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译产品为例,谈谈产品工作展开的方法论

6 评论 8634 浏览 75 收藏 12 分钟

随着工作阅历的加深,产品经理所需要承担的职责从最初的解决问题,逐步上升到分析问题,乃至发现问题和新机会。由此一来,在工作中,面临的不确定和不具体的问题逐渐增多,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就变得尤为重要。

对一个产品经理来讲,尤其是一个多年经验的PM,所需要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对产品功能细节设计的把控和对项目执行推动能力,还需要对工作进行方法论的沉淀,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或者他人来开展工作。随着工作阅历的加深,产品经理所需要承担的职责从最初的解决问题,逐步上升到分析问题,乃至发现问题和新机会。由此一来,在工作中,面临的不确定和不具体的问题逐渐增多,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就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一直从事机器翻译领域的工作。随着产品的成熟,用户增长逐渐放缓,需要去探寻业务和收入的新增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增人工翻译业务的想法。

以新增人工翻译业务为案例,总结了一套产品工作开展方法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产品调研阶段

产品调研阶段,通过微观角度资源分析和宏观角度市场分析,来助力产品决策。

在项目的开展初期,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做到产品设计的有据可依。基于现状和市场格局,有清晰的认识。前期的分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维度来开展:

 1、微观层面的资源分析,找准自身优势和劣势

微观层面的资源分析,主要是让团队对内部有合理的认识。包括产品、用户、品牌、渠道、人力、技术积累等。

以自身团队为例,多年来,我们一直从事的是机器翻译的服务,并且使用是将机器翻译作为整个团队的业务重心。从产品维度来分析,人工翻译存在需求空间,因为目前机器翻译无法很好的满足高端用户的精准翻译需求。从数据角度上讲,机器翻译质量的提升依赖高质量的语料,而人工翻译恰恰能够积累优质的语料资源。从商业角度来讲,人工翻译作为商业变现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团队带来可观的收入。

  • 从用户角度来讲,经过多年的用户积累,有了可观的机器翻译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又存在潜在的人工翻译需求。互联网趋势的发展下,用户对于付费有了更好的接受度。这一切,又为产品的决策提供了用户方面的支持。
  • 从渠道上讲,有现有机器翻译渠道的优势和百度搜索的渠道转化优势。
  • 从品牌角度上讲,商业口碑相对较弱,尤其是人工翻译对译者质量非常高的服务行业,品牌重要性非常高。
  • 从技术角度上讲,人工翻译业务相对而言,依赖的技术深度并不高,不像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 从人力角度上讲,人工翻译业务需要大量的译员、项目管理、审校和客服团队,我们自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然而,市场上有非常多传统的翻译公司,它们正在努力的寻求互联网+,希望找寻有着线上平台的合作方,提供译员资源来开展合作。

2、宏观层面的市场分析,洞察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找准突破点

宏观层面主要是市场层面的,综合考虑行业、政策、时机、竞品等因素。

  • 行业的分析,需要明确整个市场是处于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是否有增长空间,市场蛋糕是否够大。
  • 政策环节主要是分析业务是否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是政策红利还是对政策依赖性强。
  • 时机主要是判断目前行业是蓝海还是红海,是否适合切入。
  • 而竞品的分析,主要是找准市场上的典型,看看竞品是如何开展业务,他们是怎样的产品模式,各自又有着怎样的优点和缺点。

二、产品决策阶段

产品决策阶段,基于分析结论,提炼适合自身的业务模式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将资源层面的劣势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做到扬长避短,建立自身的优势门槛。同时,基于对市场的分析,确定是否进入市场,确定自身的价值主张,以及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模式。

根据之前对市场上竞品的业务模式分析来看,有自行招募译员,有走平台化模式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人工翻译业务而言,译员是核心,但我们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资源。我们有的优势是渠道入口。因此,走平台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去搭建用户与译者之间的桥梁。

作为一个平台,既要面向普通的用户,又要面向译员/翻译机构。因此,在后续产品规划以及具体设计上,都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

三、产品规划阶段

产品规划阶段,从产品全局出发,合理拆解,逐步推进

在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首先,要对产品有全局观,未来产品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同时,要认识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产品并不可能一开始就完成整个功能全集,一蹴而就。因此,产品是需要进行规划的,拆解在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使命和目标,因此,我们把人工翻译这个业务,分成了启动期、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去规划在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

四、产品设计阶段

具体的产品设计阶段,从大到小,逐一细化

从用户角度来讲,产品直接面向用户的是表层的交互和视觉设计。然而,对产品经理来讲,首先应该是整个产品结构设计,其次是流程设计,具体的功能设计,操作交互设计,再到最后的视觉设计。

在现实的工作中,很多产品经理往往一上来就直接画原型图,这往往会让你错失掉许多重要的环节。

1、产品信息结构设计,梳理产品功能全景及关系。

有了对整个产品架构的清晰思路,才能够合理的去拆解。这个阶段一般用思维脑图来表示即可。

比如人工翻译平台,涉及了以下多个功能。

2、流程设计,构建清晰逻辑。

这一阶段涉及到我们常说的流程图。流程图,即用图示的方式反映出特定主体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而进行的有特定逻辑关系的一系列操作过程。

流程图分为了多种,有业务流程图,有任务流程图,有页面流程图。

以快速翻译功能为例:其流程包含了:选择语种、输入文本、填写联系方式、查看报价、提交订单、支付订单、获取译文。

网上有非常多如何画流程图的文章,此处不再详述。

3、具体功能设计,定义具体的功能点。

建立在流程图的基础上,去拆解每个功能点的详细释义。让开发和设计对产品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比如“使用优惠券”。

4、交互设计,与交互设计师协同,主要涉及页面各种操作行为及流转。

主要涉及到Axuer的使用。

5、设觉设计,与视觉设计师协同,产出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页面。

这部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都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就不再赘述。

五、产品落地阶段

产品落地并不是单纯的完成开发就可以推出了。这期间要主要要考虑两个方面:

1、产品与运营协同,指定运营策略

产品在初期既需要种子用户来验证效果,同样还需要跟运营角色协同,指定运营方案。选择什么样的场景、渠道落地。

2、落地后,持续的数据&用户追踪,不断迭代产品。

没有哪个产品是一发布就结束的,除非是一个必然失败的产品。我们需要基于用户数据的分析、用户反馈、市场反馈、技术的演进等,持续迭代,优化产品。

总结

总结一下整体的产品设计方法论:

  1. 产品调研阶段,通过微观角度资源分析和宏观角度市场分析,来助力产品决策
  2. 产品决策阶段,基于分析结论,提炼适合自身的业务模式
  3. 产品规划阶段,从产品全局出发,合理拆解目标,逐步推进
  4. 产品设计阶段,从大到小,逐一细化
  5. 产品落地阶段,协同运营指定计划,持续跟进数据效果反馈

本文由 @Joycy H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发布于2017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前面写的很好,可惜草草收场,期待后续更新

    来自广东 回复
    1. 感谢,说的的确一针见血。后面写的有些疲了,的确草草收场了。

      来自北京 回复
  2. 好文章,可以再深入分享吗!

    来自广东 回复
  3. 感觉还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有没有后续呀 😎

    来自广东 回复
    1. 的确写的比较匆忙 后面草草收尾了 以后有时间再更新一版 其实在具体的产品落地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验证效果阶段都有很多要做的

      回复
  4. 虽然似懂非懂,但是还是觉得写得挺好的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