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优秀的产品:围绕用户的兴趣点

1 评论 9516 浏览 38 收藏 10 分钟

同样做一个功能、一个活动,有的转换率高,有的则比较低,这些影响用户反应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所呈现的信息、指引的行为与构造的场景是否围绕用户的兴趣点展开。给用户看到他感兴趣的内容,推荐与他本身关联程度高的人和内容,便更能吸引到用户的注意,从而也提高了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

第一步:首先来思考,用户对什么感兴趣?

每个人的兴趣点可大致分为:

  • 与我们自己相关的东西,例如我认识的人,我参与的活动,存在交集的内容……
  • 我们在乎的利益点,譬如看重财富的人在意收益,厌恶风险的人则敏感损失……
  • 能够激发我们行为动机的理由,诸如好奇心,获得社交货币的心理需求……

上述内容对应到产品体系之中,则还是表现在产品的信息展示、行为操作与权益激励之上。

如何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在用户列表页可以进行其他用户推荐,也可以在商品详情页进行其他商品推荐……而这些推荐需围绕关联度展开。

用户推荐

为当前用户推荐的其他用户,可通过以下逻辑进行筛选:

  • 当前用户与推荐用户具有的联系性与共同点,譬如他们都拥有某一相同的关注领域,他们当前都处于同一地理城市;
  •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利用通讯录数据进行账户匹配,或者匹配经常停留的同一地理与使用相同IP的用户。

活动推荐

如果产品体系内有可报名参与的活动模块,则在活动的详情页可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活动。

  • 同一类型的活动,如用户当前浏览的是“投资沙龙”的活动,则可推荐其他“投资沙龙”主题的活动;
  • 所感兴趣人发起或参与的活动,如我关注的人或好友参与的活动。

能够精准地进行内容推荐,则必然是取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匹配与判断,从而得出符合逻辑规则要求的输出结论。其中,可供分析的数据源,粗暴的方式是通过补充用户的输入项,如让用户选择感兴趣的领域的方式来获得;而深入的方式则是通过记录用户全面的行为数据,进行高频分析,如筛选出经常浏览内容的领域主题,以此得出用户最有可能的兴趣焦点。如果需运用多条逻辑规则,则还需设定不同规则所对应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规则产出的数据进行优先排序展示,甚至进行置顶显示。

第二步,有了精准的内容,也要让用户感受到“精准性”

有了精准的内容,此时还只是停留在我们自己知道的“精准”,剩下的还需要让用户直观得感受到“精准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打标签”等方式,提供额外的信息补充。

推荐用户

  • 若是根据相似度进行的推荐,则可重点展示两者之间所共同关注的“兴趣领域”和“用户标签”;
  • 若是根据地理远近进行的推荐,则可展示当前与我相距的具体数值距离。

推荐内容

  • 若是根据相同主体和类型进行的推荐,则可展示共性的标签,如平台管理员发布的内容,可以都打上“官方”的标签;
  • 若是根据感兴趣的人所引发的内容推荐,则可展示通用的“好友参与”、“好友发起”等角标,甚至也可显示具体的用户昵称。

第三步,延伸行为的推荐

停留在信息层面的推荐还是表面的,能够由信息内容向用户操作行为进行延伸推荐,才能使产品具备纵深性。

仍继续用上述案例展开,“推荐用户”在前两者只完成了让用户看到了这部分用户名单和标签的信息内容,先仅是提供了列表页面。接下来,在用户行的用户头像边上可放置“关注”、“加好友”和“聊天”的图标按钮,使得当前用户行为可以延伸:从当前的广场列表场景进入到下一个特定用户的具体联系场景之中。如此,当前用户便从原本孤立的“看”的行为,激发到了“添加好友”与“聊天”等互动行为之上。

“发现好友→添加好友→好友内容→内容互动”,这条用户行为路径均可遵循“从内容的精准推荐,再到下一个场景的行为指引”的路线,一层层地将用户停留在产品之中的操作行为引向纵深,不断发散出来。而随着用户行为的丰富,用户所产生的数据将必将更加丰富,从而为下一场景的数据匹配提供更精确的推荐逻辑维度,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步,加深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关联度,使用户的兴趣点得以平缓地顺延下来

产品只要做得一大,场景的切换必然就多,而场景与场景之间能呈现出因果联系的,则最具备场景转换的合理性。譬如在用户个人主页,点击了页面上的“咨询”按钮,然后跳转到与该用户的点对点IM对话交流页面。在这个流程操作中,实现了从个人主页的场景到IM对话场景的转换,在前一个页面中因为用户想要“咨询”,然后让用户进入了与其的对话页面,两者具有前后因果关联性。

静态的场景关联或许比较好捕捉,而动态的场景联系则要利用一切可关联的因素,甚至创造关联度。譬如,要做产品里面做一个产品的用户问卷调查,那么在什么场景下,让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参与最合适?

平白式的Banner广告位、站内消息通知或者任务悬赏激励来指引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效果一般会比较平淡。找最合适的埋入场景,一定是关联度最高,而且能够真正反映出问卷调查本意的。

所以,首先要分析调查问卷的具体问题内容,既然是与产品相关的调研,必然会涉及到具体产品模块与业务操作,将这些具体的问题拆解到产品体系的每一个相关的功能模块之中。最后,从现有的用户行为操作之中非常自然地顺带出调研的问题。例如,产品之中有活动报名参与的功能模块,问卷调查的问题诸如“您觉得平台上的活动是否值得参与?”。那么,在用户们刚完成了活动报名的行为时,在“恭喜您,活动报名成功!”的提示页面的下方,可以带入这个调研的问题。

这是利用现有的模块进行穿插,还有一种则是无中生有创造新的关联场景。沿用上述活动报名的案例,如果活动有具体的线下参与时间,则在达到活动参与时间之后最近一次的用户登录时,友好地进行弹窗请求用户进行活动参与的评价(好评或星级评分),而在此评价的下方便紧跟此调研问题。

总体来看,要建立起两个场景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一步到位构建起关联度,则可以通过补充过渡场景的方式,使过渡场景具备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此牵引出要切换的场景。

优秀的产品,可以使用户的兴趣点从一个点进行多元发散,并且发散路径具有层层关联,很柔滑地推进用户行为路径。

#专栏作家#

朱宇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魔都某公司产品总监,在金融系统搭建、金融社交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应用领域均有丰富的积累,完整的前后端实践经验,擅长差异化竞争与全局视野,并对产品规划与落地执行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大神~膜拜~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