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效益:让用户成为产品的创造者

2 评论 8353 浏览 24 收藏 7 分钟

如果用户原本只需要去做很小的努力的话,有时在这个节点为用户节省一点劳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更多的幸福。

宜家效应是极大影响结果和感知产品的价值的一个认知偏见。人们倾向于对自己部分参与创造的产品设置极高的价值。宜家,是需要自己组装产品的瑞士家具零售商。这就是宜家效应这个名字的来由。

宜家和乐高设计的产品就是这一心理效应的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对宜家效应了熟于心,并在需要时运用它。

关于宜家效应

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你需要的目标受众越需要定制和共同创造则宜家效应与你越相关。这个效应可以在任务圆满结束时,帮你在用户身上灌输感受力。

宜家效应会创造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强力连接。用户努力完成产品到完整的状态会转变为对该产品的热爱。与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的产品相比,用户主观赋予的价值将更高。

例如,参与研究的学员构建了自己的折纸起重机。 参与者对他们的估价大约是另外一组没有付出努力的参与者的五倍。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宜家的效应并不是放在努力程度小或大上,而是任务的完成度上。当用户能享受完成的任务和产品时,宜家效应便出现了。如果这个产品未被组装或在组装过后立即拆卸这种效应就会消失。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是宜家效应同时也和甜蜜点有关。

在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美国食品制造商希望缩短制作蛋糕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将烹饪步骤简化到厨师只需要添加水和烘焙蛋糕。 不幸的是,蛋糕组合的销售迅速停滞。

于是该制造商联系了一个叫Ernest Dichter的心理学家。他发现滞销的原因是所需付出努力的程度不够。烘焙蛋糕太简单了!因为太简单所以很难从烘焙这个蛋糕中获得满足感。

这种感觉和人们在蛋糕店买蛋糕成品一样。所以解决办法是将干混合物的鸡蛋弄出来,让人们自己添加。 这样做使得销售额再次上升。

人们需要情感投入,从制作蛋糕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奖励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

旅行和目的地一样重要

使事情变得太容易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所有这一切都是关于用户可以享受打破鸡蛋的甜蜜点,变得有点脏,感觉控制,最后吃蛋糕。

设计中的宜家效应

亲手创造一件东西对创造者来说增加了得到的价值。亲手创造一件事的行为增加了对创作者的感知价值。 作为设计师,我们很熟悉这种感觉。

让我们来看看有些想法是怎么融合到设计中并让用户能对我们的产品看到更高的价值。

相对于已组装好的产品,人们更愿意花钱购买他们创造的产品。 一般来说,贡献越高, 估值越高 。 然而,如果所需的努力太大或者收获太小,人们或许根本不会完成任务。 只有当用户实际完成任务时,宜家效应才有可能产生。

为了达到最佳目的 ,我们需要将目标关注在工作水平很低,但是认为贡献很高的产品 。 这样宜家效应也就实现了。

尽可能让用户可以控制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将其被完成的过程设计成易于执行(打破鸡蛋),并让用户认为贡献很高(烹饪整个蛋糕)

当你让用户感受到控制,并愿意为你的产品/服务付出努力以获取所需的内容时,他们就会和产品/服务形成更强有力的联系。

举个例子, 数字设计师可以使用样本数据和可编辑模板来实现宜家效应。 使第一次体验您的应用程序的的用户感觉到动态和鲜活。 促使他们编辑模板并与产品进行交互。

例如,引导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他们的个人资料。 成功执行一个简单的任务,如发送他们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或在他们的网站上建立一个插件。

操作简单,付出努力少却使用户感觉到有很高的贡献,还降低用户对处理新产品的恐惧感。 如果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以建立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的忠诚度。

你甚至可以让几位大使说出“安装和使用起来很简单! 你应该尝试一下。”或者像宜家家具的情况一样,“我节省了一些钱,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甚至比其他商店的华丽昂贵的家具更好。”

最后的想法

如果用户原本只需要去做很小的努力的话,有时在这个节点为用户节省一点劳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更多的幸福。你是否应该将用户的努力减少到零或接近零之前你应该好好想一想。

为了利用这一效应,我们应该让人们参与到设计中以增加他们对产品的拥有感和品牌忠诚度。这样的话人们就会爱上我们设计的产品。

 

翻译:Jasmine

作者:Anton Nikolov

原文:Design principle:IKEA effect

原文地址: https://uxplanet.org/design-principle-ikea-effect-2d908b2de81

本文由 @Jasmine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类似西餐 为什么西餐总能让人有庄严的感觉 因为用户的参与感更强烈

    回复
  2. 第一段的定义就下错了,瑞士还是瑞典?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