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过成功产品,我该何去何从?

11 评论 11174 浏览 58 收藏 9 分钟

有时候,我们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了,就只能先保证目前一直在进步,而不要再顾此失彼了。要是真的找不到什么靠谱的产品岗位,利用过往的优势做别的事情也未尝不可。总之,不要太在意沉没成本。

(一)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下:

毕业,进入创业公司做游戏分发产品,不到1年,公司倒闭;

第二年,进入一家o2o创业公司做产品,1年半裁员;

后来,进入第三家创业公司做众筹产品,1年后半死不活的,跳槽;

现在,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互金产品,公司也快撑不下去了。

也想去bat看看,但没有成功项目经验;也想遇到有前景的业务沉淀下来,但每次都失败告终。

没做过成功产品,我该何去何从?

我的回答如下。

前几天公司有个面试的小伙子。

小伙子很精神,思路很清晰,也很努力。对事情有主见,大部分的判断也都正确;沟通无障碍,聊得也不错。

就是有个大问题:他几乎没做过上线运营的项目。

他很坦诚,就说自己运气不好,每次上马一个项目,设计都做完了,结果老板拍板说撤掉。来回换了几家公司,换了几个项目,都是「探索型」的新产品,都不了了之。

后来我们婉拒了他。

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哦,果然还是得烧烧香啊。

其实不是。我们婉拒的理由不是「没有做过成功产品」,而是我们觉得他心态有些问题。

在他的视角里,对这段经历的描述是这样的:

  • 我的产品设计很完善了,可惜没上线
  • 我的老板不靠谱
  • 我所在的环境不好
  • 我的出身(学历)不好

问题在哪?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外在条件的错。只要项目上线,或者老板靠谱一些,或者环境好一些,或者背景再好些…… 就会没问题了。

这对于做产品经理来说,是个硬伤。

我所熟悉的朋友,对产品经理的定义都惊人地一致——解决问题的人。这个问题包括用户的问题,包括团队的问题,包括协作的问题。问题可能很杂很多,或大或小,但产品经理就是为了让产品顺利上线迭代,来填各种坑、铺平道路的。

如果是产品设计师,那只关心自己的产品设计没毛病。可产品经理就不能这样。

比如,如果意识到老板并不关心这个产品,有没有劝说老板认可你的能力?

比如,如果觉得产品没有得到其他人支持,有没有说服其他同事配合你的能力?

所谓沟通能力不是指巧舌如簧、能说会道,最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别人。

再比如,如果产品上了没有人用,有没有尝试去学着做点运营的事情?

拿到自己的产品,有没有亲自去拉几个种子用户来用?

如果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影响不到别人,或者说运气就真的太差,公司砍掉了项目、资源急剧缩减,那么有没有主动换个环境、做点别的事情?或者说,有没有及时止损?

对于刚毕业的 5 年内,都是很关键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觉得没有得到成长,有没有想改变?觉得项目不靠谱,有没有想走?觉得没有人带,是不是还硬着头皮上?

这个小伙子没有让我们看到他曾经「试图改变」的努力,而是「既然如此,我就尽量吧」这样的心态。

我见过许多在创业公司中间来回折腾、反复跳槽的产品经理都是这样的情况。很多刚毕业的朋友没有意识到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导师带、项目风险大、资源缺失),而是关注着很多细节问题(这个按钮摆在哪、那个版本什么时候上、技术今天又不开心了),同时还享受着创业公司相对比较光鲜的环境(现在创业公司的办公室越来越高级了)和相对比较光鲜的 title(初创团队随便写),缺乏思考的结果就是,没有趋利避害,没有在职场上掌握主动性,最后就大概率地成为题主所说的情况。

(二)

那么回到问题,该何去何从呢?

不要跟最顺利的人比。那些毕业就含着金钥匙,去了 BAT 快速成长几年,混得风生水起,或者成了高 P,或者创业拿了大钱成了副总的,不要羡慕他们——已经来不及了。

对于现在的情况,做一个自我剖析,再做一些行业判断,最后再决定该走哪条路。

自我剖析说的是,你到底做了什么、擅长什么。这时候不要太关心自己学历如何、背景怎样,也别在意产品是不是成功,就看自己真正跟几年前比,哪些地方不一样。产品经理和产品经理差别巨大,你不做剖析,只一个「3 年经验产品经理」和「5 年经验产品经理」,没有人会对你有认知的。

得到的不一样的这些点,梳理一下,便是你在职场里的优势。跟市场里其他的应聘者去竞争的时候,拿出这些来,而不是拿自己的软肋(产品经历)去比。

最尴尬的情况是,你跟刚毕业时没什么两样,那就真的毫无办法了,你可能需要花比应届生都要多的成本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时候认真反思,从头再来吧。

行业判断说的是,不要只看薪资、环境和个人工作的成长,也要对公司所在的行业有一些感知,对公司的业务有一些感知。

以当前的状况,你很可能还是要去中小型的公司,那这点就至关重要了。像游戏分发、O2O、众筹和互金,都是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的潮流行业,每次都进这样的行业,说明并没有很好地吸取之前的教训。这种潮起潮落节奏快、潜在泡沫很多的行业,未必不能去,只是反复吃亏还反复去,就不太值得同情了。

最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对最好的选择。注意,我说的是相对摆在自己桌面上的所有选择,里面相对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了,就只能先保证目前一直在进步,而不要再顾此失彼了。要是真的找不到什么靠谱的产品岗位,利用过往的优势做别的事情也未尝不可,总之,不要太在意沉没成本。

祝诸君顺利。

#专栏作家#

刘飞,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产品经理,先后在锤子科技、嘟嘟美甲和点我吧任产品经理,知乎产品经理领域最佳回答者之一。豆瓣阅读《最好的时代》作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多少人能始终坚持「试图改变」呢?反思自己。。

    回复
  2. 在高处太久,其实不是很明白低处的困境和难点,仅靠想象勾画出一条看似能成功的路,不是很认可。不过最后总结的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对最好的选择,我理解为,树立远大的目标,但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完成,不要妄图一步登天,你的能力和你以为你有的能力相差很远,这个我比较认同

    来自江苏 回复
  3. 个人感觉,作者大神的中心思想就是“趋利避害”。这行不行,我就换一行,打一枪换个地方。
    还有就是对互金、众筹、O2O等的看法,泡沫很大,但是只要是互联网产品,又有哪些没有泡沫呢?
    我觉得如果要拒绝泡沫的话,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要慎入了。

    来自安徽 回复
  4. 1.标题给人的感觉是要指明出路,作者用拒掉这样的人,秀了一把优越感。
    2.所谓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 从头再来,不等于是没说么。

    个人观点:没有成功经历自己瞎编吧,虽然你不认同,事实是这样的人却更有可能被你录用。

    这也很好理解,比起我没办法这样的话,不如不管怎样我先进这家公司再说这样的心态。有时候因果是倒置的。我进了一家我不能胜任的公司,才会在这样的压力和驱动下快速成长为公司需要的人。

    回复
  5. 哈哈,逗比

    来自河北 回复
  6. 这算不算心灵毒鸡汤?

    来自广东 回复
  7. 心态确实很重要,作者其实是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借此贴发表以下自己的一点想法:
    1、经历失败很正常:现在互联网产品很多,但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又有多少了。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是踩着失败的产品尸骨踏出来的。
    2、失败后选择要慎重:失败后要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外界的,还是自己不适合当产品经理(并不是人人都能当产品经理的)
    3、不合适,趁早换行:如果发现自己老是不能做成功的产品,并且感觉自己也累了不适合,那就趁早换行
    4、产生价值:如果要坚持,那就结合自己的喜好和自己能力,去打磨一款产品,关键是产品自我价值和产品价值
    5、珍惜: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竞争会越来越大,工资和幸劳会越来越不成正比,淘汰率会越高,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建议还没入行的,不要入行了,到处是坑!! 做UI,前端或是程序都比PM好。

    最后科普一下概念: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来自湖南 回复
  8. 初看我觉得这种评价很不公平啊!只想做成一款产品又没错,什么环境,老板,最终却成了心态问题,但成王败寇嘛,这样看结果导向还是挺重要

    回复
  9. 不够客观

    回复
  10. 要是真的找不到什么靠谱的产品岗位,利用过往的优势做别的事情也未尝不可

    这不就是你前面诟病的“既然如此,我就尽量吧”

    回复
    1. 说的好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