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不被喷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用心去做的职业。
产品经理被喷通常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来自企业外部,也就是用户;第二来自企业内部,你的小伙伴。
用户喷你是因为产品的用户体验太垃圾;小伙伴喷你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所以问题来了:
用户体验真的不重要?
这貌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要谈。
经常浏览产品相关话题的同学可能会看到过这样的对话:用户体验?那都是小孩子才谈论的,大人都讨论怎么赢利。
可以看出:相对于用户体验,他们更看重盈利模式(商业模式)。
对于这样的人,我通常只能送他几个英文字母,WQNMLGB。
盈利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但是在考虑盈利之前,要先考虑产品能给用户带来多大价值,在给用户创造价值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产品的用户体验。
没人相信垃圾的用户体验可以带来稳定的用户,没有用户的商业模式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分别从软件体验、硬件体验两个维度来分别讨论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1. 软件用户体验
微信、网易云音乐、滴滴
京东、网易严选、简书
以上几个APP是在我手机里躺着的时间比较长的几个APP,它们有一个相似之处:穿上的衣服再没换过。
(一)微信
拿微信来说,N年来,底部一直就是这4个tab,没变过,你说对于腾讯来说,游戏营收所占的比重多不多,多吧?但游戏没有独立出一个tab。
还是拿微信来说,二维码扫描/支付的使用场景多不多?它与支付宝关于移动支付入口的竞争激不激烈?拿下支付入口对于今后的布局重不重要?还有,为了方便用户添加好友,构建熟人社交关系链,这个二维码扫描在初期是不是很重要?考虑的够多了吧?但微信却从来没把二维码扫描功能提取出来单独放在导航栏上。
(二)网易云音乐
在网易云音乐之前,市场上的音乐软件大多以播放器+曲库的形式存在,用户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听自己熟悉的歌曲或排行榜上的歌曲。
网易云音乐则利用推荐算法提高了曲库资源利用率,根据用户的行为记录为用户推荐口味相似的歌曲,一方面挖掘、培养用户潜在的音乐口味,另一方面帮助用户找到好歌。
产品的目标是为了帮用户发现好的歌曲,而不是为了赚用户口袋里的钱。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使网易云音乐在音乐市场后来居上。
(三)简书
我从来没在简书的站外看到简书的硬广软广,但这并不影响简书的用户数量达到百万级。
初期的简书依靠极简的书写体验和阅读体验吸引众多文艺青年前来码字,越来越多的用户抛弃传统的博客转战到简书。
现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圈中,朋友和同事开始越来越多的分享简书的文章。
(注:此处只谈论用户体验,运营的相关问题不在此讨论)。
恰恰相反,与上述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频繁给产品换衣服的。
而发生了这种行为的,通常都是产品经理有病。
病在哪里?说好听点是迷茫,不好听就是无知。
他们通常又通常喜欢给自己找一些借口和理由。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要快,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大佬的话,总没错吧?
大公司可以试,没家底的小公司多试几次就试没了。
他们可能会觉得人家做的好看所以我也要试试,人家能做我也可以做,人家做出来了那我就照搬过来,不顾是否符合自己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业务逻辑,总之,抄人家的总没错。所以,我要频繁的给产品换衣服,反正我觉得好看、实用,用户肯定也会觉得好看、实用,我是在帮助用户。
这些就是90%的互联网产品现状。
而最最要命的,是你在频繁的版本迭代中,频繁的给产品换衣服,先是衣服的颜色换来换去,接着是样式,然后拉锁换成了扣子,索性不要扣子,改成套头的,接下来把外面的口袋放到了内里,顺便又给口袋加了扣子。
用户更新完后就气的骂娘了,我本来拉锁用的舒舒服服的,你偏偏给我换成了系扣的,我双手习惯插在上衣外口袋里,你偏偏给我弄没了,我手往哪放?
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让你生生的给掰折了,而你还在沾沾自喜。
只能恭喜你,你又成功的祸害了一款产品。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一个功能的所在位置无论在哪,只要它对用户来说是重要的,有价值的,用户都可以找到它,你所做的就是不断优化它,而不是给它不断的挪位置、变样子。
别做功能产品经理,多去研究竞品,研究你的用户,研究人。
2. 硬件用户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硬件产品,今天我来说一个最不起眼的,插排。
我们分别对比3种插排,看这些插排有哪些异同。
(1)第1种插排
这种插排没有开关,插排通电后即可使用,简单易用。
但没有开关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有安全意识的人,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在你出门之前,你就要把家里所有插排断电(冰箱等除外,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出门回来再把所有插排通电。
你每天都要将插头拔下来然后再插回去,时间久了你自己都烦。
(2)第2种插排
开关有了。至少对于我来说,上述(1)中声明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我不需要每天来回插拔插头,只需要按一下开关,省力省事,在一定程度上替我解决了安全隐患。
它仅仅比第1种插排多了一个开关按钮。
(3)第3种插排
(2)的优点它也有。但它在常规的二孔、三孔插口之外,又为我提供了USB插口,方便我用数据线为手机充电。
这样,即使手机充电线的插头丢了也不影响我充电,或者,我可以把充电线的插头一直插在床头的插座上。
这种插排设计的好处是:
- 近几年手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几乎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超过了电脑和电视,在插排上提供USB插孔,符合趋势。而且,你还可以畅想一下,手机的无线充电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未来各厂商协定好通用的无线充电协议或者突破无线充电的技术屏障之后,插排也可以提供无线充电功能。毕竟,插排本来就承担了电力输送的任务。那共享充电宝还有意义吗?
-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它都满足了我诸多种生活场景。
3种插排比较完毕,至少在我看来,从比较的次序上来看,插排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设计初步显现。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更新,插排或许会突破传统,承载更多的用电需求。
我会选择用户体验更好的那个插排。而这个插排仅仅是多了一种插孔和一个按钮。
所以,用户体验很重要。
如何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
- 从空间上为用户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优路径。
- 从时间上为用户尽快解决问题。
怎样做好产品经理,至少不被喷?
产品经理们往往只注重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却容易忽视提升软技能。
经理们不止要和开发撕,还要和设计撕,和运营撕,见谁撕谁,于是就有了矛盾。
矛盾产生原因1:需求自我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产品经理在版本1.0中提出一个A需求,在版本2.0中就会对A需求推翻重做或做出比较重大的更改。
当程序员问他为什么要改时,回答往往是当时考虑的不够充分,现在考虑充分了,你改吧,下个版本不改了,果不其然,下个版本又改了。
其实他一直都没有考虑充分,因为没有数据做支持,他自己也弄不清用户的行为习惯,需求的产生一切靠臆想,不断对过去的自己进行自我否定同时也会让团队的伙伴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
所以,与其投入不少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那些鸡肋功能上,不如将这些资源投入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
比如开发一套数据采集和埋点系统,不用一步到位,也可以逐步升级这套系统,这是很有必要的,采集用户行为记录进而辅助产品决策,是做新功能还是优化老功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你下次提出产品需求,只要有数据做支撑,有理有据,团队的成员都会给予理解和支持。
矛盾产生原因2:工作流程未形成真正的闭环
其中,产品最主要撕逼的对象是开发,而开发不止要和产品撕,还要和设计撕。
为什么?
肯定是产品和设计给开发挖坑了。
开发的工作容易量化,开发阶段收尾提测后,通过每个开发的bug数量就能量化这个开发的产出。
而在很多企业,产品设计部门的产出都体现在KPI上,比如新版本投放后带来多少流量,提高多少购买转化率,唯独没有量化团队内部协作产出。
所以造成的一种结果就是:
(1)设计部门出的设计稿看起来没问题但实际有问题,比如没充分考虑到机型适配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开发在开发阶段需要和你调试这些问题,耽误若干个小时,进而延误其他功能模块的开发进度。
再比如在需求评审阶段没和开发没沟通好UE问题,导致在开发阶段或提测阶段插入一些额外的UE需求,导致项目交付延期。
(2)产品部门出的PRD看起来没问题实际上也有问题,这个问题就多了,最多的应该是功能使用场景考虑的不够全面,以及新旧版本的功能兼容性问题。
举个二者兼有的例子:
一个电商项目,前期是销售自营商品,为了丰富商品品类,在后期接入了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品(比如京东、严选等),由此造成的问题是:旧有的收货地址和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收货地址形成冲突,这种冲突体现的使用场景还不少,比如填写订单页、填写收货地址页等等。
如果上述这些问题不能在需求评审阶段找出来进而带到开发中,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开发阶段撕逼,并且造成项目的延期交付、上线。
因为产品设计部门在工作中造成的疏忽,最终都转换到了开发部门的头上,由开发部门去消化,最重要的是产品设计部门还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继续疏忽,开发部门自然不能容忍。
所以,怎么解决?
设计部门内部形成设计规范文档,产品部门内部形成产品规范文档。
规范文档形成的初期阶段(不完善阶段),在需求评审会议上,由开发按照业务流程和产品、设计挨个页面挨个过,每个细节都要过,虽然这样的会议可能会消耗很长的时间,但当规范文档成熟起来后,会议时间就会缩短,好处是提前扫清开发障碍,将问题解决在摇篮中。
并且,产品也可以将一个大版本的功能拆分成几个小版本,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当开发、产品、设计部门都同意规范内容后,就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除非是重大问题(P2及以上)或紧急需求可以在开发阶段/提测阶段插入进来,其余都可以挪到下一个版本中进行迭代。
如果你觉得什么功能都重要,那其实什么功能都不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规范的其实是产品、设计者的协作规范。
矛盾产生原因3:团队内部缺少沟通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产品会将一个功能改来改去,开发不厌其烦。
其实开发烦的不是改来改去,而是看不到改来改去的目的在哪,像个无头苍蝇撞来撞去。
所以开发提出新需求时,最好注明提出这个新需求的来源是哪里,目的是什么,追求什么样的结果,新需求开发完投入到市场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来决定下一步的措施。
小到一个需求,大到一个版本迭代,团队内部(产品、运营、开发、设计)都应该明确刚才的3点:
- 需求来源
- 目的
- 结果
不要认为开发只是一群码代码的、远离需求就不进行沟通,缺少沟通就会产生缝隙,小问题最终会酝酿成大问题,制造团队矛盾。
还是那句话,只要结果是积极正向的,团队成员无论多累就会觉得值得。
总结
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用心去做的职业,我们不但要拥有绝对的硬实力,从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优化为用户提供一个实用的产品。更要推进团队协作效率,协作效率的提升可以让产品经理的工作事半功倍,也可以让产品实现快速迭代。
#专栏作家#
huber,微信号公众号iamhube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坐家派首席代表,3年技术转产品,热爱产品,热爱生活,欢迎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这篇文章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要把重点放在科学的数据分析上,而不是傻不楞冬的设计功能上,本末倒置的工作方法很致命。所以我情愿目前多些时间看竞品看分析看数据。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面太广、作者也只是谈了谈自己对产品方面的看法,但是我非常同意团队沟通,就拿我目前的公司来说,叫设计、开发有什么问题找你沟通,一个个都埋着头做。产品一上线全是问题 🙁
首先感谢作者辛苦写文,打了这么多字,首先把“游戏”放到导航栏上就不符合微信的最初产品定位以及受众人群,至少我保证微信团队肯定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支付宝专门做支付也没有把二维码直接放到下方导航栏上。
所以,作者是产品经理还是功能经理?
不是经理
体验致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前程序员决定产品功能和实现方式的时代,一款好的体验的产品可能异军突起。而产品经理烂大街的现在,体验严重同质化了,新功能和好的交互可能立即会出现在竞品的下一个版本中。
此体验非彼体验
受益匪浅
把产品的成功都归功于用户体验?算了,不多说。插排那个举例是打自己脸,前面说的不加TAB,插排这个一直在加加加,这是插排的软文吗?
求你看了?
就想给你手动点个赞
全篇看完,只想说作者辛苦了,产品经理的路还很长,好好提升自己,沉下心来。
产品的目标是为了帮用户发现好的歌曲,而不是为了赚用户口袋里的钱。——定位是方向,体验是途径,盈利才是最终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慈善。
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
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统计下北上广江浙沪多少级互联网公司,盈利的有多少家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喜欢把什么问题都往用户体验上套,上文中网易云音乐等那几个成功案例都不是用户体验的成功而是产品定位的成功。
什么是用户体验?产品经理or交互设计师改动原型、设计稿、流程图能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提升
需要集全公司之力,甚至借助外部资源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提升,那是产品定位精准带来的成功
换一个优秀的不被喷的产品经理,就能把一款普通的音乐APP改造成网易云音乐?
硬是要把用户体验这个名词往大里去定义,把产品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用户体验问题,就跟把国内的社会问题都归结为体制问题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用户体验本来就很大,定位是公司考虑的,用户不管你什么定位,只管你好用不好用
产品的成功也来自方方面面,趋势、流量、包装、产品、成本、重复性消费等等,我这里只是举例。
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些年,产品同质化问题很严重了,成熟的公司成熟的团队,用户体验都不会是薄弱的一环,2017年还有几个产品是因为产品体验不好死掉的,产品体验不好根本就不会起来。 定位的确是公司考虑,产品经理不需要参与,那又和你所说的功能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产品定位清晰,才有可能获得目标用户,才能谈得上用户只管你好用不好用
说的很有道理,请问你的微信号是多少,想加
halfberryz
好文章,感同身受