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产品经理如何做需求管理(二):需求的生命周期

6 评论 22908 浏览 205 收藏 9 分钟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我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如何评估需求的优先级,接下来我们将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去梳理一遍需求的全流程,方便各位建立整体视角。同时,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复盘,尤其是平时容易忽略的环节,可以发现影响需求预期效果和工作效率的瓶颈点,更有助于各位PM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需求全生命周期

通常情况下,一个需求的完整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

  1. 需求搜集及评估阶段:以最终需求确定为节点,在这个阶段,需要和产品运营及相关业务方确认“这一版要做哪些事”;
  2. 需求方案设计阶段:以需求方案评审为节点,在这个阶段,需要和技术明确上一阶段确认的最终需求要以怎样的技术方案实现,该阶段必须产出PRD文档;
  3. 测试评审及排期确认阶段:以需求排期确定为节点,在这个阶段,单独将测试用例列出,也是想提醒各位PM们:一定要重视分支逻辑和异常情况。最好自己用脑图将用户可能遇到的情况遍历一下,必须做好托底逻辑,因为BUG是一定会有的,而且会以各种你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4. 需求跟进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有的逻辑和不确定情况必须落实到PRD文档里。很多团队会建立自己的协作平台,方便跟踪不同阶段的文档,如果有协作平台的话,尽量做到及时更新;
  5. 需求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产品经理完成产品自查或者是交叉走查,此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快速反馈,看能否灰度期间修复或者热修复,验收的标准以PRD文档为准;
  6. 需求review阶段:需求可以正常按照预期上线并不是需求的终点,产品经理做需求的目的不在于kill一个需求,而在于验证是否满足了用户的demand,在这个阶段,需要产品跟进用户反馈,对线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可靠的结论。对于需要后续改进的功能,重新列入需求池,跟进下一版迭代。

需求方案设计中的要点

如果业务或者运营提出的需求过于直白,比如“在哪个位置加个button,实现XX功能”,产品经理一定不要将需求直接“路由”给研发。在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优秀的产品经理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会不停地询问,“这么做是要实现XX功能,对吧? ”“实现XX功能的数据预期是多少?”“实现同样的功能,我认为B方案更友好更方便,要不要一起讨论下?”——实现功能的方案绝对不止一种,重要的不是button放在哪里,而是怎么实现这个功能更符合用户的习惯,同时更与产品架构契合。

在需求方案设计阶段:

  1. 产品需要将需求“翻译”为技术能读懂的实现方案。这里的实现方案并不是指要亲自写代码,而是要明确功能设计的流程和分支逻辑:你可以将自己设想为用户,在脑海里走一遍所有的流程,就好比在游戏中一样,如何前进,后退后怎么处理,遇到障碍要如何躲避,等等。
  2. 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产品架构的可扩展性。这里涉及到一个经典问题“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呀。产品经理懂技术,不是说要文能写文档,武可写代码,而是说,产品在设计功能时,不能跳脱现有的技术架构和技术瓶颈,而且必须要考虑到后续产品的演进和架构的可扩展性,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功能做一锤子买卖。

尝试用测试用例遍历

遍历这个说法是我自己的一个小窍门, 当我还是产品小白时,很幸运地遇到一个专业测试,他输出的测试用例不管从架构还是细节都让你服气,包括很多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万一遇到你就会懵逼的细节,他都能cover。在最开始的阶段,我发现自己总是在需求跟进阶段不断被询问,某个分支的分支的逻辑是怎样的,然后再临时起意定一个,如果cover的内容少,你还能hold。但是当你切换到multi-tasks模式,就会陷入困境。

解决困境的方法其实很笨,就是遍历。最好用脑图记下作为小白用户走过的所有路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路径设计交互的流程。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会有一种自我麻醉心理,或者是高估了自己的用户。遍历的时候每走一步,可以停下来想想这一步还可能怎么走,按照自上而下的结构将所有节点走一遍。当你“遍历”完每个功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基本上形成的脑图可以作为测试用例使用了,如果团队配有专业的测试人员,正好可以交叉对比下,可以互为补充。

Kill需求并不是终点

很多产品将自己定义为“需求killer”,杀一个需求就Mark一次,多多益善。对于这种思路,我不是很认同,当然量变是质变的基础,但是如果将完成需求作为需求的终点,而不对需求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review时,成长的密度就会大大降低。

完成需求,只是将需求转化为了已经实现的功能,但是这个需求是不是伪需求?用户会买账吗?这才是产品存活的关键问题。假设你加个一个button,可以让用户实现某种功能。你自认为功能非常酷炫,交互非常友好。但是产品经理的直觉往往是南辕北辙的,如果上线后数据表现很差怎么办?你可以直接砍掉迅速否认,然后下一版重来一遍,但是一个产品的反复对于用户是不小的伤害,而且单就数据表现差这一点,就有很多点可以挖掘。比如,是整个功能本身就不是用户需要的?还是这个入口隐藏太深?或者是交互影响核心操作路径?诸如此类,必须要结合数据和用户反馈对需求进行校验,然后再形成可靠的结论。

以上就是我对需求全流程的梳理,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相关的心得。

相关阅读

资深产品经理是如何做需求管理的(一):需求的优先级判定原则

 

本文由 @时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真心点赞,特别是其中提到对新增需求的判断方式,很受用,谢谢

    来自浙江 回复
  2. 灰度期间修复和热修复是啥意思,怎么理解?

    来自北京 回复
  3. 写的真心不错

    回复
  4. 文章不错。但是真心不建议你这种时不时出现几个英文单词的写作方式,既然是写给新人看的,就应该通俗易懂。

    来自重庆 回复
    1. 对,看不懂可难受了

      来自山东 回复
  5. 学习了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