将需求分类为:功能类、bug修复类、体验类、运营类、数据类等。
(1)产品的起步期
在产品的起步期,我们会将核心功能的需求放在权重高一些的位置,把产品的地基打好,骨架搭好,快速上线来验证产品模式。别连房子还没盖好,就在纠结地砖的颜色。此时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完美偏执狂的内心冲动,对于增加新功能和体验上的需求要做好排序,此时开发核心功能,快速投入市场试错才是我们的目标。
(2)产品的发展期
到了发展期会让产品尽快做完善,或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此时bug修复类、运营类的需求就放在首位了。产品投入市场后,可以收集各渠道的用户反馈,有没有切实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产品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在产品发展期,完善产品的过程中,对于需求更是要有把控力,做需求分析最后输出的结果就是做需求决策,学习乔帮主做简约主义者,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更加重要,往往鸡肋需求,开发出来上线容易,但是要去掉,就没那么容易了。
(3)产品的稳定期
再到了产品的稳定期,产品趋于成熟,用户数也多起来了,产品不断迭代,此时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类的需求就变得很重要了。比如A/B test,在用户量小的时候,得到的数据会有较大的出入,是不可取的。在产品的稳定期,有比较大的用户量时,可以用数据来驱动产品的迭代。
二、纵向剖析
我们将需求做好横向分类后,再来对每个需求做纵向的深挖和剖析。做需求分析有2个关键因素,分别是产品目标和用户目标。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创造什么?需求是否满足用户目标?是否满足我们的商业目标?知道了企业和用户对于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最需求做出决策。
产品目标:包括产品的定位和产品的商业目标
(1)产品定位
就是我们是做什么的产品。需求分析要以产品定位为主线,分析出哪些必须做?哪些要舍弃?
列举几个产品定位:
- ZAKER:传播价值资讯。(没有水文,都是有价值的资讯)
- 穷游:出境游,尽在穷游。(只做出境游)
- 航旅纵横:坐飞机就用航旅纵横。(在卖机票这件事情上深耕细作)。
(2)商业目标
分析需求时,要看这个需求是否是为了实现产品的商业目标而做?
通过这个产品上线运营后,公司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收益?
是否会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行业里可以达到个什么样的位置?
用户目标: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并且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解决效果
围绕这点怎么分析,其中有这么几个考虑要素:
- 什么样的用户?
-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遇到了什么问题?
- 解决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们分别阐述:
(1)人物模型
用户需求为什么难以确认?就是因为用户群体间存在有差异性,正所谓众口难调,适合于所有人的产品,一定不是成功的产品。那么只有确认了产品的目标用户,才能确定人物模型的期望。例如,订单系统管理员的目标是快速处理多张订单吗?可能不是,这个是老板的目标,管理员更多的只是职责内的例行公事,系统可以不要费很大力气就可有效操作。关于人物模型的建立,已做详细说明,有空了可以来看看,传送门《拒绝脑补需求,从创建人物模型开始》。
(2)场景
需求的分析一定要和用户生活中的产品使用场景关联起来,场景迫使人们关注使用,是用户定义产品行为的手段。例如优酷,用户在看视频的时候,突然有事情中断了用户的使用,当用户回过头来再打开软件的时候,最近播放的视频永远在首页上方最醒目的位置,点击即可继续观看。
(3)达到效果
用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表面需求”或者是“伪需求”,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了解用户是哪里遇到了问题,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就好,不必要跟着用户的解决思路来走。之前做 to B 产品,一位客户执意要将页面中可以选择的系列填充为亮绿色,不可选的系列填充为鲜红色,想想都知道,很难看很刺眼。详细沟通后,原来客户只是希望可以用鲜艳的颜色标注出来一眼看过去就能够区分可不可选,了解到客户真正意图,只需将不可选的置灰即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最优的方案来满足用户想要的效果。
在对需求做好分析决策后,再对需求进行分级,可以采用KANO模型和四象限的方法来分析,最后输出需求文档,关于这块已经有很多文章总结过,不赘述。
#专栏作家#
高晓月(微信号gao_xiao_yue),五一集团产品总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产品方向,略懂技术、运营、渠道,也兼任打杂,资深段子手。欢迎朋友们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高晓松是作者什么人? 😉
是我爷爷的弟弟的儿子的儿子 🙂
😮 幸亏小学毕业了,不然被你绕晕了
写的非常好,受益匪浅,支持作者。
不管了,看完总要顶一下
写得非常好。受益不少
看完顶一下是个好习惯
不管了,看完总要顶一下
留下脚印,交个朋友
不管了,我也顶一二一二下
不管了,我也顶一下
喜欢这篇文章😁
手动给赞,月月棒棒哒
不管了,我也顶一下
不管了,我自己先顶一下 😯
自己顶自己,结果被这么多人顶,好舒服 😀
恭喜版主,你成功引领了“顶”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