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
我觉得,互联网至少在一方面掀起了一场革命。今天,大多数人都以一种互联网的模式和思维去创业和沟通,互联网进入了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互联网不是颠覆了行业而是加快了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推动了技术革命的高潮;然而,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放大了自生的潜力,解放了我们的创造力,让大众的思想或者想法走向全球的受众,这是以前科技无法做到的。
我所了解的互联网
从我个人的角度上看,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加速了资金流的走向、加快了物流的速度;这就是我们感受到互联网的基本改变。互联网就是渠道,是销售产品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互联网就是工具,企业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
互联网是一个“互”的过程,使得我们常见的销售模式得到了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上图中,除了消费者之间信息的自由传递,其他两种都是一种可能性,只有在“互”的阶段使企业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塑造品牌有了可能性,变成现实,这便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在我所经历的互联网思维中大致可分为两种吧: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从这两种思维出发可以得到两句话:
- 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 诱发、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而用户思维分开就是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是产品思维。诱发、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是口碑思维。两者结合在一起,指明了企业应对新商业世界的挑战的努力方向。
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这是小米科技雷军的话。小米科技的发展就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发展模式,小米成功的关键还是产品,小米产品的应用与销售就是消费者见证。在互联网思维中,产品是一切思维的焦点,没有产品的创新和黑科技的应用怎么能让消费者自动掏腰包呢。传统的渠道销售被取消,直接切断了涨价的可能性,加快了消费者的参与;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直接通过产品感知企业。
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从产品出发,从用户体验出发;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户的需求并不是最现实的但确实最需要的;把握好用户的需求去研发产品,创造让用户买单的产品这是产品人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那怎么去改造我们的互联网思维呢?
互联网思维改造
组织改变
想要改变产品,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必须改变我们的组织机构;不能让打仗的人,听不打仗的人在那吆喝;最了解战况的还是一线作战人员不是参谋;参谋只是提供建议,不是决定怎么打;因为战场环境决定了战术的复杂性和战术的战略性;一线作战人员才知道环境,知道怎么克敌制胜,尖兵作战也是新时代美军单兵作战思维;改变组织机构,让一线人员做决定,让智囊团提供战略意见,形成能打胜战的尖兵组织。
企业为了应对商业逻辑的变化,企业组织机构中需要:
- 电商部门,完成将产品从企业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任务;
- 营销部门,完成将信息从企业传播到消费者的任务;
- 客服部门,完成客户服务的任务;
此外还有产品部门,负责打造供销的产品,或者说是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保证后勤正常运转;一般来说,客户和营销可以合并,转为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等活动);运营部门不是以前那种属性,将承担战略性任务,塑造产品形象。用户反馈给企业的信息,都希望得到及时的回复;企业的产品则会更得到用户的欢心。
用户希望企业快速回复的愿望,一方面要求运营部门必须做到及时的反馈,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有足够的人员来支持和跟踪处理用户的反馈,结果就是运营部门的权利的扩大和业务的及时有效的反馈,此外,用户的这个愿望也促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一线的作战人员能够搞笑的、及时的反馈用的声音,如果层级过多,遇到一个运营部门人员,运营人员无法做出有效和及时的判断,需要层层的申请,然后再层层批复再反馈到用户,此时,黄花菜都凉了。
用户的问题各种各样,运营人员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专业的问题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类解答,这样才能使用户最满意,做到这样的办法就是全员客户、全员都是运营人员。当有问题的时候,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能够做出及时的响应。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可以加快内部的沟通速度;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标准。
管理上更少的控制,更多的权利,更强调自我管理。甚至有的企业已经开始“零管理”模式,向平面化企业转变。这比扁平化更进一步。这样的转变,实际上是将内部的企业组织也转变成网络化状态。员工不再向上级汇报,而是实现自我管理。
产品研发
创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产品才是我们互联网思维的重点,没有了产品作为基础,互联网思维再强也支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用户是以产品来判断你的价值。没有产品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消费者不会买单;用户是很挑剔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应该是一个企业安生立命的基础,陈旧的产品吸引不了大众用户的喜爱,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才能走在竞品前面,拉取客户、留住客户。
没有了产品创新跟用户谈理想,都是扯淡。产品研发需要持续的进行,因为这才是你与用户的谈资,用户看见好的产品才会尖叫,科技,改变的不只是行业还有产品的属性。
找到你的社群,成为代言人。产品的研发也需要有一定的用户需求才能满足市场,互联网产品是大众化的,但前提是,你需要找到能为你免费宣传的用户,扩大产品知名度。因为信息、资源等差异化的不同,社群人的地位和获取的知识面也是不对等的;只有影响了社群的大众才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
产品的研发需要从竞争对手中找机会,从行业技术中突破。用户都是拿竞争对手的功能来谈他的体验,好的产品应该具备了产品基础功能和扩展功能,产品研发需要针对市场上竞争产品进行有效的需求分解,获取需求分解来炼化自己产品功能扩展,但也并不是多功能才是产品的卖点,只有解决了用户急迫的需求,新产品研发才算是成功的。
用户体验
用户很挑剔,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去做好用户体验。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UX职位,都是为了迎合挑剔的用户,做好用户研究和产品用户体验才设立的岗位;我们研发产品就是为了最好的买点,但有了买点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用户的情感植入到产品,就像我们持续关注用户行为一般,研究用户、模仿用户让产品更好的展现其用户属性;这样的产品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结果。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验。这并不是需要你要求用户的体验去设计产品,用户的品性是挑剔的,我们设计符合大众化的用户体验,不能奢求小众用户也符合你的口味,这样,你很难把控体验。
用户体验其实,也可以去资讯网站找到符合你想要的产品体验突破点;例如,淘宝的夜场直播,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抓住了用户上网时段、抓住了用户视频需求、抓住了用户深入挖掘产品信息的渴求;再以用户的界面设计来说,基于大数据分析及色彩分辨,大众对于淡蓝色那是很钟情的,但这知识一种选择,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作为用户体验的参考,具体的产品还是需要设计,但是我们可以从互联网的大海中找到属于大众化、社区化的用户体验要素。
产品人格化
给与产品人性化的定义就是产品人格化的表现。苹果、小米、华为不都是产品人格化的体现吗?我们给产品植入人格化的特种属性,展现出产品应对用户的归属;站在人性化角度去规划和研发产品,给我们很大的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需要符合大众化的需求只能是塑造产品人格化的社群,让群众给你需求,参与改善。
罗永浩的锤子,乔帮主的苹果、雷军的小米、任正非的华为等不都是树立了产品人性化的特征吗?产品的极致表现正是用户需要的。之前,市场上流传着,技术宅用的是华为、土豪用的是苹果、屌丝用的锤子、发烧友用的才是小米,这难道不就是产品人格化的追求吗?
华为一直是以技术主打,苹果是以高端、罗永浩的锤子以人性、雷军的小米以体验,但各家产品都具有其企业或者个人的人格化或者企业文化在内,不管,各种产品的好坏如何,都是以产品来树立形象在消费者的心中,大家才会根据不同属性去选择。
挑选你的用户
人都是自私的,产品却是无私的;为了满足大众化的社群需求我们必须放弃小众,就像雕爷牛腩,好不好吃,大众评分说好,可是吃了以后小众说不好,我们需要满足大众口味而不是获取小众用户。所以,挑选你的用户,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持续改进,才能满足大众进而拉近小众的距离。
挑选用户其实,在社群化的背景下找到你的忠实粉丝,用户的反馈都是千奇百怪的,她们所需要的产品功能也是异想天开的,其实只要我们满足了产品基础功能,满足你社群用户的产品基本功能就是挑选了优质的用户,后期在根据优质用户的反馈进行改善,逐步建立产品人性化的运营体系。
挑选用户并不是挑选产品的功能,用的一些反馈如果实在是产品的急需我们也可以扩展,但需要灵活运用;对于用户也是一般,优质的用户从来都是剩下的,能把产品作为自己产品来诉说的用户才是我们争取和留住的。
塑造你的品牌
居于产品的社群化思维,我们应该把思想注入到产品中,让用户看到你的人格;看到产品属于你的人格魅力,就好像乔布斯做苹果一样——精致。
如何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呢?首先,你需求一个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找到你社群优质的用户,认证的吸取她们的意见,不断的优化产品;让体验的用户帮助你塑造品牌。其次,产品运营也需要做到位,尝试不同层次、不能社区、不同地域;产品运营这块需要多、快、省、好,多,利用用户基础来扩大你的产品知名度,快速的抢占有力的信息资源,省下必要的广告费,将优质的产品宣传交给你的粉丝,这样品牌的力度出来后就有深度、广度。产品的数据运营、产品的内容运营等运营的方式都是塑造产品最好的基石。
找到你的T台
让自己掉下眼泪的不是昨天的时间,而是今天瞎折腾的结果。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一行业进行深耕,在某一职业进行深耕;这样,你才能解决某一专业性问题,而不是画个大饼,看到吃不到。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舞台,不要在一条路上走出很多分支,但你需要涉猎有关于产品各方面的资讯,你需要做到精而广而不是广不精。
本文由 @唐先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佩服我自己花了五分钟看完了第一段
何止是老,而且胡言乱语,这样的文章也能发上来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